深切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文/牟洪营
1976年1月8日的上午9点58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日月同泣,山河同悲!那个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个爱民如子、鞠躬尽瘁,为祖国奉献了一生的伟大领袖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他最眷恋和不舍的国家与人民。
在那寒冷的冬天里,首都百万市民自发来到长安街两旁,送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面,人民自发的悼念,是规格最高的悼念!49年过去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直感动着每一代人,正是因为周总理崇高的个人魅力,高尚的品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49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到如今的中国,您一定会感到欣慰,正如四届人大,您用生命鼓舞人民士气,提出世纪遗愿,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怀念周总理,盛世所愿,十里长街送总理。
有多少中华儿女知道,2025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纪念日!他没有子女、没有房产、没有墓地,两袖清风,鞠躬尽瘁!如果他也是你最敬佩的人,请接力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哪怕一位也行!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他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一生诠释“鞠躬尽瘁”。他日理万机,“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他把人民放在心里,把个人置之度外,把奉献当作信条,把回报抛到脑后;他身后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他要求把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曾与友人相约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如今,我们终于迎来繁华盛世。
“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总理生前的嘱托,在周总理心中,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可以牺牲掉个人的一切。这也是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亲近周总理的原因,然而这样一个人民心中的“保护神”,却终究逃不过病痛的折磨。
1月9日凌晨4时12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沉痛地向全国、全世界播出周恩来总理逝世的讣告。随着噩耗传出,噩耗传来,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哭泣,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顾一月的严寒,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一幕。一时间,世界震惊,举国悲痛,寒风更显刺骨凄厉,冬日更显萧条肃穆,天地沉默,风木含悲。面对这个消息,亿万万中国人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其实早在七十年代伊始,已逾古稀的周总理就因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而身体日渐消瘦,甚至出现了血尿的症状。这代表总理已有身患癌症的风险与可能,照顾他的医生十分紧张,劝总理去做个全身检查,并减少工作,多注意休息,然而都被总理婉拒了。1972年经过多位专家会诊研究,确诊总理罹患膀胱癌。在得知自己的身体情况后,周总理非但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开始更加繁忙,日以继夜地伏案劳作,因为比起自己的病痛与死亡,他更担心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这也直接导致了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血尿血便频繁,淤积的血块置于尿道口,疼痛难忍,周总理往往彻夜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但就算这样,他仍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伴随着剧痛来批阅文件,医院病床成了他的办公区,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到了后期,周总理平均每40天就要进行一次手术,期间无论有多么刺骨难忍的疼痛,周总理为了不让身边人和妻子担心,也总是一个人默默忍受,没有说过一句疼,没有发过一次声。然而即使手术顺利却也难以阻挡癌细胞的扩散,很快总理的病情就急剧恶化,只能躺在床上,除了神志清楚,其他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从吃流食到最后只能通过医生用导管从鼻子里插入进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仍然坚持着听取工作报告,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间隙,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叶剑英元帅在看望周总理时曾嘱托周围人,说“平日里你们在照顾总理的时候,一定要随身携带纸和笔,我是了解总理的,他生平即便是受到什么委屈,也不会和别人讲,若是总理说到什么要求,一定要详细地记录好!”
到了1976年1月7日十一时,昏迷良久的周总理短暂的苏醒了,他看着身边的众人,用尽浑身力气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说完便又缓缓合上双眼,又一次陷入了昏迷,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医护人员和邓颖超同志守候在床边,随时待命,人们不敢大声喧扰,只是默默流着眼泪,百姓们也在自己家中祈祷等待。
那一夜多少人无眠,只为等待一个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却终究没有来临。1976年1月8日早晨,总理的心电图慢慢变成一条直线,医护人员不断做着最后的努力,但最终无力回天,人民敬爱的总理在这一天永远离开了我们。
周总理一生献身于工作,献身于人民,甘为人民孺子牛,身体力行践行着人民公仆的身份,甚至于最后一刻,他也仍在想着其他同志,护士时刻备着的纸笔,最终没有写下总理的任何要求。邓颖超女士强忍着悲痛向大众宣布着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不要留骨灰,不要开追悼会等仪式,一切从简。但这样的要求,中央领导层不能同意,人民百姓更不能同意,最后经过众人的讨论决定,追悼会一定要办。
1976年1月11日下午4时30分,夜幕开始降下来。一辆覆盖黑黄两色绸带的灵车载着周总理的遗体缓缓由北开出,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北门口的马路两旁挤满了人,哭泣声为冬日的北京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乌云笼罩在北京上空,凄厉的寒风呜咽呼啸,首都百万群众,扶老携幼,在十里长街为周总理灵车送行。从北京饭店到八宝山,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的老百姓足有几十万,其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抱着小孩的妇女。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早上就开始等候,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默默地等待了七八个小时。然而,前面的灵车依然走得很慢,也许是司机不想把周总理尽快送走,也许是他也想到要让群众多看一眼周总理,车缓缓地、缓缓地向前行进着。
灵车过处,人们脱帽肃立,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泪珠滚滚,许多人失声痛哭,出现了古今中外从未见过的极其悲壮的送灵场面。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从北到八宝山这段路程平时只需半小时,这次却足足用了1小时35分钟。回望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怆场景,尽管岁月已经流逝,可周总理的伟大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了千万人的心。
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悲痛欲绝,好想再看一眼周总理。灵车缓缓前进,许多人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心里默念着:“总理,您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大家手举红旗,泪流满面,自发地前来为周总理送行。无论人们再怎么不舍,这一天也终究来临了,总理的遗体将要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灵车缓缓驶上长安街,街道两侧是自发赶来的百姓群众,来送总理最后一程。短短几小时,便已有上百万人聚集在此,黑压压的人群却无半点嘈杂之声,人们潸然泪下,低头默哀,让总理鞠躬尽瘁的一生于最后时刻暂获安宁。
随着灵车驶过,人们再也无法抑制悲痛,他们呼喊着总理的名字,追随着车子跑,走到闹市口时,有几位老年人拦住灵车,哀求着不要火化周总理,但遗嘱在先,实在难违,纵使人们千般万般不舍,总理的遗体还是被推进了火化炉中,随着火化炉内的最后一缕青烟消散于天地之间,山河咽,心欲裂。那燃烧的烈火恰似总理崇高而热烈的理想,恰似他对人民、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正如毛主席所作悼词中写的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在《忆秦娥·悼念周恩来同志》写下诗词:“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
根据遗嘱,周总理的骨灰分别撒在了四个地方。第一个便是北京城内,在这个城市里,他深耕革命,抚慰苍生。
第二个地点是北京城外的燕山丘陵,在这里,他领导修建了密云水库,在水利工程上添上浓墨一笔,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第三个地点是天津海河入海口,在这里,他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邂逅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
最后一把骨灰,撒在了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文明,撒在此处不仅是敬畏文明,也是为了弥补总理没能为母亲尽孝膝前的遗憾。除此之外,总理还希望滚滚流逝的江河之水能将他的骨灰带到台湾海峡,祖国统一仍是他未完的心愿。
“一月哀思举国悲,八亿神州泪汾飞。十里长街送总理,哭别总理心欲碎。目送伟人最后行,灵车西去不见归。悲痛欲绝愿己死,以换周公人间回。大有大无一身清,九州天地撒骨灰。人民爱戴对手敬,楷模夫妻人中最。四五清明再回首,百万之众又聚会。纪念碑下宣豪言,誓与豺狼永相对。理想信念最坚定,终身奋斗无怨悔。病魔缠身仍工作,日理万机您最累。改造到老学到老,自我批评身先垂。无私奉献不表功,人格形象更完美。忍辱负重顾大局,为使国家不倒退。鞠躬尽瘁振中华,死而后已为人类。历史长街人为证,心中永远一丰碑。今生今世谁能比,何年何日还有谁?”
“仪表端庄好人杰,风度萧洒耐人味。德才兼备好领导,知识渊博有智慧。唯物主义好学者,实事求是忌虚伪。学习改造好榜样,自我批评更可贵。言传身教好师长,做人做官身先垂。为政清廉好典范,公房装修自交费。遵纪守法好楷模,严守机密夫人背。平易近人好公仆,自费进餐同排队。风雨同舟好伴侣,楷模夫妻人中最。风雨患难好知己,战友被批身相陪。同舟共济好朋友,民主党派同路随。走遍神州好行者,未能如愿家乡回。和平共处好使者,外交成果硕累累。经济发展好管家,反对冒进盲目追。国防建设好指挥,两弹爆炸卫星飞。四化大业好宏图,壮观美景您描绘。人民心中好总理,天地同在日月辉。”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人民对总理最深情的告别。周总理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人民对周总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十里长街送总理,不仅展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敬爱,也体现了周总理在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感人的画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现如今,中国飞速发展,如巨龙腾飞,天安门前的飞机不用再飞两遍,我们终于可以对总理说声:这盛世,如您所愿。一位网友曾这样写道:“一个人逝去这么多年了,还能让从未亲身接触过他的人们如此地敬仰他、怀念他,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伟人,真正意义上的伟人,在历史中永生。”
是啊!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崇高的人格、作风却永留我们心中,永远被铭记,永远鲜活,只有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承袭周总理的优秀品质,才能使国家更加富强,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统一,完成先辈们的夙愿,让总理于九泉之上能倍感欣慰。
牟洪营,男,民族:汉,1967年9月9日出生。笔名毋治、晓睦、不挡,微信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系看阴阳宅(道教)风水先生,相面,算卦,起名,结婚看日子,批八字,根治邪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协会会员,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作家协会会员。自1999年起,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新闻、散文、诗歌等作品90多万篇作品。2005年在《现代交通报》上“我与交通同行”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金奖)。
声明:图片和视频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告知。
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严禁抄袭、搬文,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如已在其他平台发布,请提前予以告知。
2.无论赞赏多少,赞赏的70%返还作者和诵读者(作者40%,诵读者30%。如有多位作者,赞赏均分);30%用于平台的维护。作品发布20天后予以结算。
3.文字/音频/视频投稿:
邮箱:565957279@qq.com.
微信:HYHNHX521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