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的幽灵(37)时代奇文

文摘   2024-11-01 18:58   湖北  

         诡秘的幽灵(37)时代奇文

              作者:汤青华

(作者声明:本人原创,全网维权,欲抄袭者,莫伸手!)

一时间,这种议论、嘲笑的唾沫在荷塘横飞,许许多多的唾沫汇集起来,便成了汹涌的洪流。这洪流能淹没人啦!

                                      此照片为AI生成


金鸣、何蓉、刘建康觉得无颜见人了,见到人就低着头,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

对此,作为知青组长的尤雨林不仅不给他们做安慰工作,反而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才,为了能使自己出名,他给县知青办公室办的《知青园地》简报写了一篇“扬家丑”的稿子,题目很直露,名为《知青无知笑话迭出,接受教育实有必要》。

尤雨林在稿中真人真事地叙述了荷塘大队知青金鸣、何蓉、刘建康因无知而闹出的笑话,并凭想象添枝加叶地作了些合乎情理的渲染,使得笑话更加生动可笑。叙述了这三件事后,还描绘了他们三人在群众中被讥讽而显得难堪的滑稽形象。

最后,他还用了许多笔墨作了番歌颂与议论融为一体的以照应前面事例的“独白”作为结束语。歌颂,当然是歌颂毛主席。他在文章中写道: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决定是英明的,是正确的,是伟大的,是颠扑不破的妙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毛主席他老人家以英明的领袖、正确的导师、伟大的舵手的风采,以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坦荡胸怀,站在地球的中心天安门城楼上,用独具慧眼的战略眼光,放眼世界,看准了新时代的知识青年虽有书本知识,但无社会实践知识的缺陷,真真切切地看准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现实性、战略性;

毛主席他老人家高瞻远瞩,明察秋毫,明明白白地看清了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到农村这所社会实践大学里再去磨炼锻造,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尤雨林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写了这些话之后,本该收尾了,但他总觉得意犹未尽,兴致所至,他又按照流行的套话画蛇添足地来了这么一段:

“总之,在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国革命群众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的革命贫下中农的耐心教育下,在亲朋好友的积极支持下,在下乡知识青年的相互关照下,在我们知识青年自身的刻苦努力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知识青年之所以闹出上述笑话,是知识青年放松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而造成的。我们应当从这些笑话中吸取教训,牢记毛主席教导,扎根农村,在农村这所大学课堂里不断学习,丰富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反响强烈

县里办的《知青园地》简报第18期竟也原原本本地将尤雨林的奇文刊登在上面,连最后那八句带“下”字的且句句都堆砌了一个副词修饰动词的状语句,也一字不漏地铅印在简报上。

金鸣等三人的“事迹”见了报,不仅荷塘大队出了名,尤雨林自己也出了名,因为文章的下面有用括号夹在里面的一行文字:由荷塘大队知青组长尤雨林供稿。

简报发到了各公社各大队知青组。金鸣等三人的“事迹”经简报一传扬,便在全县引起了哄动效应。分布在全县各地的知青,有不少认识金鸣他们三人的,便纷纷给他们写信来。来信既有关照安慰的,也有逗趣调侃的,还有嘲笑讽刺的。

其实,这份简报也寄发到了荷塘大队知青组。身为组长的尤雨林接到这份简报后,他没拿出来在知青集体学习时宣读,而是藏了起来。因为他只想自己的文章登报出名,而不愿为此与金鸣等人发生摩擦。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金鸣他们已从其他地方的知青来信中得知了自己的“丑闻”上了县里的简报。

金鸣等三人知晓这件事后,都愤愤不平。他们商议要面当大家好好地教训一下尤雨林。

正好,他们商议的当晚,知青组长尤雨林和副组长白玉枝组织知青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就是先由一人将《改造我们的学习》读一遍,然后讨论,各自谈自己的体会。

当白玉枝刚读完这篇文章,还没等尤雨林像往常一样来番动员,刘建康就迫不及待地谈起“体会”来了:“同学们啦,通过学习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光辉文章后,使我的思想认识切切实实地提高了一大步啊,我心里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啦!”

尤雨林以领导的神态,眼睛盯着对面的刘建康,干咳了一声,点了三下头,以示称赞。

刘建康却没去看他,他在借题发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为什么就说得那么好?说得那么准确?说得那么真实呢?他老人家说,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我们荷塘的知青中,不也是有这种人吗?”

他最后这句带问号的话一出口,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那些讲小话的停止了,那些自顾在看报纸的停止了,那些在为过冬作准备编织毛衣的女知青手上的编织动作也停止了,都睁着眼睛看他的表情,支起耳朵等他的下文。

大家如此专注,不仅仅只是他的提问十分新奇、尖刻,更使大家觉得奇怪的是刘建康今天竟率先第一个发言。要知,在往常或学习或开会或搞其他什么集体活动,即使主持人三请四催地要他讲话,他也难得说上几句。他说他不愿在会上说白话,不愿说没用的话,要在实践中见高低。今天,他一反常态,主动抢先,且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为何?

(未完待续)

(文中人名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关注:阿周纪录!下期解悬念!)

注:汤青华(笔名:汤博词)曾任湖北公安县委机关报《公安报》社社长、总编辑,擅长小说,杂文创作,资深编辑记者。


阿周纪录
书写人间百态,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