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BIGDATANEWS
资讯 | 动态 | 通知
国家数据局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案例涉及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和成效。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发布,以供学习借鉴。
案例单位:浙江省数据局
基层治理需要数据,但又最缺数据。由于数据管理机制待完善、供需对接不充分、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难问题普遍存在。浙江省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统筹推进各行业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
平台由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组织保障、网络安全“四横四纵”体系和“浙里办”“浙政钉”两端组成。
图1 平台四横四纵两端架构图
“一站式”共享数据资源。通过构建上接国家、下达省市县三级的数据主干道,打通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各类业务信息化系统,实现公共数据集中编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形成多元、优质、稳定、高效的数据供给体系,通过数据回流支持市县融合省级数据建成数据仓,全面支撑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需求。平台利用生产开发环境隔离、数据脱敏、访问数据量管控机制,确保数据共享时“可用不可见”;利用“同态加密”能力,实现各类重点敏感数据的全流程密文流转。
图2 国省市县数据贯通模式图
“一本账”管理数字资源。聚焦“好用、会用、必用”,浙江持续迭代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作为平台的总界面、总调度,实现全省12926个应用、311.1万项数据资源、1123个组件资源、13.2万个云实例等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平台调度、一体化生产、一张网管控”。
图3 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
“一条例”强化制度保障。出台《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平台是全省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通道。制订发布《法人库数据规范》等10余项省级地方标准和《浙江省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等20余份制度规范性文件,建立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机制。
平台对接上架国家政务数据目录4070条、库表资源6647项、共享接口1631个,支撑全省254个单位申请332类国家数据,接口累计调用量达40.2亿次。平台已建成人口和法人信用信息、电子证照、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5大基础数据库,为各地各部门提供3287个数据共享接口,累计调用1718.1亿次,向全省589个应用提供3080类批量数据服务,有效支撑各地各部门业务协同。以数据共享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例,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字段、材料共享率已达52.8%、27.1%,每年能让群众企业少填表单字段约6.1亿项、免交申报材料6990.8万份,高质量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
案例单位:合肥市信息中心
推荐单位: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
针对现代密码体系面临的安全风险、政务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隐患问题,安徽省合肥市以电子政务外网及政务应用作为落脚点,建设基于量子通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提供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图1 “合肥量子城域网”网管平台大屏
一是统筹谋划建设,高标准建设城市量子密钥分发“一张网”。2023年3月,合肥市着眼于电子政务外网业务数据加密传输、移动终端安全接入政务云和移动端数据加密传输,建成运行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应用最多的量子通信城域网,构建8个核心网站点和159个接入网站点,光纤全长1147公里。通过“核心环网+星型接入网”的双层网络架构,利用可信中继技术,实现大规模、跨区域的网络安全管理。首次规模化采用经典—量子波分复用技术,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图2 “合肥量子城域网”网络拓扑图
二是强化项目管理,确保产业引领效应。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产业考核指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按照市政府投资公益性信息化项目模式,竣工验收后进入运维期,每年按合同实行运维完成情况和产业发展指标落实情况“双考核”,考核结果与运维费用直接挂钩,切实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图3 “合肥量子城域网”政务应用数据加密传输流程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促进产业生态繁荣。量子城域网和量子安全服务平台作为城市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不仅面向政务外网和政务云提供量子安全服务,还具有规模化应用能力,可快速复制推广。在加密技术领域,合肥量子城域网已实现“量子+政务”“量子+移动办公”,未来可向“量子+数据库”“量子+防伪”等扩展。在产业应用领域,已完成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省市财政预算一体化平台等政务、金融、公共服务领域12类应用业务的量子安全加密传输,未来可向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扩展。
合肥量子城域网建设成效显著。在经济效益方面,量子城域网的应用推动了相关量子通信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与发展,为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在社会效益方面,量子城域网为近500家党政机关提供了量子安全接入服务,提升了政务、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目前,合肥市拥有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个,培育集聚量子企业70家,居全国前列。
案例单位:福建省数据局
2017年,福建省建成全省一体化掌上服务平台——闽政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式服务。由于建设时间较早,闽政通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便捷性不强、用户体验性不好、支撑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2024年1月,福建省对闽政通掌上服务能力进行全面升级,聚焦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不断增长的数字化需求,以“创新思维”助推“高质量服务”,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打造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力度的“掌上”服务平台。
图1 闽政通“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
一是聚合高频服务。将医社保、公积金、户政、教育等21类超1080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办事频率高的服务事项优先上线,用20%的高频服务解决80%的办事需求。二是打造关联事项集成办。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提供教育入学、企业开办等22个一件事,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三是建设本省特色服务专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整合涉企服务4000多项,建设“福建易企办”专区,提供掌上办事、查政策、找融资等专题服务,面向700万商事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福建区位优势,建设“台胞专区”,提供涵盖税费缴纳、电力服务、证件办理、技能培训等6大类服务事项,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四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采用微服务架构,建设可支撑高并发计算的支撑体系,确保闽政通平台具备快速开发部署、弹性伸缩、多平台支持、实时监控和分析等能力。升级实名身份认证系统,引入电子签章服务,完成30类超700万本高频电子证照治理,为全省提供2.3亿本电子证照服务,有力支撑企业和群众“免证办”“材料免提交”,推动“无证明省份”建设。五是强化数据支撑。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最多采一次”,以“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数据共享回填代替企业群众重复填报数据,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图2 闽政通运行情况
目前,闽政通已具备“查、看、约、办、缴、学”六大功能,用户日活跃数持续增长,2024年8月闽政通用户平均日活跃数超67万,比上线初期的28万增长131%,最高峰值达到85万人,月活跃用户数超860万,服务访问量超1.3亿次。国务院首批13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全省累计办件量超2387.4万,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减免材料78.6%,压缩时间65.7%,精简环节91.5%,减少跑动93%,通过“数据最多采一次”57%的申报表单字段实现数据智能回填。
案例单位:抚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局
推荐单位:江西省数据局
江西省抚州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面临“信息孤岛”数据共享不畅、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及资源流转机制效率低下等挑战,制约了生态建设的高效推进、生态经济的潜力挖掘和资源转化。为破解难题,抚州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了“两山”转化智能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加强数据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优化资源流转机制,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高效转化,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图1 “两山”转化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数据赋能,打造生态交易新格局。抚州市“两山”转化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全市一体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深度整合跨层级、跨部门数据资源,打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企业注册、补贴保险、审批规划等14个数据源系统,归集山、水、林、田、湖、宅基地等138项数据集,共计3200万余条数据,实现生态数据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
图2 “两山”转化中心运行模式示意图
二是创新驱动,绘制生态价值精准图谱。平台以生态数据为基础,有效融合科学算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精算模型与地方标准,精准评估生态资源状况,实现了生态价值从“模糊感知”到“精准量化”的跨越,为绿色金融服务和生态产品交易提供专业依据,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图3 审核管理平台
三是机制完善,加速生态产品市场化步伐。通过构建集申请登记、价值评估、收储运营、市场交易、金融服务、政策导航、信用评价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大了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化,增强绿色金融服务信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全方位繁荣生态产品市场,为建设全国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抚州市“两山”转化智能综合服务平台登记注册企业2.79万家,自2023年7月上线以来,已累计成交面积超过83万亩农用地与林地,金额达14.57亿元。同时,平台吸引34家金融机构入驻,上架金融服务产品314项,实际累计发放各项贷款960.71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案例单位: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
推荐单位:山东省大数据局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政府、医疗机构和产业链主体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为解决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利用规则体系不健全、数据供给质量和融合创新度不够、缺乏安全可信流通环境等问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探索一条推动健康医疗数据价值实现的创新模式和实践路径。
图1 北方中心开放运营平台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发健康医疗行业数据管理办法,动态更新数据采集标准,梳理数据资源目录,初步建立起开发利用的基础制度体系。二是夯实数据流通底座。汇聚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基础资源、全员人口等数据2121亿条,数据容量740T。三是打造数惠健康品牌。“鲁云影像”和“鲁医互认”实现290家医疗机构云影像数据跨机构调阅和529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累计提供查询2.6亿余次,“鲁健e查”开放9010多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四是开展理论体系创新。成立健康指数研究中心,建立健康指数评价理论和技术体系。围绕数据资产、健康中国、药物经济等开展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五是高效推动数据运营服务。发布了安全可信、管理可控、全程可追溯的开放运营平台,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提供安全合规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开放运营服务。六是筑牢数据安全底线。搭建覆盖“云网边端数用”的六维安全体系,利用数据沙箱、隐私计算、国产密码等技术手段打造可信计算环境。
图2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山东省实现了数据赋能“五惠”应用。发布商用场景10个,研发特色数据产品服务12项,推动达成数据产品交易。其中“母婴健康险”,成为经金融监管局备案审批上市的首款孕期即可投保、婴儿0天起保、覆盖孕婴所有疾病医疗费用的保险产品。支撑运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孵化运营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称号,数据产品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6项。培育数据要素生态体系,成立国家级开发应用联盟,涵盖23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家单位,推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的开发应用体系。高质量建成创新创业孵化高地核心载体,实现32家企业入孵,引入国家级科研和应用平台10个。
声
明
End
微信号|GuiYangBigData
我知道你有认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