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十)

文摘   2024-11-27 15:05   贵州  

 点击蓝字关注

BIGDATANEWS

资讯 | 动态 | 通知


国家数据局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案例涉及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01
“生态云”助推林业治理现代化

案例单位:陕西省林业局

推荐单位: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


陕西地处中国版图腹地,全省以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为主体的林草管理区域占省域面积的72%,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陕西省林业局依托全省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聚焦智慧生态文明数字化发展方向,整合现有感知设施设备,构建前端感知体系,实现数据共享、推动业务协同,以生态云感知系统建设为生态文明插上“数字之翼”。


图1 陕西省生态云感知系统资产总览


一是强化治理,夯实数据底座。系统对接国家林草局林草感知系统,共享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梳理全省林草历史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和业务专题数据,建立相关数据标准,形成全省林草资源数据仓,汇聚1846万个林业图斑,整理2.73亿条数据信息,形成各类数据资产890个。二是推动共享,促进系统融合。系统构建统一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联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聚焦“空间信息+林业数字化”,集成用户中心、感知中心、无人机服务等16项公共技术能力。三是连通“末梢”,建立一体化感知网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云台、物联感知设备等多种路径,汇集省、市、县(区)各要素的感知信息,接入重点区域摄像头931路,以及697路具备可实时回传的红外相机,完成有效识别物种3159次。接入生态护林员采集终端89344个,上报有效事件10259件,充分发挥调查监测人员、生态护林员等重要“末梢感知”作用。四是注重应用,推动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发国土增绿系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森林草原防火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等8个应用系统,实现与国家林草局系统对接和“省、市、县”三级共用。


图2 陕西省生态云感知系统


通过生态云感知系统建设,陕西林业局实现智能感知“一张网”、智慧决策“总大脑”,数据和业务中台“双核”支撑,安全防护、标准规范、运行机制三大保障,协同高效的“多场景”业务应用,探索出林业治理数字化新模式。生态感知系统8个重点业务场景已全部实现统一用户、互联互通、模块共用和协同共享,实现业务深度融合以及需求的快速响应。截至目前,数据共享服务调用服务次数超2100万次,系统累计申报使用林地项目1288个,在线发放行政许可219个。


图3 陕西省生态云感知系统总体架构图

02
“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

案例单位:敦煌研究院

推荐单位:甘肃省数据局


将壁画、雕像等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对文物保护、传承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文物数据信息在存储、流转、交易等多个环节存在共享开放不够、安全保障不足、权属界定不清等问题。敦煌研究院在多年沉积敦煌石窟数字档案的基础上,建设“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在实现永久保存敦煌文物信息的同时,为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专家和敦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敦煌文化数字资源,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应用和谐共生的路径。


图1 “数字敦煌”服务界面


平台融合数字科技与人文厚度,打造集数字化、集成化于一体的石窟壁画及敦煌学研究数字资源宝库,汇聚了经典洞窟的高精度壁画图像、提取的壁画元素、绘制的壁画线描,石窟三维重建、洞窟虚拟漫游、敦煌文化艺术多媒体等数据,集成了数字资产管理、区块链技术、用户身份实名认证以及自动清算等功能,强化敦煌石窟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体系,确保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形态得到妥善保护与长期留存。在素材库内容的甄选上,深入分析不同用户群体对内容资源的需求与授权偏好,精心挑选素材库内容,确保既涵盖经典作品,又兼顾艺术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研究、学习与欣赏需求。同时,平台建立了基于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确权+授权应用+保护维权”的知识产权授权维权体系。


图2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库在全国有超过78个国家的2200万人次访问。“数字敦煌”技术支撑了国内9省市22家文博单位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得项目经费近亿元;同时,基于海量的数字化成果在国内外策划设计了30余场数字敦煌展览,开发了60余种文化衍生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3
数字化盐碱地治理


案例单位:平罗县发展和改革局(数据局)

推荐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数据局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下游,现有耕地面积122.24万亩,盐碱化耕地面积12.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97%。盐碱(渍)化耕地面积较大,分布广、地力差,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为破解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制约生态经济发展等难题,平罗县抢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机遇,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盐碱地改良数字平台、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系统等,推进盐碱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图1 平罗县数字乡村一张图


一是优化数字乡村“一张图”,提高产业融合水平。“一张图”整合对接智慧农业、盐碱地改良等各类应用平台,汇聚数字产业、土地资源交易、农机作业、盐碱地治理等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查询、可视化展示、统计分析、趋势研判。“一张图”依托物联网、大数据、GIS地图等技术应用,汇聚全县数字产业、产权流转、土地资源交易等数据资源,构建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数字乡村数据服务体系,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全县乡村产业发展、村居环境、乡村治理等发展动态,为乡村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共对接联通10个系统平台、整合共享土地产权交易、畜牧产业发展等15大类业务700余项数据。


二是建设盐碱地改良数字平台,实现盐碱地治理数字化。针对平罗县盐碱地生态节水、精准改良工作需求,在宝丰村示范区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优化建设土壤墒情、盐分、养分及水质监测等7大类共57台物联网监测设备、20台互联网视频采集设备,依托数据平台对试验示范区土地水资源利用、土壤环境变化、作物长势变化进行数字化监测和精准调控,优化盐碱地治理方法,提高盐碱地治理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建立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系统,提高节水效能。根据宝丰村示范区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情况,智能调节灌溉水量与灌溉频率。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墒情、气象、进出水质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及人工判别,实现水肥一体化精量灌溉,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相较传统灌溉平均节水50%以上,增效20%以上。


图2 水肥一体自动化与智能化灌溉系统架构图


通过开展县域数字乡村“一张图”系统应用,为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智能化、服务便捷化、治理数字化水平奠定基础。项目实施两年后,宝丰村示范区内土壤全盐含量降低30%以上、pH值降低5%~10%,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04
一体化算力网协同项目建设

案例单位:哈密市数字化发展局

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


针对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缺乏统一安全底座、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自主安全瓶颈明显及基础网络能力薄弱等挑战,哈密市抢抓数字经济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机遇,建设自主可控算力网,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时代“新市政”。


图1 新疆伊吾云上丝路融合算力中心内部图


一是高标准建设伊吾先进计算集群。政府投入9700万元建设新疆伊吾云上丝路融合算力中心,以智算为主、超算通算为辅,总算力150P,为数字哈密提供一体化数据、算力和算法支撑。二是建设高通量高安全低时延“传输线”。建设哈密市域算力网和跨域哈密—重庆算力链路,第三方测试无已知安全漏洞,哈密到重庆往返7844km时延34ms,为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算力调度交易提供了统一安全底座。三是创新建设哈密城市算力网。率先以自主可控协议建成哈密城市算力网,统一数字城市建设底座,承载智慧党建、矛盾调解、视频监控、应急管理、基层治理等服务,覆盖1市1县6乡镇和1园区,推动算力入园、入企、入校、入户,实现“一网多能”“一网多用”。


图2 哈密跨域算力网技术指标


目前,哈密算力网形成了网络技术创新、自主安全创新、一网多用创新、区域协同创新、AI应用创新“五个创新示范”。哈密算力网大幅提升市域内和跨域算力传输能力和安全能力,网络在100G链路带宽、90%重载条件下,1000km单位距离时延仅4.4ms,抖动<2us,技术指标业内领先。哈密算力为北京、重庆等16家科研院所、企业提供算力测试和商用服务,使用算力超100PFLOPS,支撑多个千万级高质量中英文指令数据集训练等应用。

05
新疆能化网产融数字化平台建设

案例单位:第十一师发展改革综合服务中心

推荐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数据局


近年来,新疆能源化工行业产能井喷式爆发,而国内市场消费量增速逐步放缓,企业订单销售的压力和矛盾逐渐显现。在能源化工产品的传统经营模式下,产品流通速度慢、交易集中度差、合同履约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提升生产、流通、交易环节的信息交互效率,提高供需两端的协同配合和及时响应能力,新疆能化网上线运营了产融数字化平台,结合能源化工产品交易特征,对传统企业生产经营及交易流程进行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图1 新疆能化网产融数字化平台发展战略


平台借助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支撑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煤化工、醇、钛、树脂、硅等产业链的“拳头”产品,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于“交易、物流、仓储、金融、生产”五项需求和“客户、供应商、资金、设备、员工、产品”六个连接,促进“能源”和“数据”两大要素的融合,带动数据价值在生产管理、“双碳”管理、供应链管理中高效流动,让企业价值链的所有流程,从物理形态进入到数字形态,为传统能源行业的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及生态构建注入新动能。目前,平台已具备100+数据组件、300+预置设备模型、100万+数据高并发读写能力,涵盖设备连接、数据采集、数据缓存、边缘计算、数据转发等全流程,实现交易在线化、管理线上化、用能可视化、降碳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流程贯通、数据共享。


图2 新疆能化网产融数字化平台服务界面


平台自2021年11月上线以来,已为6601家会员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携手行业伙伴在全国合作建立了16个总仓,围绕总仓建设了70个数字云仓,与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了20000多个运输车辆服务体系,帮助平台客户库存周转效率提升53%以上、订单周期降低28%以上、能耗降低7.5%,累计订单总额超197亿元,为兵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龙头”平台带动效能。

图3 新疆能化网实时交易数据平台


本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大数据相关信息、资讯,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0851-87987034),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

来源丨国家数据局
编辑丨张薇
审校丨李伟

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微信号|GuiYangBigData



我知道你有认真在看↓

贵阳市大数据局
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推动贵阳市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推进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和应用,权威发布大数据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