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文章 | 基于SWOT分析的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企业   2024-11-29 20:00   北京  


基于SWOT分析的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策略研究


程蒙1,唐晓晶1,周修腾1,李颖1

陈敏1,高峰2*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药食同源物质是指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因兼具药食两用性,历来以食疗、食补等形式应用于医疗保健。根据2002年原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后续增补的品种汇总,可用于普通食品的中药材有106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有114种。自1990年以来,全球对食疗产品的开发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销售额约占食品总销售额的50%,且欧洲联盟地区功能性食品的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随着医疗理念从“治病医疗型”向“防病保健型”转变,基于传统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研发的以猴菇米稀、开胃八珍膏、红豆芡实薏仁粉、五黑芝麻丸等为代表的传统食疗食品或药食同源食品逐渐成为消费日常。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药食同源产业在物质原料、产品、技术、标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研发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药食同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药食同源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我国药食同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研发水平低、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为助力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重点支持中药材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内容,本文系统分析我国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制定药食同源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基于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阿里研究院(http://www.aliresearch.com)2个数据库以“药食同源”“SWOT分析”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报告,结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http://ypzsx.gsxt.gov.cn/specialfood/#/food)检索到的数据绘制相关图表。以药食同源为原料或主要原料中含有药食同源物质的保健食品数据来源于药智网(https://www.yaozh.com/),检索日期截至2023年7月17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可用于普通食品的中药材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品种根据2002年原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后续增补的品种汇总所得。

1.2 分析方法

SWOT分析是产业经济、企业管理领域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基于产业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将产业发展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产业发展决策矩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近年来,SWOT分析被广泛用于食品、中医药、保健品研究领域。侯兆育等运用SWOT分析法制定赣南脐橙绿色发展策略,焦奥南等运用SWOT-PEST分析我国中药类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谭清立等运用SWOT分析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将药食同源产业内部微观环境因素和外部宏观因素相结合,分析其发展趋势,探究发展策略。


2 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现状

2.1 药食同源产品种类及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药品集采政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医药大健康领域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医药企业、食品企业转向该行业,含药食同源物质的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日化用品、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农业用品等产品数量持续增长。枸杞汁、黄精膏、乌梅糖、铁皮石斛叶酒、铁皮石斛花叶速溶茶、铁皮石斛叶植物饮料等预包装食品种类层出不穷。含枸杞子、西洋参、灵芝、黄芪的保健食品注册数量均在1000以上,含酸枣仁、茯苓、葛根、山楂、当归的保健食品注册数量在500以上,含其他药食同源物质的保健食品也均有注册。金银花、姜黄、甘草、薄荷等常被用作生产牙膏的原料,藿香、香薷、蒲公英、栀子、鱼腥草、山楂等被作为生产消杀类产品的原料,白芷、藿香、薄荷、当归、肉豆蔻、花椒、姜黄、玫瑰花等芳香类药食同源品种常被作为香薰、精油等产品原料。此外,丁香、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肉豆蔻、红花、姜黄、栀子、石斛等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杜仲、黄芪、菊花、山楂、枸杞子、橘皮、金银花、山药、甘草、茯苓、党参、马齿苋等常作为饲料添加剂。

2.2 大多数药食同源物质具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药食同源物质既有中药材属性又有食品属性,目前还未有研究制定用于规范药食同源物质质量标准的通则,现有的标准或是针对其中药材属性,或是针对其食品属性。对于药品属性的质量标准,已公布的106种药食同源物质中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的品种有蝮蛇、代代花、枳椇子、白扁豆花。对于食品属性质量标准的研究发现,蜂蜜、枣、姜、肉桂、麦芽、牡蛎、木瓜、花椒、薄荷、丁香、山楂等65个品种有国家标准,姜、百合、山药、灵芝、花椒、铁皮石斛、金银花、沙棘等78个品种有地方标准,蜂蜜、姜、灵芝、山药、花椒、金银花、铁皮石斛、百合、黄精等79个品种有团体标准,黄精、灵芝、葛根、茯苓、山药、阿胶等99个品种还具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表1)。



2.3 含药食同源物质产品国内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公众对传统养生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滋补养生概念在54~64岁人群中的渗透率达29%,在24岁以下人群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19%。2021年9月—2022年8月,淘宝、天猫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额近234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3%,其中人参、枸杞子、阿胶、蜂蜜、黑芝麻、灵芝、菊花、西洋参、决明子、茯苓是销售额排名前10的品种,五黑芝麻丸、阿胶固元糕、红参石榴饮等是2022年电商销售的药食同源热点品种。此外,含药食同源物质的中药保健食品市场发展迅速,销售额每年以13%~15%的速度增长。已批准的功能声称为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数量在所有声称功能的保健食品中排名第1位,而声称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中含有中药材的产品约占2/3,其中药食同源物质占所含中药材的65% 。枸杞子、灵芝、西洋参、黄芪、茯苓、人参、当归等是在含药食同源物质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排名前20的品种,见图1。


2.4 药食同源产品国际市场规模缓慢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全球食疗产品规模正在缓慢增长,2019年达到2 667.4亿美元,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6%,产品主要消费区域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中药材出口额持续上涨,出口量靠前的品种多为药食同源物质,如肉桂、枸杞子、当归、黄芪等。药食同源物质提取物,如薄荷醇、甘草液汁及浸膏等,常出口至美国用于传统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植物疗法联盟,促进了中药类功能性食品在欧洲的发展。以日本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和我国有着同根异枝的中医药文化,日本有“药食一如”的说法,枣、莲子、薏苡仁、乌梅等药食同源物质常见于日本居民的日常饮食中。我国与40余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灵芝、人参、甘草、当归、黄芪、西红花等药食同源物质在全球草药和传统膳食补充剂中的市场份额会持续增加。


3 药食同源产业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药食同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年版(已废止)规定了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的除外。此后几经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版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为了完善食品与药品的监管,1987年10月,原卫生部发布《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次在附表中公布了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这一名单经过6次修订,最终形成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法律保障。

3.1.2 经济发展带来居民健康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图2),居民开始更积极地关注和干预个人健康,健康类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健康消费作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生活条件的提高带来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保健类消费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并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增加。


3.1.3 基于中医药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养生保健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医“治未病”提出的合理饮食方法深入人心。我国自古就重视药和食的结合,早在周朝(公元前4世纪以前)朝廷的医疗机构中就设有“食医”这一职位,《五十二病方》《养生方》《胎产方》《黄帝内经·太素》《神农本草经》等文献中均记载了药食和药膳资料,随着《本草食疗》《食疗经》《饮膳正要》等食疗专著被整理,基本上形成了“药食同功”的理论。因此,药食同源理念始终伴随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以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在养生保健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1.4 以制药工艺生产食品具有制造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制药企业开始进入食疗领域,与传统食品企业相比,制药企业在剂型、制备工艺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用制药工艺技术生产食品具有制造优势。药品的生产需要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对人员卫生、厂房与设施、仓储、设备、生产、包材等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制药企业设施设备、卫生管理、仓储运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整体上要优于食品生产企业。

3.2 劣势

3.2.1 现有监管法规与中药材习用历史存在矛盾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正式收载106个中药材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三七、蜂胶、冬瓜皮等中药材品种在民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因不是药食同源物质,这些有习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在食品应用中都属于“违法添加”。食品不允许宣称功能,而保健食品只能按照有助于增加免疫力、维持血脂等24种规定的功效标注,且每一产品只能标注单一功效,而中药材通常有多个功能主治且强调整体观,导致现有的监管法规与中医药理论之间存在矛盾。

3.2.2 药食同源物质缺乏专属性质量标准 在现代食品和药品监管体系建立过程中,对药食同源物质采用目录制管理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监管体系融合的必然要求。与一般中药材相比,药食同源物质可用于食品生产,适用范围更广泛、使用量更大、使用频率高,因此暴露风险更大,但《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药食同源物质食用安全性的要求略显不足,而食品安全性标准对功能性和特征性的要求较少,尚缺乏专属性质量标准规范药食同源物质质量、使用安全和监督管理。

3.2.3 药食同源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 以药食同源物质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原料含药食同源物质的保健食品7621个,涉及生产企业3420家。其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持血脂健康水平、维持血压健康水平、维持血糖健康水平、改善睡眠等是其主要保健功能,具有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的含药食同源物质的保健食品多达2835个,占含药食同源物质保健食品的37.20%。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茶饮、粉剂、酒剂、丸剂、膏剂是含药食同源物质保健食品的主要剂型,特别是胶囊剂型占产品总量的43.47%(图3),含药食同源物质保健食品作为养生食疗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许多企业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初加工阶段,加工技术停留在对原料的简单加工,如袋泡茶、阿胶糕、桑椹干、桑椹果汁等,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药经典名方研发的产品种类较少,以现代中医学理论研究发掘的产品则更少。


3.3 机会

3.3.1 一系列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发布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2017年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果品、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新食品原料、食药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2017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筛选一批具有一定使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和配伍,对其养生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建设养生食材数据库和信息化共享平台。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质定义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其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要求,以及风险监测和动态管理进行了规范,推动了我国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

3.3.2 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为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应用带来聚集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以形成规模经济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积极推动中医药在具有传统医学的国家(地区)发展,促进了药食同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使公众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刺激了药食同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且产品的销售模式由传统线下逐步转为线上,形成了“互联网+”药食同源的新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3.3.3 药食同源产品符合公众的绿色、天然、健康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相应增大,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对绿色自然、健康养生更加关注与崇尚,对具有养生和保健功能的食品需求越来越强。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使用天然药物,药食同源产品的天然药物属性理所当然地被市场接纳。1990—2019年,中国的疾病种类中重症、急症、传染性疾病的占比下降,慢性病疾病负担快速上升,中国社会的健康风险呈现从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转移的显著趋势。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疾病中的疗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药食同源物质在慢性病改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3.4 威胁

3.4.1 国际竞争者带来的压力 自1996年保健食品开始审批至今,共批准进口保健食品700余个,2018年营养保健食品的进口额为3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海外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发展迅猛,特别是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地区)的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天然药物等给我国的药食同源产品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发展较早的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地区)产品种类丰富、科技含量更高,且产品功能多样,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的形式可更为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金额突破1000亿元,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22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达1476种,膳食营养补充剂是进口金额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3.4.2 公众对保健食品的偏见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影响 在“银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进入“银发”市场领域,产品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营销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行业声誉、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保健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相似度较高,如外观上剂型形似、外包装相似等,有些产品甚至功效也相似,公众对两者的区别认识较少,公众易混淆两类产品,将保健食品的负面影响转移到药食同源产品。

3.4.3 药食同源专利技术缺乏科技含量 在中国知网以“药食同源”为检索关键词(数据截至2023年2月27日),共检索到764篇专利,其中公开发明专利630篇、实用新型专利64篇、授权发明专利62篇、外观设计专利8篇,专利主题集中在制备方法(311篇)、配方(106篇)两个方面,对产品工艺、功效等的研究较少,学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类(387篇)和中药学(263篇)。药食同源相关专利科技含量较低、中医药特色渗透不够、产品类型比较单一,需要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


4 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药食同源产业的SWOT分析发现,药食同源产业存在中医药特色渗透不够,药食同源物质质量标准缺失,产品类型单一、科技含量低、口感较差,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等问题(图4)。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应该选择SO战略为基础战略、ST和WO战略为核心战略、兼顾WT战略,做好以下工作。


4.1 制定针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政策,加强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对药食同源物质作出明确界定,为规范管理药食同源物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要规范管理药食同源产品,还需建立药食同源产品标签、生产许可、功能声称、原料和产品标准、功效评价方法、安全警示、审批模式等配套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发现中药材中蛋白质、糖类、酯类等功能因子具有一定的活性。药食同源物质作为预防和干预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加强对其活性功能因子和量-效关系的科学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居民康养。发展药食同源物质基金项目和药食同源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可以拉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加速发展、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地方经济、提升药食同源产业的国际地位。

4.2 创新产品形态,提高产品辨识度,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中西医结合复配的方式优化产品配方,可以弥补仅添加药食同源物质起效慢或剂量不足的问题,如咖啡与枸杞子,透明质酸钠与西洋参,阿胶与维生素C、胶原蛋白等的结合。调研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诉求,根据不同消费人群进行产品定位,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和配伍原则,开发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且具有药食同源特色的多样化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4.3 完善药食同源物质原料和产品标准体系,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

参考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完善药食同源物质原料标准体系,制定普适性的通用标准,细分至功能因子、功效评价、安全指标及相应检测方法等方面。建立药食同源物质应用于药膳、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香料产品、农业用品、日化产品中的管理规范,同时深化对进口药食同源物质原料和产品的监管模式。深入调研药食同源物质的生产、科研、销售情况,建立地方特色物质进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的门槛制度,扩增药食同源物质名单。

4.4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突出中医药优势

保健食品现有的24项保健功能均基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无法突出“治未病”的传统中医药养生特色,限制了产品定位的精准化与多样化。药食同源物质补益作用可细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等,应通过合理的配伍组方实现不同的补益功能,在现行规定下只能笼统归为“增强免疫”,无法准确表达药食同源物质全面多样的养生功能。因此,建议增加保健食品的中医类功能,制定相应功能评价方法及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略)

引用格式:

程蒙,唐晓晶,周修腾等.基于SWOT分析的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24,26(11):1823-1832.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2024年11期


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中国现代中药》原创发布,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标明来源。

排版:史琳

核稿:吴美琪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现代中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