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丰台分区规划,推动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落实北京市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推动河西"科技绿谷、山水新城"建设,丰台区人民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北京丰台区中关村丰台园西二区、201所及辛庄地区FT00一4005、4101~4103、4106、4107、42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2年一2035年)》。
中关村丰台园西二区、201所及辛庄地区位于永定河西岸,隶属北宫镇,东接二七北厂片区,南邻航三院,西至西六环,北依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本区域设有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号线支线张郭庄、北宫2个站点,与既有的地铁14号线换乘,对外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1.3平方公里,共包含7个街区。
1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到2035年,建设成为丰台永定河西岸产城融合、城乡共生、城野相依的典范地区,支撑河西"科技绿谷、山水新城"建设,增强片区产业发展动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彰显生态环境魅力。
2
规模管控与功能分区
规划常住人口约约8.3万人
规划就业岗位约约5.4万个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8.4平方公里
规划地上总建筑规模约659.0万平方米
综合考虑街区边界、主要道路、功能布局、自然资源等要素,规划范围内共划定8类主导功能分区,包括居住主导区、研发生产主导区、文化教育主导区、绿地水域主导区、混合功能主导区、特殊功能主导区、基础设施主导区、一般生态主导区。
3
优化地区空间结构
一廊:生态融合发展廊
贯穿鹰山、凤凰岭、太平岭,衔接西部浅山区的生态融合发展廊。
一轴:轨道引领发展轴线
依托地铁1号线支线、14号线形成的城市发展轴线。
三区:主要功能集聚片区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央地协同更新示范区和低空技术集聚创新区。
多核:特色核心节点
张郭庄站与北宫站轨道微中心、辛庄飞航小镇等核心节点。
4
规划核心策略
轨道引领
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
突出轨道的带动作用,协同地铁1号线支线一体化规划,优化站点周边的用地布局,集聚建设指标,复合城市功能,打造微中心;强化站点周边的公交换乘与绿道串联,带动片区发展。张郭庄站发挥双轨换乘优势,结合换乘通道一体化设计进行升级改造,补充片区公共服务短板,建设社区会客厅。
轨道微中心示意图
地铁北宫站顺应"溪谷高台"的场地特征,地上建设丘谷商街,混合叠建公益设施;地下开展一体化设计,强化车站附属地下空间的分层利用。
地铁北宫站轨道微中心布局示意图
产城融合
科创引领重塑发展动能
推动中关村丰台园西二区建设,落实丰台区低空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低空保障和研制、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智能制造及低空经济产业图谱,形成"一平台、两中心、三基地"的产业布局,规划约81.5公顷产业用地。
园区产品类型布局示意图
依托科创产业园区、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尊重丘林溪谷的地形特色,布局特色多元的浅丘花园住宅,促进职住平衡,支撑产业园建设。通过绿道串联社区会客厅、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学校和产业邻里,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周边居民和企业,打造全龄共享的花园式社区。
花园式社区场景示意图
以绿营城
城野交融塑造城市特色
整合大林大田,优化生态基底。落实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增绿要求,按照大林大田集中连片原则,梳理识别农田复垦、林地复绿潜力区,建立土地开发的占补需求与林田整合优化的实施联动机制,引导形成4个区级百亩园、2个千亩林。
大林大田生态格局示意图
构建"水清岸绿,安全活力"的滨水空间体系。落实水安全要求,推进河道改造,提升行洪能力。结合河道整治,布局特色滨水商业空间,提升公共活力。
滨水空间体系示意图
传承芦潭古道路线,串接卢沟桥、福生寺、护国万行寺碑、古树公园、娘娘庙等文化节点。连接山地公园、城市绿地和滨水空间,形成文绿融合访古游线。
文绿融合访古游线示意图
城乡共生
统筹谋划解决遗留问题
保障东河沿村、辛庄村等在途棚改项目收尾,主动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探索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径。强化镇域统筹,利用好既有集体产业政策,建构镇级集体产业项目指标池,结合项目实施分期投放,统筹解决城镇化遗留任务,助力乡村振兴。
集体产业项目示意图
央地协作
推动“大院”城市更新
加强央地协作,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拓展"大院"产业功能,融入河西整体布局。
推动"大院"开放,建成高品质社区生活圈,由央企主导加快城市更新,支撑老旧住房更新改造,增补社区邻里中心,提升片区服务品质。
安全韧性
设施协同构建基础保障
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各类公共设施配置,规划落位三大设施117处,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路网体系、均衡完善的公服配套网络和安全稳定的市政基础保障。
强化与河东地区的快速交通衔接,建立''一环"干道体系,优化次支路网系统,针对地形复杂地区、过铁路桥等节点,开展竖向设计,保障道路可实施性。
道路交通规划示意图
构建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形成4处社区会客厅,回应各类人群的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元服务需求。
优化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网络,逐步推进建设顶目周边架空高压线入地工作,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保障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强变电站、能源站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延续文脉
挖掘特色传承地名文化
规划充分研究地域历史渊源和地名文化脉络,老地名严格保护,新地名嵌入"乡愁",延续城乡人文记忆,对规划范围内的地名片区、道路、桥梁、公园等名称进行设计。
5
结语
本次规划紧抓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和二道绿隔实施契机,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功能布局,推动河西"科技绿谷、山水新城"建设,聚焦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强调产城融合引领片区发展,充分发挥河西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升北宫北部片区产业发展动能和人居环境水平,建设引领河西发展的核心引擎,助力河西生态科创城建设。
END
请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