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丰台分区规划,推进绿隔地区城镇化收尾及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工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丰台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北京丰台区新发地、羊坊葆台地区FT00-1524、1525、2411、2412、2414、2415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2年一2035年)》。
新发地、羊坊葆台地区位于丰台河东地区的西南部,规划范围涉及花乡街道、看丹街道的7个村,包括6个街区,总面积约19.9平方公里。
1
功能定位
中心城区西南方向的首站门户
公园环绕繁花锦簇的宜居城区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地区
整体鸟瞰图 2
规模管控与功能分区
规划常住人口约约8.8万人
规划就业岗位约约7.8万个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855公顷
规划地上总建筑规模约758万平方米
主导功能分区图
将规划范围划定为居住主导区、商业商务主导区、研发生产主导区、基础设施主导区、特殊功能主导区、绿地水域主导区、混合功能主导区、一般生态主导区、林草保护主导区、水域保护主导区10类主导功能分区,塑造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3
空间结构
结合街区功能布局,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形成"一廊一轴,五区多点,城绿交融,组团渗透"的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一廊:发展廊
提前预留立交条件,强化中关村丰台园东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与雄安新区的便捷联系。
一轴:活力轴
沿丰科路、丰园路,串联产业节点形成活力轴。
五区:生态区+建设区
生态融合发展区:结合集中连片的生态空间和特色文化底蕴,提升生态效益。
产业升级示范区:以市场转型升级为基础,夯实城市服务保障职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宜居居住区:结合居住用地分布,规划多元服务设施。
多节点:生态节点+生活节点+产业节点
营造多个节点,激活区域活力,带动周边空间发展。
4
加强风貌管控
优化景观格局
提升地区环境品质
融入丰台整体景观格局,强化内部绿色空间整合,联动永定河文化带及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构建"一带链四区、一轴多节点"的整体景观格局。
整体景观格局规划图
一带:绿隔融合带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连片的生态绿地,利用绿隔地区生态空间资源,打造绿隔融合带,融入区域整体景观格局中。
四区:四大主题体验活动区
构建格局清晰、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整体景观意向,打造都市公园休闲区、花卉种植体验区、花卉研发展销区、生态活力体验区四个体验活动区。
一轴:生态景观轴
依托绿地资源及公共空间,在绿隔融合带中,打造一条串联生态核心节点及景观节点的生态景观轴线,链接都市公园休闲区与花卉种植体验区,激发绿色空间活力和使率。
多节点:三处生态核心节点及多处景观节点
依托综合公园打造三处生态核心节点,作为地区重要的生态活力节点辐射周边区域。同时依托各类生态资源及活力区域,打造多处景观节点,提高空间品质。
划定风貌区
突出环境特色
结合片区功能及景观特色,对建筑风貌分类引导,划分三大风貌分区。
打造景观廊
塑造进京新视野
加强京沪高铁、京雄城际等廊道周边景观带的塑造,对廊道两侧界面进行管控。
京沪高铁、京雄城际景观带效果图
5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解决遗留问题
改善城市风貌
以葆台一级开发、羊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为抓手,统筹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绿隔产业用地实景图
业态升级
塑造传统产业转型引领地
引导新发地市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物流网络、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深度融合,打造丰台区生活服务保障新名片。近期通过搭建交易和配送平台,打造头部指挥调度中心,远期引入科技、消费等新型业态,打造"农产品+X"模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体的复合型产业区。
新发地市场近远期发展构想
延续“花文化”
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建设空间一生态空间”联动格局,通过花卉观赏、举办文化节庆等形式,串联生态、文化节点,互促联动发展。
补充公共服务短板
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定公服",根据人群画像,明确配置重点,同时预留用地弹性,增强兼容性。
完善交通体系
筑牢发展基本盘
构建"四横五纵"道路系统,完善城市干路网体系;提级加密内部路网,打通铁路廊道阻隔,实现内部交通畅通便捷。
道路规划图
强化市政设施建设
提升支撑能力
6
开展地名规划编制
挖掘区域特色,保持区域文脉连续性,对规划范围内道路、桥梁等名称进行设计。
地名规划图
7
结语
新发地、羊坊葆台地区位于丰台河东地区的西南部,规划范围涉及花乡街道、看丹街道的7个村,包括6个街区,总面积约19.9平方公里。
1
功能定位
2
规模管控与功能分区
规划常住人口约约8.8万人
规划就业岗位约约7.8万个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855公顷
规划地上总建筑规模约758万平方米
主导功能分区图
将规划范围划定为居住主导区、商业商务主导区、研发生产主导区、基础设施主导区、特殊功能主导区、绿地水域主导区、混合功能主导区、一般生态主导区、林草保护主导区、水域保护主导区10类主导功能分区,塑造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3
空间结构
结合街区功能布局,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形成"一廊一轴,五区多点,城绿交融,组团渗透"的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一廊:发展廊
提前预留立交条件,强化中关村丰台园东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与雄安新区的便捷联系。
一轴:活力轴
沿丰科路、丰园路,串联产业节点形成活力轴。
五区:生态区+建设区
生态融合发展区:结合集中连片的生态空间和特色文化底蕴,提升生态效益。
产业升级示范区:以市场转型升级为基础,夯实城市服务保障职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宜居居住区:结合居住用地分布,规划多元服务设施。
多节点:生态节点+生活节点+产业节点
营造多个节点,激活区域活力,带动周边空间发展。
4
加强风貌管控
优化景观格局
提升地区环境品质
融入丰台整体景观格局,强化内部绿色空间整合,联动永定河文化带及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构建"一带链四区、一轴多节点"的整体景观格局。
整体景观格局规划图
一带:绿隔融合带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连片的生态绿地,利用绿隔地区生态空间资源,打造绿隔融合带,融入区域整体景观格局中。
四区:四大主题体验活动区
构建格局清晰、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整体景观意向,打造都市公园休闲区、花卉种植体验区、花卉研发展销区、生态活力体验区四个体验活动区。
一轴:生态景观轴
依托绿地资源及公共空间,在绿隔融合带中,打造一条串联生态核心节点及景观节点的生态景观轴线,链接都市公园休闲区与花卉种植体验区,激发绿色空间活力和使率。
多节点:三处生态核心节点及多处景观节点
依托综合公园打造三处生态核心节点,作为地区重要的生态活力节点辐射周边区域。同时依托各类生态资源及活力区域,打造多处景观节点,提高空间品质。
划定风貌区
突出环境特色
结合片区功能及景观特色,对建筑风貌分类引导,划分三大风貌分区。
打造景观廊
塑造进京新视野
加强京沪高铁、京雄城际等廊道周边景观带的塑造,对廊道两侧界面进行管控。
京沪高铁、京雄城际景观带效果图
5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解决遗留问题
改善城市风貌
以葆台一级开发、羊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为抓手,统筹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绿隔产业用地实景图
业态升级
塑造传统产业转型引领地
引导新发地市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物流网络、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深度融合,打造丰台区生活服务保障新名片。近期通过搭建交易和配送平台,打造头部指挥调度中心,远期引入科技、消费等新型业态,打造"农产品+X"模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体的复合型产业区。
新发地市场近远期发展构想
延续“花文化”
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建设空间一生态空间”联动格局,通过花卉观赏、举办文化节庆等形式,串联生态、文化节点,互促联动发展。
补充公共服务短板
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定公服",根据人群画像,明确配置重点,同时预留用地弹性,增强兼容性。
完善交通体系
筑牢发展基本盘
构建"四横五纵"道路系统,完善城市干路网体系;提级加密内部路网,打通铁路廊道阻隔,实现内部交通畅通便捷。
道路规划图
强化市政设施建设
提升支撑能力
6
开展地名规划编制
挖掘区域特色,保持区域文脉连续性,对规划范围内道路、桥梁等名称进行设计。
地名规划图
7
结语
新发地、羊坊葆台地区街区控规根植地区特色,围绕助力京津冀协同与保障首都供应两个关键点,聚焦城乡统筹、市场转型、盘活生态、提升风貌、补足设施等重点工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营造城景共融、活力开放的宜居城区。
END
请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