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呼吸界十件大事评选」揭晓!

学术   2025-01-13 19:03   北京  


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1、PCCM科规建-11种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启动

 

2024年1月14日,PCCM科规建-11种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在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专病能力提升项目旨在让PCCM科规建已认定的单位在前期六个方面(科室建制、业务建制、设施建制、人员建制、管理建制、文化建设)的能力提升基础上,进一步依据专病能力标准,规范开展专病诊疗工作,推动常见、多发呼吸疾病诊治水平的同质化发展。推向全国的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围绕11项专病(哮喘、慢阻肺病、肺癌与肺结节、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中毒症、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肺炎、胸膜疾病、肺结核)展开。


2、完成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Ⅰ类化药先诺特韦临床研究并证明安全有效

 

北京时间2024年1月18日清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曹彬教授、王辰院士领衔的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结果表明,在出现症状3天内口服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可缩短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至症状消退时间,即可早恢复约1.5天。这是NEJM发表的首个采用安慰剂对照的中国自主研发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也是首次在优效性试验中证实抗病毒药物对轻中度新冠患者有效。这在新冠疫情常态化、新毒株仍不断出现的当下意义重大。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中文版首次发布

 

2024年5月25日,中文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2024年报告》首次在全球发布,本次GOLD2024中文版翻译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理事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牵头,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核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译本得到GOLD授权并可在其官网下载。这意味着中国学者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有助于中国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权威国际指南,从而提高对慢阻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国家卫健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了2024—2030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完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全程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中西医并重,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筛、早诊和早治,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有效遏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增长带来的危害,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MJ-PCCM)正式被PubMed/PMC数据库收录

 

2024年7月9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hinese Medical Journal ·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简称为CMJ-PCCM)通过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的学术质量及技术标准评审,正式被PubMed/PMC数据库收录。CMJ-PCCM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的首个子刊。由此,CMJ-PCCM自创刊以来的全部文章将被收录进入PubMed数据库并获得PMID号。CMJ-PCCM创刊于2023年,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正式学术刊物(ISSN:2097-1982;CN:10-1838/R)。总编为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王辰院士,副总编为曹彬教授、Kian Fan Chung教授、Shi-Yong Sun教授、熊维宁教授。本刊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的第一本子刊,旨在汇聚前沿学术成果,凝聚顶尖科学力量,创办一本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期刊。

 

6、揭示基于临床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与敏感性

 

2024年8月,瞿介明教授在微生物学领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发表基于临床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与敏感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基因型药敏检测方法GenseqAMR,旨在通过分析临床样本中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准确预测肺炎克雷伯菌的抗生素药敏表型,为临床抗生素用药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研究结论认为,GenseqAMR是一种快速准确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有前景的工具,有望通过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7、创建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结节风险分级及精准管理策略

 

2024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为民教授、王成弟研究员团队在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IF:58.7)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ata-driven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recision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基于中国人群肺癌筛查队列、肺结节临床队列,创新性研发基于数据驱动的中国肺结节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Lung Nodules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C-Lung-RADS),实现了肺结节恶性风险精准分级和个性化管理。本研究创新性构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结节风险分级系统C-Lung-RADS,主要创新点在于:(1)大数据;(2)阶梯式;(3)多维度;(4)可及性高。

 

8、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历史性地全面改变慢阻肺病照护局面

 

2024年9月13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医疗卫生工作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国家卫健委同时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要求将慢阻肺病照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通知中指出:丰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基础上,加强呼吸疾病防治,组织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此举将进一步改变慢阻肺病的防控局面,是一项历史性、突破性进展。

 

9、开发肺前体细胞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新策略,为肺再生医学带来新视角

 

202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周敏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左为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IF 11.7,Q1)上发表了文章“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P63+ lung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ontrolled trial”。论文报道了自体肺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1/2期临床研究结果及相关的细胞转录组特征分析,验证了该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结论认为,自体P63+肺前体细胞可能为支气管扩张症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为肺再生医学带来了新视角。

 

10、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选举成立

 

2024年12月17日,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换届会暨第六届委员会在北京选举成立。委员会由来自全国的144名委员组成。选举会长:陈荣昌,候任会长:瞿介明,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王玮、代华平、孙德俊、赵建平、梁宗安、解立新。 



本文完

责编:Jerry


关注我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呼吸界》官方网站

呼吸界
《呼吸界》作为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立足于整合各级医院呼吸学科资源,逐步丰富呼吸学科权威资讯,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相关学科医生提供权威网络专科信息支持,努力建立全国呼吸学科网络医疗协作专业体系,为全行业提供新媒体互动与推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