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初一是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
泰兴人喜欢把
大年初一俗称“过年”
早餐吃糕和馒头
或吃米粉圆子
称“团圆”
午餐吃馄饨、团子或
除夕剩余饭菜
意“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泰兴城乡男女老少更换新装,着新鞋,越新帽。碰头先来老,相互间必道“恭喜,恭喜”,如有客到,先奉上糖茶或元宝茶(蛋茶),再换上清茶,端出果盘。晚辈向父母尊长拜年。
街道上的人们要互相串门拜年,但也有部分人家不在城里过年,门自然是锁上了,但却在门前预先准备下糖果,供来客自取,这不过是一种摆设,很少有人真正取食。
农村里则家家敞开大门,哪怕这一家并没有人在。家人邻里见面都说吉利话(如恭喜发财),并拱手作揖。晚辈要依次给长辈叩拜,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大年初一
泰兴还有哪些民俗呢?
一起了解一下
大年初一,泰兴各地的人纷纷拥向城隆庙等寺庙中敬香,以抢得头香为乐。他们多在除夕夜刚交子时时,便香车宝马或坐轿或步行,纷纷登程。旧俗称:抢得头香者必得头福。也有称朝香活动为“岁朝香”的。
正月初一,泰兴有龙会。所谓的龙会,指专业舞龙的(也有舞花船的)队伍进村入户搞龙会。舞龙过程中,又会根据舞龙的内容“出封子”和“求封”。舞龙中说唱之人的吉言将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而变化,高寿之家则唱寿;新生儿之家则唱子;新婚之家则唱婚……唱到高潮时,主家要“出封子”,舞者要“求封子”。
泰兴先人有贴画鸡驱鬼避邪的习俗,这种习俗多来自中原地区。现在的泰兴人家已经没几家贴鸡符了,但在从前,泰兴人家一定会在元日这一天(多为三十夜贴好)贴鸡符。所谓鸡符,指的是在门上贴类似于鸡的一种桃符。从前的泰兴临海,而所谓的天鸡则是东海里鸟,泰兴与鸡符之说近矣。
正月初一,家庭主人要起五更,点烛焚香和燃鞭炮,迎接天地神,泰兴人家都将按辈份排序,叩拜祖宗的牌位,谓之“拜真”。初一至初三,午间各设飨一次,早晚焚香点烛,初八再设飨一次,遗像则要待到落灯(正月十八)后才收起,每遇家祭必再取出。
清时,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做饭前,必镜听,且镜听者必为男主人,然后才可做饭。程序如下:把一面镜子放在灶上,在锅里加满清水,将一木勺放在水上,然后祷祝,用力拨木勺使之转动,转停后,看木勺所指方向,再将镜子放在杯中,朝勺指方向走去,偷听别人讲的第一句话,据话意可判断出一年的吉凶,俗称“镜听”,镜听时心要诚,不能被他人看到,不能被说话人发现,否则视为不利。
旧时泰兴的主要城镇里,富家要到户外兜喜神方。喜神方多按当年的皇历上预示的方位,若喜神在东南,那就向东南方向走,如果喜神在西北,那就向西北方向走。走反了方向是很不吉利的。道士等会在富家门上以红纸正楷书写喜神方位、财神方位、贵神方位,贴于门上。
而这一天
不少事情不能做!
夜饭提早,晚上早睡,传说,此夜老鼠嫁女,家中不能点灯,以祈夏日蚊虫少。少数人家,用竹竿挑起一盏或一串红灯,竖于天井内,称为“点天灯”,每晚红灯高照,至十八日“落灯”为止。
早晨,家家焚香,不焚香不兴开门。妇女不上灶烧早饭,忌污秽神明,让其带好孩童不致哭闹,图开头大吉。从初一至初五忌说不吉利话,妇女忌做针线活。
当晚各户将地扫净,初一不扫地,谓地生日。因为大年三十已经把家里家外打扫干净,而且新年新岁,一元复始,是为圣日,不可大动,所以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不外都不可以扫地。
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带,否则会扫去这气、破财,甚至会把“扫录星”招来,因此而百事不顺,家遭霉运。如果必须为地的我,也要尽可能做到从外往里扫。由此引出,春节这天不可以往外没水和倒垃圾。
你知道的泰兴民俗有哪些?
评论区聊一聊呀~
编辑:徐俐 黄心雨(实习)
海报: 张瑾如
审核:刘春霞 杨云
终审:曹爱民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点亮和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