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咨询师专栏】王紫:“小魔头”长成记——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亲子教育

健康   健康   2025-02-07 23:00   北京  
“文 / 王紫


2019年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不到一周就迅速打破票房十亿的记录,彼时在观影中我,为哪吒父母的温情养育所感动,那些温情细腻的时刻也带给我关于养育的不少启示。

近期再次观看这部电影,又深有感触,影片借由这个传统的神话故事,以一种新的演绎方式讲述了关于儿童养育的主题,观影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与父母养育有关的概念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图景。

电影在开始就讲了一个极具有象征性隐喻的故事:

天地间孕育了一颗千年混元珠,吸食天地日月精华,混杂了仙气和魔气,善恶不分,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成了灵珠和魔丸,告诉他魔丸将在三年后被天劫所灭,要他将灵珠送到陈塘关总兵李靖家中投胎为第三个儿子哪吒,并要护他成才,以备他日伐纣。申公豹因为嫉恨师父将此任务教给了太乙真人,施法将魔丸和灵珠掉包,把魔丸投胎入李夫人腹中,把灵珠带到了龙宫,成为龙王三太子敖丙。

这一人为的阴差阳错,使得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交错,也就有了人物内心的善恶纠结,以这样象征性的隐喻点出了人天性中善恶的对立与转化。

我以一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的视角,将此引而伸之,这个吸食天地日月精华的混元珠像极了一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那种善恶混沌的状态蕴含有无限的可能与方向,然而却需要父母的涵育功能将天性中的善与恶,爱与恨转化——就像影片的最后魔丸与灵珠在天劫中化为一朵金莲重生。

我们且来看李靖夫妇是如何用温情的养育转化魔丸的魔性,助他与灵珠在金莲中重生。


哪吒的母亲是降妖除魔的女中豪杰,不拘小节,性格豪爽,哪吒的出生让我们看到了她温情的一面——因为婴儿的出生,一个女性内在的母性功能被开发和激活,成其为妈妈,具备了涵育的功能。

场景一:

哪吒出生,魔童降世,一出生即横冲直撞,四面火起,乾坤圈也只能暂时压制住小魔头的魔性,无奈之下真人太乙决定痛下杀手,危急时刻,哪吒的娘挡在儿子身前替他挡住了摧毁性的一击。面对当头而来的攻击,哪吒充满了愤怒,报之以狠狠的反击,咬住了娘的手——婴儿的第一个攻击对象是妈妈。

母亲手被咬破流血却紧紧抱着他说:“别怕,娘在这儿”,听到娘的温情细语,龇牙咧嘴的哪吒从对抗和攻击转为平静,不复是一个小魔头,而是一个睁大眼睛纯纯看着妈妈脸的小婴儿,因为被安抚而开始哭出来。妈妈的温情和平静可以化解掉婴儿的恐惧和不安,这像是关于婴儿出生的隐喻,当一个婴儿从温暖又衣食无忧的子宫里出生,面对这个冰冷陌生的世界会觉得充满了威胁,内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这让他对世界充满了原始的愤怒和攻击,如果妈妈能及时的回应以他保护和温暖的照顾,会让小婴儿发展出信任感,开始信任并与这个世界发生链接——妈妈是婴儿通向世界的桥梁。

场景二:

忙着降妖除魔的妈妈,在工作之余来看儿子,翻墙捣瓦摔瓶罐了千百遍而百无聊赖的哪吒生气的抱怨没人陪他玩,哪吒的娘为了不让儿子失望,筋疲力尽、被踢受伤也要陪儿子玩,却又在妖怪来时坚定地离开他去降妖除魔。

面对儿子的生气和抱怨,她没有生气,而是做个爱心的Pose告诉儿子下次一定陪她玩到尽兴。这像是讲述了关于养育的另一个隐喻,当孩子渐渐长大,妈妈不用每时每刻陪在孩子身边,妈妈不在的空隙孩子会体验到一些挫折感,这个挫折会使孩子发展出“基本的不信任感”,这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和基本的信任感同样重要,能够进一步整合内心中的妈妈意向,最终在内心中形成一个好和坏整合之后的完整的妈妈形象。

内心拥有一个稳定的妈妈意向,这是之后能够与妈妈在物理上分离的心理基础,通过暂时的分离也能够区分心理和现实世界,发展出现实检验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足够好的妈妈”这一概念,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是既能给予孩子足够好的照料,又能给予孩子心理发展的空间和边界,无疑,哪吒的娘是“足够好的妈妈”。

场景三:

当哪吒因为总是被村民当成妖怪而受挫败自暴自弃时说“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妈妈耳边说,“其实你心里是想被人们接受的,只是别人的偏见让你受了委屈,所以你才恨他们”。

妈妈并没有因为儿子的顽劣而惩罚他,而是透过哪吒顽劣的行为看到了儿子行为背后想要被认可,想要成为英雄的心,通过理解儿子的内心愿望并且镜映给儿子的方式,帮助哪吒确认了他想要成为英雄的决心,这促成了他从顽劣到改变自己行为的转变,也帮助他消化了被村民排斥带来的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羞耻感。

当孩子无法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时,父母需要能够理解孩子的愿望和感受,经由父母的语言,让孩子的内在体验得以确定,并被整合到心灵中,成为自体的一部分,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良好感觉;父母也需要帮助孩子描述内心中的不良感受,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孩子消化内在的不良体验,并最终发展出情绪容纳能力和战胜苦难的能力。

最终在妈妈的引导下,哪吒被想要成为英雄的雄心推动,小魔头长成了一个有担当的人。


如果说在母子关系的隐喻中充满了温情,那么关于父子关系的隐喻则充满了力量。

关于父亲的第一个隐喻是空间,是母子可以游戏于其中的空间,也是孩子更广阔的天地,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站。

剧中李靖在母子最脆弱的时刻随时站在母子身后,像山一样让他们依赖。他拒绝了村民要他杀死儿子的请求,坚定有力的告诉妻子“放心,有我在,孩儿不会有事”,他为了儿子去寻找破天劫的办法,为了儿子他一家一户恳请村民来赴儿子的生日宴;他为了安慰儿子以善意的谎言告诉他是“灵珠转世”……

当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不仅是婴儿,也是母亲最脆弱的时刻,父亲需要为母子制造安全的存在空间,父亲的支持会有助于妈妈母性功能的发挥,因为来自于父亲的保护和安全感让妈妈更具有容纳和涵育能力。

第二个隐喻是教化与规则。为了教化儿子控制情绪规定他在学会控制情绪之前不能用厉害的神器,告诉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去修磨习性”。

当哪吒魔性大发,失去理智时,父亲发挥功力以身体去限制哪吒的破坏性行为,最终,充满戾气的小魔头可以学会使用乾坤圈来调动自己的能量,同时能够掌控自己的魔性,在暴怒的情绪下保有理智。

这就像是一个孩子,当他的情绪控制功能没有发展完善,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时,很多时候他们会用一些破坏性行为来表达不良情绪,有时候就要在身体上面限制他们的行动,以防止孩子被自己的破坏性的行为伤害,这时候父母需要坚定和非惩罚性的态度,温和而坚定的限制他们的破坏性行为,这会使孩子对自己强烈的情绪有客观的认识——情绪没有那么可怕,是被允许的,并且是可以掌控的,这样儿童就学会了使用正确的方式直面情绪,而不是放任破坏行为。

第三个隐喻是榜样。

他告诉儿子“路很长,别在乎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永远不要放弃”, 他告诉儿子“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成为哪吒后来高声呐喊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灵脚本,作为父亲的担当让他决定代替儿子接受天劫。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将力量和父性的精神注入到儿子的心灵中,成为儿子内心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所以,当天劫来临时,哪吒以父亲替儿子接受天劫为榜样,偷偷把替换的符咒销毁,自己去承担自己的命运——

父亲的责任和担当会成为儿子认同的榜样,父性的力量内化成为孩子的心理结构。

通过小魔头哪吒的成长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养育者我们需要对孩子有照顾和保护,温情的情感陪伴,又需要为孩子留出自我发展的空间,既需要为他们设立边界建立规则,又要避免使用惩罚性的方式,在父母营造的保护的、爱的空间中允许孩子打闹、翻滚、折腾,最后自己能够找到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相处的方式。

当一个孩子长大,因为被父母爱而爱自己,爱父母,进而发展出爱这个世界的能力,有了足够的爱、温暖和力量,孩子可以大胆的面对这个世界,可以走的足够远。

作为父母的你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呢?


作者简介 :

王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社会工作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

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咨询,擅长儿童青少年学习相关问题,如厌学、拒学、考试焦虑等,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如焦虑、郁、恐惧、情绪冲动等,行为问题等

扫描二维码后可选择王紫师的页面,预约咨询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


图片

渡过
抑郁科普平台 抑郁患者康复社区 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知行合一 自渡渡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