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乡镇地名故事之火厂坪

文化   2024-10-05 00:00   湖南  

文/ 陈胜乔


在邵东市的26个乡镇街中,火厂坪镇街的地形十分独特。从县城出发沿着衡宝公路往南走20公里,有一个长长的高坡,爬上这个高坡,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城镇,它就是“火厂坪”。同样地,从南边的杨桥镇沿着衡宝公路往北走,不久之后也有一个长长的高坡,爬上这个高坡,才到达火厂坪大街上。这说明火厂坪镇街是一块突起的平地,难怪名字带“坪”。查阅邵阳地方志,“火厂坪”这个地名,最先出现在清道光《宝庆府志》中,当时称为“火厂里”。而《邵阳地名源流》一书对“火厂坪”地名的解释是:“此地平坦,因开铁铺、冶炼打制铁器而得名”。《邵东地名故事》对此说得更清楚:相传明朝末年,李氏兄弟在这一坪地上建起首家炼铁厂日夜炼铁,炉火通红,因为后来这里聚集炼铁厂,人们就称当地为“火厂坪”。由此可知,火厂坪这个地名,至少是在明朝末年就已经叫开了。

根据《邵东县志》《邵阳乡镇概况》等书记载,火厂坪在清末至民国以生产铁锅、铁鼎罐和“三钉”(圆钉、马钉、鞋钉)著称,其中的马钉、圆钉主要用来制造毛板船,而这个毛板船对于促进近代邵商崛起,有巨大贡献。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期,张之洞主政湖广大搞洋务运动,创建了以汉阳铁厂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工业,因为炼铁需要木柴、铁矿和煤炭,而宝庆(邵阳市古称)境内盛产这些物资,所以,当时的“宝古佬”就做起了将家乡的木材煤铁运到武汉销售的生意。因为当时从邵阳发运货物到武汉,主要通过资江水运,于是有人便发明了廉价但实用的“毛板船”,用它来运输货物,使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所谓“毛板船”,就是用粗糙的松木板拼接造成的货船,木板与木板之间用马钉和圆钉钉住并用绳索捆绑加固,在板与板的缝隙间涂抹桐油石灰浆防止漏水。这种船虽然制作粗糙,但成本低,也容易拆卸,并且装货量大(逾百吨),在将船开到汉口后,卸下货物销售,再将船板拆开当木材卖掉,一举多得。


根据光绪《邵阳乡土志》记载,清末宝庆开往汉口的毛板船,光邵阳一县(老邵阳县)每年就有上千艘,到民国25年(1936年),邵阳开往武汉的毛板船年运煤量达到25万吨,著名邵商姚光清每年放300~400艘毛板船到汉口销售,年交易额达120万银元。


历史上的火厂坪,因为盛产煤铁和造船用的铁钉,为清末宝庆商人闯武汉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当年在险滩遍布的资江上冒死驱船放排的“宝古佬”,在赚到大钱后,有的人将钱用来投资开办煤矿、铁器加工厂等,形成更大的生意,有的人则在武汉、长沙等地经营码头或坐地开店,将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名扬天下的邵商。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期刊编辑,在企业担任高级传播主管十余年。业余专注乡土历史地理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历史常识、特别是大邵阳的乡土史尽绵薄之力。


窗前鸟窝
为苍生说话,替草根发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