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县城的“铁饭碗”突然不再香,变兲了?注意身体

文化   2024-10-04 11:50   湖南  
图自网络
一大批县城正在打破“铁饭碗”,即使是保住编制的人员,以前那种”朝九晚五”旱涝保收的优渥的生活,也将一去不复返。近日,山东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莫过于“打破铁饭碗”的条款。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山东此次此次改革涉及驻济和非驻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后将收回所有事业编制,原工作人员将从省编办的实名制名单中剔除,并与新成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约10万名曾经拥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将正式成为企业合同工。在山东之前,安徽省也从202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4个常住人口较少的县(区)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此外,山西省娄烦、河曲、浮山等人口小县更是已经先行一步,向“铁饭碗”说不。例如:娄烦县,事业编制数量从3000多个减少到341个,缩减率88.6%;河曲县,事业编制数量从1964个减到659个,缩减率66.4%;浮山县,事业编制数量从1944个减至970个,缩减率50.1%。小县城为什么要砸掉“铁饭碗”?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了。以贵州为例:2022年全省88个区县中,没有一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超过100%。自给率最高的仁怀市(坐拥茅台镇)也仅有87.65%,而最低的榕江县更是低到令人瞠目结舌——4.71%。这意味着,贵州所有的区县都要依赖上级财政“输血”!


自给率最高的仁怀市(坐拥茅台镇)也仅有87.65%,而最低的榕江县更是低到令人瞠目结舌——4.71%。这意味着,贵州所有的区县都要依赖上级财政“输血”!

还有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陕西汉中市的佛坪县:这个人口仅有2.6万的小县城,在城区人口仅有8000多人的情况下,拥有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竟然接近3000人。换算下来,平均8个人就要供养一名编制人员!

在中央财政充足的时候,小县城即使自身收入不足,也可以依靠上级“输血”弥补缺口,但是,随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收紧,它们以前过的好日子就无法继续了,只有通过打破“铁饭碗”,缩减编制减少支出,才能保证运转。并且可以预见,除了打破“铁饭碗”,即使是保住饭碗的在编人员,也将会面临工作量加大、薪酬待遇下降,据说一些公务员的月收入已经降到3000元左右,以前那种“朝九晚五”优渥舒适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窗前鸟窝
为苍生说话,替草根发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