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冬闲人不闲 增收不断链!这个冬天,银川村民有点忙
时事
2024-12-30 10:54
宁夏
温棚种植、技能培训、生产加工……近年来,银川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和地域特点,通过科技赋能和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农户一年四季增收不断档。如今,冬闲人不闲,赚钱不出村,“充电”不掉线,增收不断链的新场景比比皆是,农民忙增收、忙“充电”,冬闲时期,过起了不一样的农忙生活。室外天寒地冻,但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的商贸物流中心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今年6月,该中心引进了宁夏杞茗食品有限公司入驻,集枸杞茶、枸杞芽菜、八宝茶等特色农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一刮香,二刮甜,三刮四刮茶水变清汤。”这是流传在宁夏的一句品茶俗语,其中的“茶水”,说的就是八宝茶,独特的配方、浓郁的茶汤、香甜的滋味,让它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杞茗公司的茶饮车间里,工人正娴熟地将枸杞、红枣、核桃仁、芝麻等配料装入包装袋,然后称重、封口,流水线作业一气呵成。
杞茗公司入驻后,带动了银河村及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村民熊静楠便是其中之一。“一年下来能收入好几万元,我很满意。”熊静楠说,自己上班就在“家门口”,不但有收入,还方便就近照顾家庭。据杞茗公司负责人介绍,枸杞芽茶每年的生产量为20吨,远销甘肃、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明年还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开发枸杞叶系列产品,预计旺季用工将达到100人左右。“以前冬闲时,村民大多猫在家里或外出务工,如今产业多了、用工需求旺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银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春介绍,近年来该村通过认真谋划引进合适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同时,银河村还不断加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种植优质粮食、螺丝菜、设施温棚果蔬等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量提质,让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有底气、更有劲头。连日来,我市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冬季技能大培训,将“冬闲、冬休、冬懒”变成“冬忙、冬动、冬战”,充分发动各乡镇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让群众学到实实在在的生产技能。在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金凤区妇联、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良田镇政府联合举办了“好宁嫂”家政技能培训班,特别邀请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面点师担任讲师,以“理论+实操”的方式,讲解基础饮食卫生知识、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常见面点的制作。“擀杖上要多抹点面粉,这样擀皮时才不会粘皮。面皮要擀薄一些,做出来口感才好。”……面点师从和面、擀皮等基本操作入手,细心讲授制作方法,学员逐渐学会了烫面油香、手撕饼等家常面点的制作方法,以及国潮馒头、奶茶等网红单品的烹饪技巧。村民马丽娟得知村里要办培训班,早早就来报了名,“趁现在冬闲,我正好学会这门手艺,既能为家人制作美食,也为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进入冬闲期以来,我们分批次、分技能、分时段开展面点制作、家政服务等培训活动4期,村民参训百余人次,以技能培训让‘闲冬’变‘忙冬’,助推群众稳岗就业,为提升创业就业成功率蓄势提能。”良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向村民传授实用技能,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以往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如今,“冬闲”正被“冬忙”替代,精细果蔬长势喜人,温室大棚里长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希望。冬日时节,在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走进棚内,西红柿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叶子间点缀着累累果实,甚是好看。今年是富宁村村民张平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第5个年头,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他十分注重品种的选择和品质的把关。“今年的普罗旺斯西红柿长势都不错,价格也好,很受消费者欢迎。”正在棚内查看西红柿生长情况的张平介绍,今年他种植了3棚普罗旺斯西红柿,每亩可产8000斤到1万斤,按照每斤5元计算,收入非常可观。在富宁村党支部书记郭嘉看来,“冬闲”变“冬忙”,变的不只是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脑子里的观念。近年来,随着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农闲时节打零工、学技术、种大棚,积极拓宽增收致富的路子,原本寒冷的冬天变得热火朝天、活力满满。今年富宁村6户农户承包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12座温棚,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草莓西红柿、小番茄,12月陆续成熟上市,以零售和为大中型超市供货为主,还设置了园区游玩采摘项目。近年来,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特色发展模式,园区共建49栋温棚,种植了西红柿、草莓、樱桃等。如今,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不断壮大,更多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实现灵活就业,村集体收入也迈上了新台阶。“今年富宁村构建‘两园一中心’产业结构,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招租宣传力度,实现由‘棚等人’到‘人找棚’的快速转变。”郭嘉介绍说,富宁村将结合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大棚经济”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得更远。冬日银川,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冬闲”变成“冬忙”,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