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7期 印记北下关 | 广通神理溪云载 生计清淡静品茶

政务   2025-01-03 18:11   北京  

编者按:北下关内,物华天宝,名胜众多,群英荟萃。为充分展示北下关地区历史名胜遗迹、人文地理资源和优质企业单位风采,宣扬和推送一批知名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即日起,“互动北下关平台”联合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设置《印记北下关》栏目。逐一详细介绍辖区内的历史文化古迹、大学大院大所、优质企业单位,并附加相关游记文章、诗词歌赋等作品,欢迎您阅读、点赞、转发、投稿。今日推送的是广通寺和广通寺碑的简介、传说,敬请赏读。



广通寺


广通寺原名法王寺,为元代至元年间本刹住持贵吉祥所建,初为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宏法道场。明代更名广通寺,据传许多年老体弱的太监出了皇宫后都到这里来养老。

△旧址

《钦定曰下旧闻考》称寺址位于前朝所设“巡河厂(原海潮庵时为观音庵)北,崇基若一冈阜,累级而升。”《燕都游览志》称:“寺门前缭以短垣,寺四角有高楼,可以眺望,亦春游一胜地。”据《天府广记》记载:“元法王寺在高梁桥西北,今改广通寺,寺四角有石楼,望高梁桥柳色如画。”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雍正十二年(1734年)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有殿五进。它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外八刹”之一,现已无存。


寺庙传说


有一出戏剧《法门寺》,说的是大明皇太后前往陕西法门寺敬佛上香的事。陕西的法门寺远离京城何止千里,皇太后远足千里到陕西法门寺降香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坊间传闻广通寺就是当年大明朝皇太后降香的寺庙而非陕西的法门寺,戏文里只是借用法门寺的名字。
据说,广通寺后院曾有明代太监墓一座,前有一碑,半埋土中。到清末时,广通寺后院东北角开了一道便门,院里有一口井,僧人开辟了菜地。上世纪20年代,主持僧人长悟在广通寺开办了慈善小学。长悟去了广济寺后,由性然主持寺院事物。此时,广通寺也停放灵柩。因此建国之前香火远不及大慧寺旺盛。


广通寺碑


广通寺碑旧址位于西直门外,交大东路41号院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原北下关小学)东侧,广通苑小区院内。


现存碑二通,龟趺一个,石匾额一个,香炉座一个。两碑坐北朝南,并排站立,碑南有龟趺座及香炉座。

龟跌南有石匾额一块,上书“敕建广通寺”。龟蚨的后面是有着200年历史的古槐。
石碑一通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立,碑名《敕建广通寺碑记》,俞兆晟撰文,曹日瑛书丹。保存较好,字迹多数尚可辨识。
碑文记载:“延禧宫(帝妃)随跸过此,悯其倾圮,遂传命禅师实资移锡寺中议兴复之举。实资禅师深得延禧宫敬礼备至,曾委实资禅师于万寿兴隆寺为圣躬祈福地,并请康熙帝御书万寿兴隆寺额以褒之。实资禅师不负所托,劝善鳩工,十历寒暑,于广通寺旧址重建广通寺......”
“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中塑三世尊,左右环以十八阿罗汉,再后为方丈。各二十七楹,为禅堂,为斋堂厨库……山门左偏,复建茶房五间,隆冬盛夏,设茶汤以给行者......”
另一通是雍正年间立,碑名《御制广通禅寺碑》,由雍正帝撰文。雍正十二年(1734年)御制广通禅寺碑已断裂,后经修复。
碑文载:“旧有法王寺,后改名广通。圣祖仁皇帝曾命兴工修治,御书门榜,仍其名。复赐殿榜二,曰息心净行,曰慈灯普照。宸翰辉煌,光照梵宇。雍正十一年八月,特发帑金,重为修葺,越一月而竣事焉。寺邻近城门,当辇道,往来者络绎其下。故宜宣讲教乘,开导愚蒙,使知生佛之不二,身心之本幻,而悉入如如法门,莫不优游于广大无碍圆通之境,利益宁可限量欤……
古碑碑首均为螭首。螭作为龙的一种,代表着封建皇权的神圣地位,用在碑刻中显得格外庄重。碑首的正中部分是碑额,分别刻有:“敕建广通寺碑”和“御制”字样。

如今,广通寺碑虽隐于小区,但仍偶有访客到访,一赏其真容。

审核单位:党群工作办公室

编辑发布:党群工作办公室

互动北下关平台
“互动北下关平台”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的官微订阅号,用以弘扬精神文明,传播核心价值,服务辖区群众,深化政务公开。它也是展现地区历史文化、非遗、教育、科研和产业风采的信息平台;集办事指南、政策法规、便民信息、互动通知于一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