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城 《杜甫传》阅读展示教学设计

文摘   2024-10-24 08:57   北京  

一腔爱国丹心奉  满目山河诗圣情

-----《杜甫传》阅读展示设计思路 

马文城

一、导入:

他,走过安史之乱,见证了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立下的宏伟抱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展现的博大胸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面世的雄大气魄。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二、(游戏)杜甫之“春”飞花令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共有约1500首诗作被保留下来,在后世广为传颂。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杜诗飞花令。游戏规则:背诵杜甫和“春”有关的诗歌或诗句。

生1:                                         丽  春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师:春天花草丰茂,杜甫心仪丽春花,认为丽春花开得最好。

生2: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诗歌虽没有“春”字,但是杜甫春日里坐在窗前向外望去之景物。

生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师:这首充满春日初萌之美,在潮湿的泥土中能听到冬天与春天的宏大宇宙韵律。

生4: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师:这位同学一气呵成背了两首,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洋洋,春日勾起老杜的思乡之情。

生5: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师: 这是春日听雨之美,如丝、如雾、如烟、如潮……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生6: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师:这是春日会友之趣。 朋友啊,我这里离城市太远,就用一杯村里的浊酒招待你,我们一起趁着春光正好,喝个尽兴。

生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老杜接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又逢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就痛痛快快地且饮且歌。

生8:                                      绝句九首·其七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师:杜甫春日行舟,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出发,去巴山。


三、(多维度认识杜甫)杜甫其人勾“肖像”

春光如此美妙,连大诗人杜甫都一改忧郁范儿,从“沉郁顿挫”之风,转为明媚轻快之色。然而,这样美好的时光和心境,在杜甫的一生中是少而又少的。

常态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请各小组根据自己对《杜甫传》的深刻理解,为杜甫画像。

一组:穷而伟大

1.没有最穷

对于杜甫,我知道他穷,可不知道他这么穷。

他年轻时也有过几年好日子。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第十三代孙,祖父杜审言最高做到修文馆直学士,年轻的杜甫曾远去吴越和齐梁之地漫游,度过了一段潇洒的时光。那时是大唐最辉煌鼎盛的时候,也是杜甫最年轻快意的岁月。“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不过,漫游总会结束,就像所谓盛世。在长安候官期间,杜甫的生活已日渐艰难,为了生存,他有时不得不在一些贵族府邸中陪着诗酒宴游,也会写文章换取“润笔费”。他甚至还开发了一个副业,就是种植或采集药材呈送朋友、换取药价,正所谓“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在这种宴游中,作为陪衬,他的落寞尴尬可想而知。别人是“更调鞍马狂欢赏”,他是“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长安居,大不易”,对后来的白居易来说是段子,但对杜甫来说却是真的。他的家人在长安不到一年,实在呆不下去,只好“逃离北上广”,搬到离长安120公里远的奉先县。但即便如此,他的幼子还是在奉先因饥饿夭亡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家人辗转逃难,把他们暂时安顿在鄜州,在经历了被掳、奔逃和封官的生死波折之后,这位已被肃宗厌弃、打发回去探亲的“左拾遗”终于见到阔别一年的家人。家人的生活是这样的:“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平生所娇儿,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很快,杜甫被贬华州,生计无着。于是,在一年中,从华州搬到秦州,再从秦州搬到同谷,最后实在过不下去,又从同谷一路走到成都。苏东坡是“二年阅三州”,他是“一岁四行役”。这一年,杜甫48岁。这一年里,杜甫完全是一个农民加难民的形象:在秦州,“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搬家的路上,“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在同谷,他拾橡栗,种黄独,“白头乱发垂过耳,手脚冻皴皮肉死”,但收成几乎没有,家人只能忍受饥饿:“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印象中,杜甫在成都过上勉强算幸福的生活,总共只有三年多。而且,这里的生活依然要仰仗他人,并没有想象中安逸舒适,“长夏江村事事幽”背后,是“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现实。一旦“厚禄故人书断绝”,那就难免“恒饥稚子色凄凉”。

好友严武死后,杜甫带着家人顺江漂流,无论在荆州、岳州、潭州还是衡州,已年老体衰、也没有了任何归朝任职希望的杜甫,饱尝了人情冷暖,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帮助,再加上天气和兵乱的捉弄,一家人居无定所,几乎一直住在小舟上。他身体越来越差,和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窘迫,据说,他的小女儿也死在这个期间。

770年,老诗人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小舟之上。他死后,家人甚至无力安葬,只暂时把灵柩厝在岳州,直到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才将灵柩搬运到偃师,让他叶落归根。

2.还有更穷

人在陷入贫穷中时,难免自伤自怜,无暇他顾。杜甫不一样的在于,他自己穷成这样,却还在顾念比他更艰难的百姓们。

在长安求仕不成,他的生活日渐穷困,正因如此,他才更多地接触到底层百姓和底层生活。夹缝中的杜甫,上能目睹贵族的奢靡,下能体会民生艰辛,他认为自己虽穷,尚且有朋友可以求告,得到官身后还能免赋税劳役,但百姓的苦却完全是求告无门,甚至连声音都是发不出来的。他那些为最普通老百姓发声的诗篇,几乎都是泣血锥心之作,让人很难不动容。

在华州任职期间,他写出流传千古的“三吏”“三别”。前者中,他心痛伶仃的少年和被征兵的老翁一家,“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在后者中,他更是为送别夫君的新妇、已无家可归的军人、子孙已全部阵亡所以自己要上战场的老人发声,“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他心痛四川百姓被官家盘剥,“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他为百姓鸣不平,“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在夔州时,他隔壁有个穷苦妇人,常从杜甫屋前的枣树上打枣充饥。杜甫搬走后,担心新房主阻止,专门写诗嘱咐他: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便在漂泊荆楚、自己穷困已极时,他仍然在担心百姓的生计:“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还在希望“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

这就是杜甫。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自己“穷”困如此,却依然怀抱着“兼济天下”的愿望。

从同谷赴四川那年,杜甫曾写过一首寓言般的诗《凤凰台》,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在他眼里,这些百姓是啾啾待哺的雏鸟,他想供给他们饮啄——哪怕穷困卑微如他,能拿出来的,只有自己的鲜血和一颗心。

二组:以酒醒痛

古今中外的文人都喜欢酒,我国的酒文化起源于夏、商,繁荣于隋、唐。唐人嗜酒者颇多:王绩自称为“吟醉先生”,李白自称为“酒中仙”,白居易自称为“醉尹”。杜甫也是闻名的饮者,诗歌中带“酒”的篇章,共155篇,这些诗歌都体现了杜甫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酒文化的深沉内涵。

1.杜甫一生参加过很多宴会,与达官贵人周旋的高级宴会少不了要饮酒。如《崔驸马山亭宴集》:“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 

“诗成得绣袍”展示的是宴会上文人墨客赋诗争胜的场面,这一类诗往往作于杜甫求人汲引期间,共饮的宾主之问并无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写来只求属对精切,其问体现的饮酒文化也无非是主人爱客,客人爱酒,“终日困香醪”的双方既以酒为媒介,又因酒而始终保持有距离的、彬彬有礼的交往。

2.当他与尊贤爱士的官员聚会宴饮时,他的狂态便冲破了礼的束缚,显露无遗。广德元年夏他陪章彝喝酒,“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宝应元年,他陪王侍御宴饮,“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在这样的宴饮中,杜甫与设宴的主人在精神上是对等的,他可以忧国事、悲人生,可以发牢骚、叙感激,可以暂时寄托、放松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所以“狂歌”、“痛饮”、大醉而归。

3.杜甫一生几乎从未得睹命运的青眼,更兼国破家流亡,所以,他的伤痛很重,他常常用酒掩盖伤痛。他的狂态中除去酒精的物质功用,几乎都是扭曲的痛。“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旧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他写到醉酒的诗往往给人留下一个“穷愁”的印象。

4.做过天子谏官的杜甫甚至可以和一个田边的老农共醉,“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穷愁”成了“酒伴侣”,那常常与阳春白雪的琴瑟相配、醉了也不失高雅的酒文化至此开始向俗态生活倾斜。

知乎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却没人叫李白“老李”?其中有一条回答是这样的:因为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

三组:狂而无奈

如果让你选出史上最狂的诗人,你会选哪位?是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朱敦儒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是刘克庄的“旁人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还是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抚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如果让我来选,这些都不算狂,真正的狂人,是杜甫。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愁苦,但是依然改变不了骨子里的那份狂气。

杜甫谈论起自己的爷爷,会说“吾祖诗冠古”;在儿子生日时,他会告诉儿子“诗是吾家事”;“初唐四杰”被守旧之人诟病,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哪怕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住着破草屋,也会自我解嘲“自笑狂夫老更狂”。

青年时期的杜甫有“狂”的资本。唐玄宗天宝七年,杜甫37岁,写下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给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杜甫说他自己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博学多识,文采飞扬,下笔有神,文章是天下一流,作赋可与杨雄相媲美,咏诗可跟曹植一拼,就算是当代文坛的领袖,李邕、王翰都来主动跟我结识。你说他是不是高调狂放,毫不谦逊,道不尽的青春张扬。

杜甫的这份狂气还是祖传的,跟他爷爷的气质和才华如出一辙,祖孙俩是一样的狂放至极。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出了名的牛气冲天,被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他就公开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说,不是我吹牛,若说写文章,宋玉只配给我磨墨,若说书法,王羲之也得拜我为师!

杜审言临死的时候,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等人来看望他,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话想说,杜审言微笑地说了一句,“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意思是说,我死之后,你们这些人终于可以出头了,真是替你们感到高兴哈!

杜甫年轻时就才华出众,所以没有急于参加科举,先出去周游一番,玩够了再回来参加科举,没有好好备考,自然没有考上,但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分明就是主考官出题水平不行。“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出了考场的杜甫直接去了齐赵之地,在泰山游玩时,写下一首气势磅礴、霸气外露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肶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次考场失意不算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杜甫这么优秀,人生的高峰,人生的理想迟早是可以实现的。

可惜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之后杜甫参加唐玄宗举办的一场特殊人才选拔考试,遇到奸相李林甫,本以为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他,结果李林甫这位HR创造了史上零录取的奇迹——野无遗贤。意思是所有参加的人里面没有一个是人才,杜甫就这样第二次落榜。

好在这次落榜后,不久唐玄宗又给了他一个单独面试的机会,让他到宰相的办公室里一展自己的文采,这次面试最终让他得来一个九品芝麻官——河西尉的官职,但是高傲的杜甫不接受;于是朝廷又给他换成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相当于一个仓库管理员。官职虽小,好歹能养家糊口,杜甫勉强接受了。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抓回长安,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在唐肃宗那里谋了一个左拾遗的官位,又因为仗义执言被撤职,不得不带着家人到处流浪,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落脚,建了一座草堂。

这个时候的杜甫,经历了官场的蹉跎,乱世的流离,身体的病痛,社会的毒打,开始慢慢变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忧心忡忡的样子。虽然住在那个风一吹就没有屋顶的茅屋里,但是内心的狂劲并没有消失,有一次跟自己的上司严武喝酒,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喝多的老杜光着脚踩在严武的床上说:“没想到严挺之还能生出你这样的儿子啊?”在古代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而且还是当着人家儿子的名叫人家老子的名字,但杜甫就这么做了。

自古文人多疏狂!生活的艰难,岁月的磨砺,或许夺走了杜甫肉体的健康,但是却没有磨灭他灵魂的傲娇。不管是青年时的清狂,还是中年时的傲狂,还是晚年的痴狂,他始终都没有改变,一直都是他!

四、杜甫影响“国际范”

西方视野里的杜甫

公元8世纪,杜甫出生那一年,唐玄宗即位,国家和诗歌都进入了黄金时代。此时欧洲尚处于动荡不安的中世纪,直到五百年后,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但丁才降生于世。又过了三百年,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终于拥有了莎士比亚。

英国广播公司首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诗人杜甫。迈克尔·伍德是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学系的教授,他在十五六岁时第一次读到杜甫的诗,立刻为之着迷:“我从没有在西方诗歌里读到过这样的东西,那是年轻时的我不敢想象存在的世界,它强烈地吸引了我。”从1980年代开始,伍德频繁到访中国,并于2016年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担任主持和撰稿。这部作品由BBC和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制作,2020年4月在英国播出后,在中国激起的反响超过了英国本土。

英国国宝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在片中用莎剧腔诵读了15首杜甫诗,他说“杜甫的文字赢得了我的心”。他重走了杜甫的人生羁旅,足迹遍及西安、天水、成都,沿长江下达白帝城、荆州、长沙、平江。“跟随杜甫的路径,沿途思考,必然会增加对他的理解。”

民国史学家洪业1947年应邀到哈佛大学任教,讲授的其中一门课是“杜诗与历史”,出席的学生人数之多出乎他的意料。后来他到耶鲁大学讲学,同样讲的是杜甫。他曾比较评价杜甫的诗歌:“读李诗、白诗,好比吃荔枝吃香蕉,谁都会马上欣赏其香味。读杜诗好像吃橄榄,噍槟榔,时间愈长了,愈好;愈咀嚼愈有味。”

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思说,杜甫所关心的是人的爱、宽容和同情,而唯有这些品格才能拯救世界,所以养育杜甫的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古老、更明智。

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1962年,杜甫诞辰12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

在中国,杜甫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了。杜甫死后几十年,诗人元稹才发现杜甫杰出不凡;晚唐时期,因为杜甫的诗里尽是盛唐的历史碎片,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又过了好多年,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全是杜甫的超级粉丝。有人学他的书法,有人学他的诗风,有人学他的人生态度;到了明代,杜甫的地位登峰造极,他被尊称为“诗圣”。

重构我们最熟悉、同时也可能是最陌生的诗人杜甫,这位见证过盛世的辉煌也经历过乱世苦难的作家,用不朽的“诗史“般的写作,将汉语之美、之幽深和力量推向极致,磨炼出一面光鉴纤毫,朗映万象的神奇镜子,使千载之下的世人,得以窥见一个风云时代的侧影:光芒的侧影,灰暗的侧影;繁华的侧影,凋零的侧影;欢乐的侧影,悲伤的侧影;历史的侧影,诗歌的侧影!

五、(场景剧)杜甫“溯洄”汨罗江

杜甫以诗歌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也有同样的成就和影响。屈原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两人都是划时代的诗歌体裁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此外,两人对各自的时代都有一种自觉的忧患感和责任感;还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这两个人的最终人生归处都是汨罗江。下面,让我们穿越千年,让屈原和杜甫在汨罗江相遇,听一听他们的心灵对话。

千古汨罗江:一场屈原与杜甫的相会

(旁白)说到汨罗江,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愤然自沉汨罗江的故事可谓世人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也是在汨罗江里熄灭了他生命的最后一豆灯火,那就是一代诗圣杜甫。

屈原与杜甫,跨越了千年时空,他们本无缘相见,然而,两个心怀家国的伟大诗魂却在同一条江河里融汇在一起,滚滚汤汤,奏出了慷慨悲壮的千古绝唱。

 (场景)小小的乌篷船慢慢靠近澄潭,这里正是当年三闾大夫屈原投江的地方。昏迷中的杜甫突然醒来,他走上船头,吩咐儿子宗武点燃香烛。一缕青烟从船头升起,杜甫拱手长揖,然后双膝跪于船头甲板,朝着江心叩拜。喃喃自语道:三闾大夫,晚生子美祭拜您来了!

(屈原)(汨罗江畔,吟诗上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敢问这位先生名姓?何以到此江边?

(杜甫)您是三闾大夫?我大唐京兆杜氏子美,祖父杜审言,曾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如今天下局势一片混乱,成都接济我的好友严武兄去世,邀我北上的衡州剌吏韦之晋兄也不幸去世,我老杜只能携妻儿辗转船上。今不料竟漂泊至此。

(屈原)今日何幸,竟遇同我般天涯沦落人。想我屈原,堂堂楚国芈姓后裔。惜我楚国远离中原,君主仅为子爵,长期受中原各国歧视,甚至被视为落后的“蛮夷”之邦,恰逢天下纷争,战国七雄割据,连年征伐不止。“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存君兴国、辅佐楚王追赶先贤、实现强国梦,乃吾毕生之愿。

(杜甫)晚辈深慕大夫之风。我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可惜的是生不逢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屈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看来古今一也。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有我的香草,岂容这浊世将我玷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杜甫)好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修身进德,吾辈自清。大夫听听我作的这首《佳人》可好?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屈原)此诗深称吾意。“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虽九死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杜甫)呜呼,此生快意,能有几何?想我大唐,煌煌盛世,部落沉沦至此等境地。想想那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仿佛就在昨日。

(屈原)想我楚国郢都被秦军攻陷,我楚国怀王受辱于秦,我楚国子民流离失所!耻辱啊!“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这汨罗江水,就做我的归所吧。

(杜甫)一千年以后,我追随景仰的前辈诗人脚步,也来到这汨罗江边。就让我与景仰的先贤一样,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汨罗江上吧。

(转头吩咐儿子)我之未竟之愿,就托付尔等吧。“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溘然长逝)

(旁白)汨罗江以一双无限慈爱的手,温柔地将屈原揽入怀中,接纳了一个诗人“芳草美人”般高尚的灵魂,托起了一个诗人绝望中的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的穿行总会在一种特定的情景里定格,三闾大夫屈原或许未曾想到,他发出的那声“魂兮归来”的揪心呼唤,会在一千年后,与大唐的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产生深深的共鸣。

两位诗人的才华,如火焰般燃烧在历史的夜空,他们对祖国山河破碎的哀愁、对百姓苦难深重的悲悯,与那辗转飘零苦苦寻觅的凄苦,成为两个时代最深重的那一声叹息。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屈原与杜甫,虽相隔千年的时空,他们的胸中却涤荡着一样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相望,他们守同一条江长眠!

六、杜甫精神读写唱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我们“读杜诗一卷,吟唱最传神。”下面展示我们学生自己的作品。

学生1:律诗是唐代的新型诗体,唐诗的成熟是以律诗的确立与完成为标志的,而这个历史任务就是由杜甫最终完成的。今天,我选用杜甫最擅长的七律歌咏他。

咏赞杜甫

也曾年少也轻狂,半世流离半世殇。

邀得谪仙同进酒,迎来高适共行觞。

乱世空怀鸿鹄志,致信明君复盛唐。

屈居茅屋忧天下,德范人间万古芳。

学生2: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于平凡中努力开花。并且人活一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喜乐,这样的人生太狭隘;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才不枉此生。我选用自创的现代诗歌颂杜甫。

感怀杜甫

江淮、齐鲁、燕赵、巴蜀,你步履踉跄

始终无法走出战乱、饥饿、流离、伤亡

衰老比想象中更猛烈

回家比想象中更艰难

千万间广厦比想象中更容易毁灭于兵燹,更难于修建

 

雨夜宿在草堂,哭不出泪蕴在眼眶

你比所有人都赤裸裸的贫穷

你比任何仁慈的皇帝还要关心天下苍生

你深沉的诗句最终超越那沉郁顿挫的命运

诗歌是你唯一的伞,用来遮挡尘世的雨水、敲响肉食者的朱门

 

今夜我拥抱你的诗歌,一同拥抱你落难的衣衫和鞋

你在漂泊之途疾病缠绕的一把瘦骨、被一叶扁舟承纳

而今夜,苍穹星斗满天,让我们,所有的诗人

一起思念春天的阳光和水鸟,为你重新勾画当年山河的完整

一起呼唤你的名字,呼唤伟大


学生3:合唱《杜甫在成都》

 结束语:叶嘉莹说:“莫向人间怨不平,相期凤凰浴火生。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如果苦难不可避免,那就改变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挠,在苦难中开出一朵花来。

董卿说:“同情心最弥足珍贵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始终对伤害持有戒备。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从而努力避免别人再经受同样的痛苦。”杜甫将自己的悲愤,化为关爱别人的力量,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杜甫便是如此,他用生命写诗,一生饱经风霜,饥寒交迫,却留给后人最温暖的启示。

伟大的杜甫用一生告诉漫漫红尘中的我们:虽然如蝼蚁般渺小平凡,但我们的灵魂可以俊美如神!


马文城三味语文
马文城三味语文:好的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书香味 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