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观:马文城“三味”语文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时代,语文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的声音、各式的流派、纷繁的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景象。
但是如此繁多的语文教学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质和初心,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能坚守本真,依标教学,当我们静心思考,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各种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而是一种着眼于语言文字本身,且更加贴近生活和人性的教学,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教学。鲁迅有三味书屋,“三味”的一种说法便是三味书屋的“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像书屋有三味,我认为好的语文课也要有三味。
何为“三味”语文教学?马文城三味语文,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语文味”、“书卷味”和“人情味”。
第一味: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纪伯伦有言:“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有“听说读写”味,一个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就是:把字词句篇的知识巧妙地藏在听说读写合理的流程中,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核心,以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题、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要尽可能地去掉中看不中用的“包装”“花哨”。语文老师手中抓的永远是字词句篇,玩的永远是听说读写,眼睛盯的永远是前方不断逼近的文本的意义,完成读熟---赏好----悟透三境界,进而实现知识---活动----素养的三重目标。
第二味:语文课要有书卷味。
“书卷味”的底气是“静”,有句话说:“成大美者,有静气。”如果一个人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能够保持专注力,深入的思考和做事,这种心态就会外化成平静柔和的面貌,还有温和坚定的神情,不会让人感到攻击性和压迫感。肢体语言大方克制。书卷味十足的人,内核是稳定的气息很沉稳,举止有度。
苏轼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味”来自真正读过很多书。面容和举止的气质养成,源自内心的修养,有自己认可的审美和知识做底气,才能更加地自如。“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在我心里,“书卷味”是气质的顶流,有了它,优雅才会有光芒,而不是做作;飒爽才会显得可爱,而不是鲁莽;单纯才会是纯真,而不是空白和乏味。我的语文课就一定会有书卷味。这么多年,书卷味一直是我语文课堂的风格追求。而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
而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往往越嚼越有味道,让你欲罢不能,沉醉其中。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老师儒雅、从容、含蓄、纯正;老师的有文采有温度的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书卷味的语文课,能构成一种场域,让你奔赴一场文学的洗礼。
第三味:语文课要有“人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我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不能称为好课;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想要达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任务,语文课就是最好的引导;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以课标为指导,让我的语文课我充满“语文味”“书卷味“人情味”,这也将会是我一直坚持和努力的语文三味课堂。新课标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只要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就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茁壮成长,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
一剪春柳
两半梨白
三分春色
四月裂帛
期待三味语文的风
吹遍每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马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