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最新新闻资讯、最权威发布,点击关注我们。
樟林古港百人同写侨批。受访者供图
近日,广大海内外侨胞思念家乡的乡愁地标、番客拜别家乡和回乡上岸的祈福之地——樟林古港天后宫迎来了“亮灯”时刻。华灯亮起,古老建筑与现代灯光交相辉映,灯火璀璨,照亮了百载商埠,更照亮了海内外侨胞的回家路。该项目是澄海区推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专项行动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近段时间以来,澄海区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如今,通过新理念、新手法营造提升的乡村文化空间,正在焕发着新时代魅力,赓续着乡土文脉,“以古焕新”守护精神家园,留住乡情乡愁。
挖掘乡土资源 完善空间设施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澄海各地的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涌现一批新型的乡村文化空间。这些乡村文化空间有特色、有品位,发挥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让广大村民享有更优质、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乡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综观澄海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设施建设的方式,“以人为本,贴近村民生活需求”是根本遵循。澄海通过统筹资源,设计复合型空间,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加强保护利用上,澄海积极探索历史古建筑保育活化,利用旧民居、旧作坊改造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馆、非遗工坊、民宿等,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本土的潮汕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等,贴近人的需求,为丰富大众生活提供更多可能。也建成了莲华镇盛安楼新楼村村史馆、隆都镇后沟瓦窑文化展示馆、前美竹宅小院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进一步提升历史古建筑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
与此同时,澄海区加强规划布局,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新增20处区级文化设施,因地制宜配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推动全民阅读资源向基层延伸,统筹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打造“随处可见、随心可阅、随时可享”的公共阅读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文化活动场所。
此外,澄海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将非遗民俗、地方技艺、艺术展览、乡村墙画、特色美食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公园绿地、文化故居、乡村景区等各类场地,打造一系列多功能新型文化空间,打造红花小镇、和美花海等一批“网红”打卡点,促进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和新时代价值理念的交融发展。并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覆盖辐射能力,依托东里镇永定楼侨批展览馆、莲华镇“潮声十五音”展览馆等资源,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构建多元文明实践矩阵。
优化品质供给 丰富文化内涵
赴乡间田野参加一场“村晚”、在文化祠堂里听一场非遗传承“live”、在百年故居欣赏大型古筝演奏会、在乡村新文化空间看书自习……聚焦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澄海持续加强优质文化供给,浓墨重彩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今,以一个文化空间激发一座村庄的活力,在不少地方悄然发生。
中医疗法体验、中药材辨识、中医药特色美食、智能中医体验、四季养生……近日,汕头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暨健康夜市(澄海专场)活动在澄海奥飞市民广场开幕,通过专家“摆摊”接诊、协会药企合力科普、市民夜市养生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围观体验,让群众在吃喝玩乐中治未病、学养生,度过一晚充实的中医药文化“夜生活”。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澄海区发挥乡村文化空间文化传承作用,依托千年古村程洋冈、冠山书院、樟林古港、文化祠堂、奥飞市民广场等文化空间,深挖民俗、动物舞蹈、龙舟、灯谜、中医等传统文化蕴涵的历史价值及现代生活内涵,举办樟林“游火帝”民俗文化节、“国风雅韵闹元宵”、“潮汕龙舟文化斗墟”文化交流、非遗民俗“出花园”、中医药文化夜市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516场次,让乡村文化空间成为衔接“古”与“今”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新载体。
如何让乡村文化生活有声有色?澄海重视体现空间的人文意蕴,通过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今年以来,澄海着力打造“澄海·家门口”特色品牌,串联“年味”“文化集市”“玩乐时光”“温馨时光”等主题,开展文艺展演、文化集市、体育赛事等惠民活动,以“大众化”“覆盖广”“易参与”的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文明播种人、返乡大学生等文化文艺人才,开展“盛世国乐 筝韵天下”大型古筝文化推广公益活动、“美好传承·潮”文创作品展等一系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的惠民活动,推动“种文化”“送文化”“兴文化”有机统一。
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开展乡村文化生活活动2360场次,惠及群众30万人次。
提升落地效能 激发乡村活力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人才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与人才,如同春日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春水”,涌动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澄海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积极探索创新运营、人才、载体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空间效能。
澄海积极探索“文化+”新业态融合发展模式,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乐民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乡村文化空间建设,焕发古村老厝新生机。比如将乡村传统建筑、地道美食、旅游、教育、康养等特色元素进行串联,结合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产业特色,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莲华镇西浦文化艺术村开发项目、林畔村“驷马拖车”民宿项目等多项文旅项目,形成一批具有乡村特色风情的文旅产品和线路。
澄海全区现有2条国家级精品线路、5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汕头市丝路寻踪文化游”、“广东·历史寻迹 侨乡之旅”文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澄海区通过配齐镇街文化站、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吸纳、培养一批扎根基层、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基层宣传文化能人,举办“青年夜校”、农村电商技能公益培训班、职业口才技能培训等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同时,澄海区通过整合全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打造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乡村网络媒体矩阵。整合新媒体平台,以多渠道、多线条、多矩阵方式,推出“小小导赏员带您逛澄海”“‘非遗体验官’带你玩转澄海”等网络推广活动,推出《我们的新征程·澄海故事汇》《“云游”红色展馆》《文化赋能“百千万”》《文明助推“百千万”》等融媒体产品86件,不断拓展文化空间线上阵地。
此外,澄海区强化宣传推广覆盖。主动邀请南方日报等上级主流媒体,推出《澄海区莲华镇下长宁村:巧用小积分,助推大文明》等重点报道近百篇,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认同感、获得感,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参与和支持的浓厚氛围。
来源:南方日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致力于提供最新、最权威的澄海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