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决定》问答㉛—㉝

健康   2024-11-05 18:31   山东  


为什么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这明确了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包括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内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清理,优化整合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应当看到,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相比,我国人才评价体系还存在不适应、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

首先,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以正确评价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的需要。人才评价体系对于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保障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如何让广大人才通过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脱颖而出,关系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强调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对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价值的尊重。同时,有利于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促进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把精力放到通过创新创业施展才干、实现价值上,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

其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是解决人才评价中突出问题的需要。当前我国人才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新的评价标准还没完全立起来。现有的人才分类标准认可度不够高,对人才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的评价缺乏可量化、成体系、立得住、有说服力的指标支撑。二是旧的评价惯性依然存在。在人才计划评审中,论文、专利、项目、奖项以及已获得的人才“帽子”等指标仍然是主要依据。三是“唯帽子”问题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不少单位仍然存在把“帽子”大小作为人才招聘引进、定岗定薪直接依据的现象,导致科研人员竞相去争“帽子”。解决以上问题,亟待明确“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必须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一要分类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体现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发挥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二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制定新职业、新领域人才评价办法。深化工程教育评价改革,改变“唯论文”倾向,把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作为工程硕博士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加快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三要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防止人才“帽子”满天飞等问题反弹回潮。巩固深化部委和地方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成果,健全人才计划备案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自查自纠机制,清理各类考核评价条件、指标中涉及“四唯”以及与人才称号、学术头衔直接挂钩的规定。


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有哪些主要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这是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的重要举措。

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培养用好国内人才,也需要坚持需求导向,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许多人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高端。把这些优秀人才吸引回来,是解决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实、快捷、有效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对推动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海外人才回国(来华)从事研究开发、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服务保障,切实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一,拓展事业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使用好是关键。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的目的和动力,主要是国内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仍有差距。要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为契机,以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研发项目、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留学生创业园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事业平台和工作生活条件。要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干得好、留得住,产生良好扩散效应。

第二,完善服务保障。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国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战略和政策,包括调整移民政策、提供丰厚薪金待遇、实行优惠的留学政策、为创业提供税收优惠等。这些年,为改善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各地先后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要聚焦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待遇保障、出入便利、子女配偶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对国家急需的顶尖人才实施特殊支持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帮助海外引进人才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

第三,加强政治引领。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集聚爱国奉献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我们党联系服务专家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关怀和协调联系下,钱学森等一批杰出海外专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成为新中国工业、教育、科研和国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强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以思想联系为重点,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要关心海外引进人才身心健康,真心关怀、真情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教育培训、国情考察等,增强海外引进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如何理解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战略规划体系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影响,是推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建立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是我们加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就业优先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使我国国家战略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和国家发展规划实施机制,实现各领域专项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同步部署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引领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规划各项举措正在稳步实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同时要看到,当前仍存在国家战略融合不足,规划目标与政策工具不协同,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支撑不足,财税、金融、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国家战略、国家发展规划统筹协调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国家战略和规划作用的更好发挥。

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好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各部门、各地方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工作重点纳入国家发展全局予以考虑和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朝着既定目标和方向前进,确保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有利于更好推进战略、规划、政策的统筹协同,增强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各类政策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形成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的工作合力,保障国家战略和规划顺利实施。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党的中心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坚持发挥战略规划导向作用,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障战略规划落实。一是健全国家战略深度融合推进机制。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二是健全国家战略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家战略的有机衔接,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地方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健全战略规划推进落实机制,细化落实政策体系,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健全规划动态调整、修订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重点任务落实。三是健全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力度、节奏,强化各方面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和传导,推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投资、消费、环保等政策协同发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政策合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闫旋

审核|吕奕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