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教育】一起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文摘   2024-10-12 17:49   云南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普法小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我国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大家的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的病种有哪些?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报告时限要求?

甲类传染病:需在2小时内上报。

乙类传染病: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报告,但某些特定疾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的,其报告时限也为两小时。

    丙类传染病:上报时限为24小时


传染病如何传播的



控制传染源的三个途径是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要做全面调理以后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1)保护易感人群: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特别容易引发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这时候就需要做好保护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要切断传播途径,在外出时候可以佩戴口罩,还要做好室内和户外消毒杀菌工作。

        (3)管理传染源:要管理好传染源,在感染以后要采取隔离治疗方法。除此以外,也可以到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疫苗,能起到很好保护作用。





公民在疫情防控中的权利、义务主要有哪些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来源:“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编辑:蔡   雪

审核:王寿康

洱源县卫生健康局

微信号|eyxwsjkj

联系电话|0872-5124037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洱源县卫生健康局
洱源县卫生健康局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