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读书的意义,只是在时光的某个时段,因为生存的需要,在不知不觉间就喜欢上了读书。书虽读了些,能够记住的到也是寥寥无几。而那种快乐却是时常相伴在左右,因为那些文字时刻相伴在左右,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孤独也就少了许多,不需要去想太多。如同一只燕子一样,在书的天空里轻舞飞扬,为是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李白的诗里,享受豪迈与浪漫;在杜甫的诗里跌宕沉郁顿挫;在李商隐里的诗里感叹人生的无奈与惆怅;在李清照里的词里婉约成女儿家的娇柔;在辛弃疾的诗里激发爱国的热情。
在鲁迅的笔下,勾起儿时的回忆,曾徒步乡五六里路,就为听一场乡下的戏,也曾是那个在雪天里捕鸟的润土,也曾有过祥林嫂一样的乡亲。也曾想着长大后如同先生一样有着唤醒人麻木精神的抱负,而现实的时光里,渺小如草的我,离理想越来越远;理想如同一个儿时充满气的球,随着时光的流逝,气越来越少,球也就自然瘪了下来。
也曾在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论语》里探究,也曾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感悟天地万物的馈赠,也曾觉得公平,可是每每遇着南方遭受大雨灾害,北方面临旱情。当母亲在春日里播种的希望在秋日里绝收里,我也会仰天长叹。同时也为受到洪涝的南方灾民感到难过。
我在书本里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在读过的文字里独舞。人生如此短暂,就在一呼一吸之间,时光依旧,时代发展,在浩瀚的宇宙里,如同一粒尘埃的我,想成为心中的自己,可总是走在路上,不知道到达终点前会不会实现愿望。只能轻舞飞扬在读书的时光里,即便是这样的时光也很短暂,大都的时光都在琐碎里荒废。在太阳与月亮交替的间隙里,舒缓于白日里的疲惫,在读书的时间里,感受无声世界里的旋律。如一张白纸,记录了岁月的痕迹,歪歪斜斜的字迹,愧疚于中华底蕴深厚的书法墨迹。
生活在底蕴如些深厚的国度里,我却轻飘飘如同田野里吹落的蒲公英。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落在一本书的一页纸里,落在孔乙己的长衫上,落在祥林嫂的发间,落在阿Q的毡帽上,落在润土的鸟笼里。
活着是一种形式,这形式又演化成多少不同的风格,在或拥挤或偏僻的路上走着,最终都在同一个点落脚。沐浴着大自然相对公平的给予,拿来的总是比创造的要多一些。理想与年龄成反比例函数,这是对我自己而言,而那些在书本里留存了千年的,与我是相反的。我只是借了这百年的光热,温暖和照亮自己,哪怕只是在这书里轻舞飞扬一会儿,也是一件不用创造的收获,而渺小如尘埃的我又能与这个世界什么。
登上鹳雀楼,才去体会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这是具象的山,是中华民族根脉的中条山,也是意象的山,随你解读的山,大自然的景致总会给人想象和语言文字的描绘,一代一代的传承,人类与自然的结合。人总是习惯把人自己比作万物的灵长,而有时却也失了面子。不是所的舞都有欢庆的,也有着悲伤。是哪本书里说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也只是说说而矣。要不苏秦怎么会感叹:前倨后恭。太阳光将生活照成万花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短暂存在着,谁都是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