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春节期间,如果你来到大怒江,不仅能领略到壮美的山河景色,更能感受不同民俗的多彩魅力和各族人民的似火热情。你能领略传承400多年的“登埂澡塘会”、惊险刺激的“上刀山下火海”……吃上别样风味的手抓饭、石板粑粑……体验隆重而神秘的“卡雀哇”“哦得得”、搓搓舞……
在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来怒江过大年”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个充满民族风情与自然美景的峡谷大地。今天我们推出第十期《舂糍粑:香甜柔软,围着火塘话家常的最佳伙伴》。
当地的傈僳族群众过春节
家家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
酿制香醇的水酒
为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籼米粑
放一点在桃树、梨树上
在傈僳族、怒族的古老传说中
是狗给人间带回来谷种
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时
还要把一碗饭
一块籼米
一块肉先祭祀狗
表示对狗的回敬
舂糍粑是怒江过年特有的民俗
过去许多农村
农民在新糯米收到家后的空闲季节或春节期间
家家户户以打糍粑来增添丰收的喜悦
享用丰收的硕果
营造春节气氛
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晚上
蒸笼屉里铺上一层干净的纱布
把泡好的糯米捞起放在笼屉里
锅内烧水,把糯米捞出
放进大锅里用大火蒸熟成为糯米饭
然后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入石臼
石臼不大,用麻石(花岗岩)凿成
用木杵或脚碓进行舂捣
在舂捣的过程中
需要多人配合翻拨
糯米饭的师傅双手抹了香油
看准碓轴一起一落的间隙翻拨糯米饭
防止糯米饭受力不均
翻拨糯米饭是个技术活
稍不注意就有被碓砸到手的危险
在众人的努力下
不一会儿
熟糯米就被舂成面团状了
如今已经有了先进的机器
省时省力
美味不减
舂好就捏成小团或饼状
还可以用特制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
置通风干燥处阴干
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
糯米粑则用清洗干净的芭蕉叶上下包住
能长时期保存
食用时,还带着一股芭蕉叶特有的香味
糍粑可油煎,可蒸,可煮、可火烤
在家里,在灶上将火点着
柴烧的差不多时
变成了炭
这时掏出一块糍粑,选准位置放上去
怕烫的拿火钳夹着翻面
不怕烫的直接上手操作
待糍粑鼓包,微微焦黄
捡出来拍拍吹吹
蘸点豆豉或者白糖或者土蜂蜜
一口下去
香香甜甜,尽是满足
边吃边和家人话家常,说心事
心中苦水尽,香甜入口来
资料来源:“一云南食品一”微信公众号、《怒江日报》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怒江融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晓兰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