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怒江·过大年 | 非遗集市里的手工漆油

民生   2025-02-02 11:59   云南  


漆油,对于怒江人民来说,是一种深藏山间的独特珍宝,漆油制作技艺于2022年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春节怒江大峡谷登埂澡塘歌会上,手工漆油制作现身非遗集市,独特的漆油香味引得过往群众纷纷购买。



一口大锅,一个灶,一台手工压榨的设备,在怒江大峡谷登埂澡塘歌会非遗集市现场,六波才夫妇搭起了漆油制作的临时工坊,引得过往群众不时驻足观看。

夫妻俩是上江镇付坝村龙塘组人,五年前,在养猪之余,吃苦耐劳的他们开始专门从事漆油制作,购置了手工和机器设备,去年春节开始,夫妻俩在登埂澡塘会现场做起了手工漆油。

手工制作所用的漆油籽原料是用脚碓舂出来的,并且筛去了漆油籽的核,这也使漆油的香味更加醇厚。


“手工做出来的漆油多香一点,因为是舂出来的,没有籽;用机器做的,籽都一次榨了,味道会差一点。”六波才说。

炒制

压榨

炼漆油

去沫

冷却


从一粒漆油籽到一碗清亮的漆油,要经过翻炒、压榨、炼制几个环节,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四个多小时。翻炒环节要控制水量和火候;压榨的时候,确保从锅里到榨板的速度要快,这样才能让漆油在热气中最大程度地被压出来;炼制环节要去除油里的水分,同样需要控制火候,同时要把浮沫撇去。
“浮沫不捞是不行的,顾客买回去炼油的时候就会有泡泡,这样就不好了。”六波才边捞浮沫边告诉记者。


从一锅漆油籽末到一碗固体漆油,所花去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高于机器榨油,因此,手工漆油的价格也比机器榨的更高,即便如此,现场依然吸引了不少群众购买。

“手工做的特别好,100块钱一斤都买吃了,做菜吃、炒鸡肉吃,吃了对身体好。”和儿子、孙子一起来逛澡塘歌会的鲁掌镇登埂村村民九才生买了三斤多的固体漆油。
从岳父那里学到手工漆油制作技艺的六波才,将这一技艺运用得得心应手,每年购买漆油籽两万多斤,销售近三千斤的固体漆油,纯收入八万余元。


在怒江人的传统烹饪中,漆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漆油烹制的菜肴有着别样的风味,漆油鸡更是成为各地游客的必尝美食。

      从朋友口中听说怒江漆油鸡的美味,春节期间到怒江旅游的昆明游客高誉夫妇,在登埂澡塘会现场观看了手工漆油制作的过程,决定要尝尝怒江漆油鸡。


高誉夫妻

“好多朋友都说怒江的漆油鸡特别好吃,我们一定要来看看漆油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天看到这个制作过程,觉得很原始、很传统,这次一定要去尝一下漆油鸡。有人说漆油是‘黑暗料理’,我觉得‘黑暗料理’也有它的特质,所以才会流传到现在,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的味蕾。”高誉告诉记者。

漆油不仅是食品,它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祛湿解毒、消炎止痛,还具有催乳、舒筋、止咳、提神补气、恢复体力的功效。2022年12月27日,漆油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泸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陈兰  蒋伯权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怒江融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褚尹洁

责编:李莹

   审核:王靖生

终审:陈洁

投稿邮箱:26949763@qq.com

新闻热线:0886-3622566

FM107.4 怒广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日20:00

重播:次日7:30、12:00

NJTV 怒江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

重播:22:00 次日7:30

         次日12:00

怒江融媒
小视界,大怒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