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其实这个分享会已经酝酿很久了,但一直以来我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主题和契机,而且在2019年我写完三豆北京DRT潜水展演讲:百米自由潜水的奥秘-三位一体 (强烈建议先点击观看阅读)演讲稿之后。总感觉我再也写不出超越它的稿子了,直到这次亚洲杯系列赛事结束后,我开始认真思考我一路的成长与收获。准备稿子的时候,我的学生Bugoss也给了我很多思路和内容上的建议,在这里实名感谢一下!同时也感谢这次分享会来帮忙的其他小伙伴们:主持人Elise,还有牛,小夏,老谢,土豆丝,Vania,杨杨,hairs,邵飞,Jane ,感谢Jimmy帮忙现场录制并剪辑了这个分享会全程视频! 特别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出谋划策,掌控全局的豆娘! 同时感谢场地提供商纪念品赞助商,和到现场以及线上付费观看的小伙伴们,因为设备问题,线上观看以及回放可能出了一点点小状况,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分享会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经验的总结,主要是希望分享理念与思维方式,关于具体的训练方法、数量、强度等等,每个人的问题和身体差异都较大,切勿盲目模仿,一定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训练。如果有任何错误、表达不清的也欢迎大家指正讨论,毕竟自由潜水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我们肯定都有认知上的不足与误区,这也是我希望引发更多人参与思考的原因。 自由潜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推动。
送上剪辑过的现场视频,如果觉得现场视频幻灯片上的文字看不清楚的话,大家也可以结合下方的图文资料一起观看。如果你觉得这个分享会对你有一点点帮助的话,也请帮忙点赞、打赏、分享、转发,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国际惯例,先自我介绍一下:
目前四项成绩都位列中国、亚洲第一,截止到今天2023年7月20日。 因为Vertical Blue 2023明天就正式开赛了,相信很多纪录都将会被打破!
在今年的亚洲杯前后的三场赛事中,包括我参加了位于Camotes岛的小型比赛,以及亚洲杯后的另一场小比赛,我先后以CWT 116, FIM109 , CNF 76以及CWTB 110, 刷新了所有深度项目的最好成绩,保持了所有项目的亚洲纪录以及亚洲最好成绩。这是在3月我重回薄荷之前远远没有预料到的。我当时还在担忧我的状态是否可以恢复接近到2019年。
取得意料之外的成绩,我自然非常开心,于是我开始思索这背后的原因、驱动,有没有我并没有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东西是否是可以复刻的,是否是所有潜水员都可以获利的,我希望可以找到并发觉一些共性,能够帮助到大家。于是我开始用三位一体的角度自我剖析。
首先,自然是我提到最多的,也是我有别于大部分选手的心态问题,这个部分我主要思考了关于自我定位,目标设定,成绩宣告策略,如何度过瓶颈期,以及非常独特的工程师思维方式。
自我定位往往会决定目标以及思维方式,比如运动员或者选手,会优先考虑如何提高成绩;教练会优先考虑教学招生;爱好者则以有趣的潜水为目标;岛民呢,自然是为了享受岛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解答了很多人的问题:为什么我不去VB、世锦赛这些曝光率高、水平更高的大比赛。因为比赛和成绩从来都不是我的首要目标。
接着就是合理的目标设定。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提高技术、能力为前提,保守的推进(下行曲线),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白牌率,下潜成功率非常高的原因。我也很少感到焦虑和紧张,这都跟目标设定以及挑战设置的内在逻辑息息相关。
关于第一天CWT116米的成绩宣告,只是想大家可以明白深度赛成绩宣告的逻辑。 对于深度赛事成绩宣告其实是充满策略的,可以说好的成绩宣告是成功的一半。
驱动我一路走来的源动力,就是对大海,对自由潜水和自身的好奇心与自我探索。所以,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自我训练的,没有Trainer在背后给我制订菜单,我会探索尝试各种方法,找到适合我并能坚持下来的方式。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我认为自由潜水最重要的天赋: 热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成长曲线,有些人起步快但是后继乏力,有些人起步慢但是突飞猛进,有些人则步步为营平稳成长。所以,我们不应该自我设限,以一个很短时间内的表现评判自己或他人,不管这段时间的表现好,还是不好。
如果一开始表现好,往往容易有更多期待,而且成绩提高的回报反馈也被拉满了,以后如果回报变少或者停滞不前,就很容易懈怠放弃,因为刺激的来源减少或者消失了。
相反一开始表现不太好的,则很容易自我设限或者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不适合自由潜水,也很容易导致放弃。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普通人,其实都可以有至少80-100米的表现。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热爱、热忱能一路坚持与前进。这已经从非常多的潜水员身上得到证实了,而目前活跃在整个自由潜水赛场上的选手绝大部分也是至少5-10年以上经验的自由潜水员,甚至有超过20年以上经验的选手还在参赛。这是很多其他体能运动很难想象的。
而我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是我学习自由潜水的第11年,我也经历了2年多的瓶颈期,几乎毫无进步。
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
而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别的选手和教练,我多了很多思考与实践,把自由潜水当成是系统工程一样。
而这也是我觉得一个好的自由潜水员需要有的特质: 保持谦逊,保持质疑,崇尚技术,重视细节,追求完美!真的与工程师的特质不谋而合!
以上便是我在心理方面想分享的,真的已经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是本次分享会最重要的一篇!
接下来是技术,我谈了常见的训练模式,曲线分析,自由落体小Tips,以及耳压平衡的核心细节,特别是针对MF。
自由潜水员有很多的训练以及交叉训练的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顶级选手也走入了健身房和泳池,做更多的专项训练以帮助提高成绩。
如果是要以深度为主的,那不管是陆地训练,泳池训练,我们都规划能够对我们深度有所帮助的训练方式。比如,陆地会更多的进行耳压练习以及拉伸。泳池会进行高碳、阻力训练、冲刺等等。
而海训显然是大部分人喜欢的训练方式,但除了跟我一样生活到海边,其实是很难维持长期海训,然而,这真的是我觉得最好的训练模式。大海就是我的健身房!
我日常的海训菜单其实也很简单,我所进行的方式无外乎:
可重复的SubMax(80-90%),在一次海训中进行2-3次,请注意氮气负荷以及减压病问题,不建议模仿!
1/2 Rep : 就是1/2 最好成绩的反复下潜5次,对我来说就是60米的反复下潜。
大深度FRC下潜, 是我从学习自由潜水以来一直进行的训练。
RV悬挂 :今年,我则切换到了RV下潜悬挂为主的训练模式。
负重返回 : FRC/RV下不管是FRC下潜还是RV下潜悬挂,都是负重踢蹼返回。
大深度悬挂 : 19年以前,我也用了很多大深度悬挂进行氮醉以及低氧适应,但今年我几乎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原因在氮醉那个部分会提到。
曲线分析和自由落体这个部分,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仔细的思考和分析每一次下潜,有哪些细节没有做好,以后如何针对训练和提高。一次下潜并不是说下到底然后回来就完成了,每一次下潜,就算是比赛下潜,也都是我们成长之路的其中一次练习,要以练习为目的,去分析那些做的好的与不好的地方,并尝试做出调整改变,以提高自己!
如果只以完成的深度数字为目标,就很容易忽略下潜中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改正,总有一天会拦在你面前成为瓶颈,而到时候再改可能花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会高很多。
所以,从基础和细节做起!
自由落体最重要的是对于脚掌的控制!
以及足够的下行驱动力!就是肺容积差,不要忽视了这个简单的物理因素。
耳压平衡是大部分人最关注的问题,分享会现场的提问也大多针对Mouthfill。 显然,对于耳压平衡特别是Mouthfill的理解、认知以及操作很多时候是存在偏差的。我觉得这跟整个自由潜水圈的教育体系以及急躁的心态不无关系。越来越多的半吊子教练、教练训练官,可能本身都做不好Mouthfill、甚至法兰左,或者是自己可能会但说不清讲不明,整个圈内也没有公认的教材和练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下一步想做的事。
这个部分可以看分享会视频,因为时长问题,我没有特别展开到某个技巧或者细节,我希望的是引发大家对耳压或者说Mouthfill的思考与尝试。业界现在非常缺少分享与讨论。如果只是口口相传,那只会有越来越多更水的教练和潜水员。如果在2000年,Eric Fattah没有把Mouthfill技巧写成文档分享出去,现在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百米级别的潜水员,这就是先驱真正伟大的地方。
这里要提到,我之所以突破了耳压问题的瓶颈,就是我开始更重视喉咙的气体储存,以及气体管理。从100到120的耳压,对我来说就是细节的精修,以及如何提高稳定性,当然我也还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学习。但我总觉得,相比欧美人而言,亚洲人在Mouthfill方面可能有某种先天的劣势,我猜测是MF死腔比例问题,虽然不明显,但可能是存在的,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论证我的猜测。
最后是身体,正如我三位一体中写的一样,自由潜水的后期真的是越来越看身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结构和适应性训练。
由于疫情,我改变了饮食结构,戒断了可乐、啤酒、减少了精致碳水的摄入,养成了均衡低醣饮食的习惯。带来的明显帮助就是体脂降低,身体纤细,更流线,下潜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适应性训练是我觉得现在很多深度自由潜水员非常缺少的训练,也是这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在进行深潜时,身体有很多需要重新适应的环境和自身因素,比如水压,水温,黑暗,高碳酸血,血管收缩,气体麻醉,低氧等等外在和自身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日常生活中不曾遇到的。所以我们一直说,自由潜水很像攀登珠峰!
悬挂训练是最好的适应性训练,是我做的最多的训练形式。
常见的悬挂训练。
注意:大深度以及FRC/RV悬挂有很大的危险性,请一定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以及保护下进行。其中FRC悬挂建议超过60米的选手考虑, RV悬挂是针对100米+的选手。
华为Watch Ultimate非凡大师的悬停及时功能在我训练中起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安全性,时间管理,并更好的记录了训练结果。
FRC/RV悬挂的等效深度表。可以从FRC/RV下潜的肺容积找到等效的满肺下潜深度的肺容积。当然,这个其实用公式也很容易计算,只是给不太会计算的自由潜水员们参考一下。
要记住,不管是FRC/RV本身是个适应性训练的方式,所以不要以深度为目标,因为这个下潜的深度跟吐气量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训练方式,目的是让身体适应,只要循序渐进的缓慢进行就行。记住适应性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 “量” 也就是刺激时长,是适应性训练的核心。
今年备赛期我做的最多的训练就是RV悬挂负重返回训练。这个训练帮我模拟适应了上千次150米下潜对胸腔的压力。
对于氮醉,在2018,19年对我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为氮醉产生的负面情绪让我对大深度训练本身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然而,今年在戒酒以及长时间没有深度训练的情况下,超强的氮醉对我来说竟然有了辅助的作用。
最后,对广大自由潜水员的建议:
心理上,保持好奇,不自我设限,用兴趣驱动自己。让自由潜水,让训练变得好玩起来,这样才能长期坚持。它就跟你打篮球,踢足球和跑步一样,是个爱好!
身体上,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改掉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饮食,训练方式,慢慢养成习惯!自由潜水最重要的是时间带来的适应性提高!
技术上,专注基础与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善于分析思考,并能付诸于实践!
最后,谢谢大家能耐着性子看完这个分享会以及分享会的图文。码字不易,如果你觉得这个分享会对你有一点点帮助的话,也请帮忙点赞、打赏、分享、转发,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有什么有趣的话题、问题或者需要讨论的,也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