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摘 要
如今,每当我看到儿子用他那套“小习惯”处理问题时,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非常欣赏的一本书。这本书不仅阐述了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更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系列书籍更是用七个习惯的核心理念,为家庭关系、小孩教育以及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指导。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系列,是从原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开始的。它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处理工作关系和提升个人效率上。我逐渐意识到这些习惯不只是一些工具或方法,而是一种生活哲学。当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发现了这个系列中的另一本书:《高效能孩子的七个习惯》。我立刻买了一本送给他,想着或许能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种下一颗积极生活的种子。
这本书的设计非常贴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语言简单,内容生动有趣。儿子拿到书之后居然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他尤其喜欢里面关于延迟满足("delay gratification")和主动承担责任("be responsible for your fun",即积极主动)的章节。书里不仅有故事和插图,还有一些问题和练习,鼓励孩子们将学到的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他一边阅读,一边结合自己在学校和家里的经历进行思考,许多心得和感悟居然是他自己领会的。
记得有一天,他认真地跟我分享其中一个观点: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依赖(dependent),到独立(independent),再到互赖(interdependent)。他解释说,依赖是我们小时候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来完成所有事情;独立是学会自己做决定,不依赖他人;而互赖则是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层次递进的关系让我深受触动。原本我总以为独立是成长的终极目标,可是从他的视角出发,我突然明白,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互赖,也就是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且和谐的关系。
那一刻,我不禁反思自己。我花了很长时间努力从依赖走向独立。小时候,家人总是包办我的生活,一切事物似乎都有现成的答案。等到成年后,我迫切想要摆脱这种束缚,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可是独立之后,我却发现内心仍然缺乏满足感。我会因为与同事的意见分歧感到沮丧,也常常在与朋友、家人相处中感到疲惫。直到儿子用他的书中所学点醒了我,我才意识到自己或许遗漏了最重要的一步:学会建立互赖的关系。
互赖并不是简单的妥协或依赖,它要求我们既能保持自我,又能与他人协调一致,达到双赢。儿子告诉我,他在书里学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用“我语言”(I-message)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倾听别人并理解对方的需求,这些都帮助他在学校处理同学间的矛盾。他还特别提到书中一个生动的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座桥梁,桥的两端需要用信任和理解来加固,才能真正通向对方的世界。
听完他的分享,我又感动又自愧。我笑着感慨道:“我刚从依赖的深坑里爬出来,正努力走向独立的高地,结果你告诉我还得再游回去,这不是折腾人吗?”儿子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妈妈,你还得游回去,而且还要游得游刃有余才行!”
他的这句话让我陷入深思。所谓“游回去”并不是放弃独立,而是在独立的基础上,主动地、智慧地与他人连接。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成长,它需要我们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也需要具备理解和共情他人的能力。儿子的成长让我意识到,建立互赖的关系并不是弱者的选择,而是强者的智慧。
从那之后,我开始尝试把这种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在工作中,我学会了更多地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家庭中,我努力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而不是用权威去压制争端。这种改变让我看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关系更加和谐,我自己也更加轻松。
如今,每当我看到儿子用他那套“小习惯”处理问题时,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或许成长的道路并不一定要以年龄为界限,我们总能在生活中的每一阶段找到新的目标和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在独立与互赖之间切换,才是真正强大的开始。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电邮:canadanewstoday01@gmail.com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