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2.28-29|石家庄+正定两日,访古建壁画

旅行   2024-12-18 19:31   北京  
正定位于河北西南部,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其古称常山、真定,其名始于西汉,唐代节度使李宝臣割据于此地,在城内留下了诸多佛教遗迹,元代时正定成为了中书省治所,历史上正定一直是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正定自立县至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今日之正定,是一座以中国古建筑遗构丰富而声震宇内的古城,走进城中,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处处古刹,俯仰可见。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刘敦桢2位建筑学家曾到访正定,惊喜于其古建筑之丰富珍贵,留下《正定调查纪略》《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等著作,这也是今天指引许多人走进这座古城的“路标”。
正定古城图,图源网络

正定值得一再到访,古城内重要的隋碑、唐代木构建筑、完整的宋代建筑群、独具特色的唐宋塔及元明清历代古建筑,都有物可看,有迹可循。本次12月底的正定-石家庄周末线路,历史讲坛特邀古建筑研究者张老师一起走进正定古城,细看这些精彩绝妙的古建。







现今这个不到9平方公里的古城内
有着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存着从隋唐至明清未曾中断的历代建筑
被誉为中国古建的宝库

正定古城古迹分布示意图


本次周末路线将到访正定、石家庄
一条路线,看千年古建
从开元寺、隆兴寺看唐宋早期木构建筑形制
从唐、宋、金塔,看中国古塔发展

一寺有“六绝”的正定隆兴寺

源远流长的历史给正定留下瑰丽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古迹,尤以佛教建筑众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隆兴寺,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代时更名龙兴寺。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盖大悲宝阁,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后于清康熙年间更名隆兴寺,因寺内有铜铸大菩萨,俗称大佛寺。


作为国内现存完整的宋代建筑群,隆兴寺一寺有“六绝”,包括:

① 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罕见珍例”的建筑孤例摩尼殿

② 摩尼殿中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

③ 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

④ 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

⑤ 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

⑥ 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深度游正定古城,正定四塔一次看全

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既是记录历史发展的印记,又浓缩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本次行程将跟随梁思成先生《正定调查纪略》的脚步,寻访正定古城,由从事正定文保工作多年的张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古建筑之时,一次把四座古塔看全,近距离感受古建筑之美。


毗卢寺看儒释道三教合一水陆画

毗卢寺,原名毗卢禅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曾历经多次重修。寺内现存的古建释迦殿、毗卢殿及内存塑像、壁画为明代弘治和嘉靖年间重修后的遗存。毗卢殿内共绘有122平方米的精美绝伦的儒释道三教水陆画。


壁画的各种形象刻画极其精妙,人神鬼怪莫不生动鲜活,尤其以四壁的壁画最为精彩,共绘有500多个大小不同的神像人物,组与组之间用彩色祥云分隔。


时间:12月27日-12月29日

集合地:河北 正定

解散地:河北 正定

活动人数:7人成行,20人封团

*参加本活动大小同价。(参团年龄范围为6-80岁,18岁以下、70岁以上建议家人陪同)

*如报名人数未满成团人数,①组织方可能取消活动或增加费用,如果未成团取消活动将全额退款;②报名者若有成团意愿,6人内可改为定制小包团,详情及价格可咨询客服。

*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一人,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报名需二次确认,请不要购买机票大交通,成团后,客服会第一时间通知已报名学友,请在客服通知成行后再购买大交通。

*历史讲坛系列线路均可定制,如若您有定制需求,可添加客服咨询详情。




行前预习



隆兴寺(国1)

深藏六大“全国之最”

隆兴寺是中国现存的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又称“正定大佛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史载隆兴寺初创于隋开皇六年(586年),但寺中现存的几座著名古建筑均为宋代遗构,且隆兴寺更是现存宋代佛教寺院总体布局的重要实例之一。

隆兴寺有“六绝”,分别为龙藏寺碑、摩尼殿、五彩悬塑倒坐观音、转轮藏阁、铜铸千手千眼观音、铜铸毗卢佛。其中之一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文物——隋代的龙藏寺碑根据碑文,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此地建龙藏寺。唐代改名龙兴寺。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兴寺为隆兴寺。

中国现存最早楷书碑刻:隋代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是集北碑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的“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梯。清代书法理论家康有为曾评价:“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

穿过大觉六师殿残存遗迹往北就是摩尼殿,摩尼殿从空中看是十字形,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殿平面近正方形。四面都有从主殿伸出来的抱厦。多种类型的屋顶层叠联络而富有趣致,此为唐宋以前所常用的建筑形制并屡见于当时的绘画作品,至明清以后逐渐失传,因此被梁思成认为是“罕见珍例”

大殿内槽背壁有一整壁彩绘悬山塑罗汉天神瑞兽等,中间是水月观音塑像

鲁迅先生案上的隆兴寺水月观音像,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


出摩尼殿北门,穿过牌楼门,即为由主体建筑大悲阁及其两侧的转轮藏殿与慈氏阁、碑亭、截瘫扽构成的空间。转轮藏阁为北宋时期的建筑,高二层,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转轮藏殿是北宋楼阁式建筑,殿内的宋代转轮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
转轮藏阁内置放一直径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设计者充分利用力学杠杆原理,一人就能转动重达几吨重的转轮,梁思成先生认为其为宋代原构。

隆兴寺内还有一大悲阁,建筑是1997年重修的,铜像还是当初宋太祖铸的铜佛,河北有俗语: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正定的菩萨赵州的桥。正定的菩萨就是这座大铜佛。大佛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石台上,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周身有42臂称千手千眼观音。可惜两侧铜手臂已毁,现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毗卢佛殿”匾额为乾隆皇帝所书。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
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铜铸工艺,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为寺中一绝。


天宁寺凌霄塔(国3)

正定四塔之一

正定四塔之一,位于原天宁寺内,塔身粗壮,塔体巨大,形状如楼阁。凌霄塔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有多处木结构,故俗称木塔。始建于唐成通年间(860-874),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宋、金时的建筑。
凌霄塔通体砖木结构,为9层楼阁式塔,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建其塔身1层至4层,为全砖结构,4层以上则为金代重建,为砖木结构。凌霄塔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棂窗、4层到9层的半拱、飞檐皆为木制。凌霄塔从第5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收缩。
凌霄塔的最大特点是在塔身第4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做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塔刹原本是铁铸,9层相轮呈枣核状。像凌霄塔这样的结构在国内现存仅此一例。


开元寺(国3)

“半座”唐构之钟楼与正定四塔之一的须弥塔

开元寺位于正定古城内,始创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静观寺,隋开皇年间改为解慧寺,武周天授元年为大云寺,唐开元年间更为开元寺。开元寺寺名几次更易,静观、解慧是以富含深刻哲理的佛教术语命名,而大云寺、开元寺则是由皇帝诏敕在全国诸州统一设立、统一寺额切承担若干特殊功能的官立佛教寺院。

现寺内仅存天王殿、砖塔和钟楼。开元寺不仅创建年代较早,其塔阁相对称、主殿在后之平面布局,为中国现存古代建筑组群之孤例。

中国现存有三座半唐构,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这三座都在山西。剩下的半座就是开元寺的钟楼,它的下半部分的梁架结构是唐代留存下来的。

1989年钟楼进行大修,上层原有的清代结构被拆除,代以今天所设想的唐代风格。重点还是看钟楼下半部的梁架结构以及柱础,毕竟是残存不多的唐代遗存。

开元寺钟楼旁边的须弥塔又称砖塔、方塔,正定四塔之一九级密檐式塔的外形很有些唐塔比如大雁塔的感觉。此塔初建于唐贞观十年,后代屡经毁建。梁思成先生说“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开元寺另外一处可观的是一个巨碑。碑座出土于2000年6月,赑屃长8.4米,残宽3.2米,高2.6米,残重达107吨。这件大赑屃出土于正定府前街的建筑工地上,不久被移置开元寺内。与赑屃同时出土的还有若干块残碑及碑帽,据正定县文物部门推算,碑身找到了约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约二分之一,其余残块可能压在附近住宅之下,暂时无法发掘。根据推算巨碑高度(连碑座)达14到15米,宽度在3.6米之内,厚度也有将近1米。假如保存齐全,这将是全国最大的一块石碑。



临济寺澄灵塔(国5)
正定四塔之一
正定四塔之一,位于临济寺,因其砖色青灰,俗称青塔。临济寺初创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原称临济院。唐大中八年(854),义玄禅师驻锡本院,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神法接化徒众,以机锋峭峻著称当世,遂成济宗。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义玄圆寂,其弟子建塔藏其衣钵。赐名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为八角九层密格式实心砖塔,高30.47米。坐落于宽阔的八边形台基上。塔下设须弥座。其上以仿木构砖雕斗拱承托平坐栏杆,再上以砖砌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设拱形假门。南面假门上端横嵌石额,额上铁刻“唐临济慧照澄灵塔”。该塔塔刹由蕉叶、莲瓣、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等组成。


 广惠寺华塔(国1)

正定四塔之一,宋金华塔孤例

正定四塔之一,《正定县志》上说古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目前只剩下一座形制独特的古塔。塔高33米,经常被当做正定的象征。

广惠寺华塔四层塔身的雕塑部分,将力士、瑞兽、佛像、菩萨等艺术造型以八面八角形式交叉分布于塔体,其间又分别以仰莲和造型古朴的方形小塔间隔,使得此塔富丽非常,既融合了异域密宗佛教色彩,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古建筑元素的佛塔样式 。
关于华塔的始建年代则各种说法不一。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华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961年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定的时候也使用了这一说法。不管哪种说法,最晚这也是一座金塔,而且其形制堪称独一无二,值得一看。

毗卢寺(国4)

儒释道三教壁画聚于一堂

毗卢寺,别名毗卢禅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后经宋、金、元、明、清朝修缮,其中明弘治八年至明嘉靖十四年(1495-1535)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因寺内主殿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 

毗卢寺坐北朝南,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等建筑,其中释迦殿和毗卢殿为明代遗存建筑。 毗卢殿和释迦殿内保存200余平方米明代壁画,毗卢殿内为少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水陆画,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壁画”之一。

释迦殿四壁均绘制壁画,面积83平方米,南墙东壁、东墙壁、北墙东壁为佛本生故事壁画。毗卢殿殿身和前抱厦均绘有壁画,但绘制时期不同,殿身为明中叶前绘制,前抱厦两侧为明晚期绘制,壁画总面积有122平方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讲坛游学
国内深度文化游学的先行者。多年以来专注连接人文专家与爱好者,深入文明腹地,走进文明现场,感受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