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石窟分布于川北、川西、川中与川东。川北广元、巴中地处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与米仓道,较早开始开窟造像;西蜀成都在南北朝时已开始建寺造像,至唐宋更趋繁荣,成为中国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传播久远。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渐停歇,四川石窟却遍地开花。
除石窟之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古建筑兼容并蓄,以巴蜀文化为根,吸收各种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将建筑、文化、艺术、宗教、绘画等融为一炉,内涵丰富。
这一次的春节的行程,继续何子华老师的石窟系列线路(点击查看何子华老师石窟、古建系列行程全计划),去川西(成都周边)访古看窟,饱览巴蜀地区的西部石窟群,同时拜访中国最古老的地表建筑——汉阙,看成都周边精华古建,一条线路打卡20处国保。
时间:1月30日-2月4日
集合地:四川 成都
解散地:四川 成都
活动人数:10人成行,20人封团
崇州罨画池(国5)
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宋时,江原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
宋之后,官方对罨画池的修葺与重建大都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
四川省邛崃市是成都地区现存摩崖造像最集中、规模最大的石刻分布地区。其佛教石刻艺术体现了唐代中、晚期的不同风格,可谓承载着唐代佛像艺术灵魂。主要有邛崃大同乡石笋山摩崖造像、临邛镇磐陀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等。它们布局严谨,反映故事情节生动,是摩崖造像中罕见的精品。
邛崃石窟50余龛精美造像屹立上千年,均始刻于唐代,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这些石窟,从唐代中期到晚期,延续时间较长,反映佛教题材较多、内容丰富。特别是天王、金刚力士的造像肌肉遒劲,浮雕“飞天”飘逸、佛塔清晰可辨,佛教人物造型丰满,比例匀称,衣纹、璎珞线条流畅。尤以菩萨像体态婀娜、面相妩媚温柔,为其精华,颇具艺术魅力。
夹江石窟群
夹江石窟群位于四川夹江县城南3千米的青衣江畔。石刻造像分布在悬崖峭壁上,共150余龛。石刻铭记中有开元、咸通、大中等纪年题记。突出的有净土变龛、毗沙门天王龛、弥勒坐佛龛、维摩变龛和观世音龛等。最大的为弥勒像龛,佛高2.7米,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姿态与乐山大佛相似。二胁侍菩萨服饰华美,衣纹流畅,肌肉丰硕,体积感很强。
毗沙门天王龛,左右两壁各有浮雕3层,每层以云朵纹隔开,镌骑马武士、护法神、三大八臂神、怪兽;后壁刻有羽人,雕刻细致,但有些内容与佛教无关。净土变龛,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镌刻了270多个形象,楼台殿阁多间,气象宏伟。殿外矗立宝塔两座,玲珑剔透,华美壮观。
蒲江石窟(国6)
蒲江石窟,为分布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石窟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飞仙阁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两处集中的摩崖造像。
邛崃石塔寺(南宋/国5)
石塔寺石塔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内,原名大悲寺,现存山门、配殿和大殿等建筑。这是一座近千年的石塔,该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至八年。塔使用红砂石雕成,平面呈正方形,高17.8米,下为双重须弥座,座上为副阶围廊,有十二根檐柱,檐柱上为第一层塔檐,其上为十二级密檐。
在石塔高大的须弥座上设附阶,为国内古塔之少见。石塔第一层塔身的龛门上,以石刻叠涩八层挑出,与附阶檐柱共同支托第一层宽大的塔檐。塔檐四角反翘,表现了南方建筑的风格。塔身每面刻出佛龛三个,内雕佛像。
芦山青龙寺(元/国6)
青龙寺位于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政府院内,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现仅存一座大殿,为四川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
樊敏阙(东汉/国3)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建筑形象,溯源于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之设立,最早始源于一种防卫上的需要,而阙则属于“宫门”的形制,即建在宫门或陵墓等建筑群前的左右对称的建筑物,两阙间空缺的地段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樊敏阙,位于芦山县南郊,是一座汉代墓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是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的墓中地面建筑石刻遗存。该阙原为樊敏墓的左阙,形制为子母阙。
高颐阙(东汉/国1)
雅安高颐阙,在雅安城东姚桥镇的汉阙公园内,是一组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的墓葬建筑,其墓主人为益州太守高颐。
杨公阙(东汉/国6)
杨公阙,亦称双杨府君阙、二杨阙。《夹江县志》记:汉二杨墓。杨公阙始建于东汉晚期,是汉代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位于乐山夹江县甘江镇新生村。
新津观音寺(明/国5)
新津观音寺坐落于县城南约7.5公里处,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观音寺始建于宋,明朝重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和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等。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唐/国3)
飞来殿位于峨眉县城北五里店飞来岗上,为宋元时期修建,是西南地区少见的、保存极其完整的古代木构斗拱建筑,原为供奉道教东岳大帝的庙宇,明万历三年(1575年)始供佛像。此后又增建山门等,佛、道杂居,称为大庙。现存宋元至明清等各代构成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