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牛街:石榴花开分外红

文摘   2025-01-25 15:00   云南  


冬日的云南洱源县牛街,奔走流淌的地热温泉、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青黛含翠的千年古镇……引来众多藏族群众和天南地北的人齐聚,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互嵌共融的景象随处可见,股股泉水浇出“石榴红”。


牛街乡是著名的“温泉之乡”,有热田面积4.65平方千米,泉点56处,温泉储量30240立方/天,占全县温泉总储量的50%。近年来,牛街依托温泉资源优势,探索康养旅居新模式,发挥温泉资源的延伸利用价值,做好温泉健康养生文章,全面打响“古道汤泉·康养牛街”IP,推动温泉康旅与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将游客变常客,将“自然之水”变成当地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活水”。


“每年都要下来,一待就是一两个月。香格里拉气候相当冷,现在气候已经达到零下7度—10度,我们来到牛街感觉相当舒服,都来了20多年了。这里生活条件也比较好,水好、地方好、气候好,我们老人来这里休闲度假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会一直来这里游玩,共度我们幸福的晚年。”来自香格里拉游客刘晓捌说。


朴山野奢森林温泉上榜被誉为国内民宿品牌“奥斯卡”的黑松露奖,洱源牛街梅乡客栈、洱源牛街源之缘温泉庄、洱源牛街沐栖温泉酒店3家被评为“丙级”民宿;岩栖阁民宿与上海交通大学挂牌“上海交大乡村振兴交流坊”并入选2023年云南省等级旅游民宿培育库名单。


“牛街温泉小镇每年10月中旬就会迎来大批的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的藏族群众来泡温泉,牛街已成为他们康养活动地点。在这里吃住,还可以自己煮饭,我们还给他们提供厨房,有的客人来这里已经达到10至20年,大家和睦相处,成了朋友,有些更成为亲戚一样。”牛街温泉山庄负责人冯忠华介绍。


把党的领导贯穿温泉康旅、民族工作全过程,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进公园、进广场、进乡村、进客栈+N”,推动康旅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成立温泉旅游行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温泉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注重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温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把党组织建在温泉民宿领域、特色旅游发展链上,助力民宿发展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党员挂钩联系48家温泉民宿客栈,开展“1+N”结对帮扶,负责对温泉民宿客栈的日常规范经营和优良服务进行督促指导,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牛街人和饭店厨师杨汉妹说,“我们各民族在年复一年的交往交流,饭店都会做几道藏族菜,藏族群众也会听几句白族话,有的留下经商,融入小镇。牛街的白族群众也有到藏区学习手艺、开饭馆、从事旅游行业,融入当地生活。”


温泉游催热了“暖经济”,编制《洱源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温泉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等,高标准打造温泉小镇。保留和弘扬白族传统文化,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和丰富旅游民宿业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本地居民及外来友人对村内古旧名居、院落实施修缮、利用、经营管理,保持村庄古旧建筑元素并活化利用。例如:岩栖阁温泉民宿以白族建筑特点进行历次改造,让各族游客充分感受白族文化;梵山鱼温泉民宿以古意的质朴宁静和现代的另类艺术相融合,让游客真切体验到不拘一格的美学休疗空间。通过不同的定位和理念,打造了一批“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特色精品客栈,推动牛街旅游民宿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目前,牛街乡温泉酒店民宿已发展到60家,客房总数947间,床位数1732个,2023年至今,共接待各地旅居游客超18万人次,其中藏族游客约3000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62万元。”牛街乡宣传委员施淑君说。


以温泉为桥梁,将经济与民族文化互促融合,紧扣“吃、住、行、游、购、娱”消费要素,突出发展“泉-疗-赏-游-购-健”一条龙旅游产品体系,围绕“赏山川、游古道、泡温泉、品美食”主题,打造具有多元服务功能的“小镇型”温泉旅游模式。坚持农文旅互促互动,各民族互交互融,通过“温泉+采摘”“温泉+花卉”和“温泉+”“+温泉”等模式,建立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泡汤的“四季游”旅游产品体系,形成牛街特色的温泉游览体系,让各族游客愿意来、留得下、住得久、不想走、还会来。


“早早地起来泡温泉一个多小时,泡完休息一下就到厨房喝酥油茶、吃糌粑,晚上吃完晚饭后泡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一天的日子。太舒服了,本地的老板和村委会的同志对我们都照顾得非常好。”来自德钦的游客鲁苜品说。



加快建设牛街游客服务中心,强化温泉酒店客栈服务质量提升,支持民宿客栈规范发展、做精做特。创新设立“石榴籽服务中心”,下设医疗、法治、教体、救助、文旅、生活六个石榴籽服务站,向游客提供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温泉小镇划分为炼渡、文登、石碑3个片区,由党员干部、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行动”等服务。


如今,牛街这片沃土在“温泉+”的辐射带动下,以“健康养生+民族交融”模式,打造温泉康养旅居目的地,让旅游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从景区迈向更广阔的乡村。


记者:施新弟  赵喜杏 罗灿新 通讯员:施淑君
编辑:施新弟 排版:番田生
审核:施新弟
责编:苏全宝

洱源发布
传播最新洱源资讯,讲好洱源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