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人的视角做好食堂管理
实施这一办法后,孩子们对午餐充满了期待,厨余垃圾量也大幅减少。但好景不长,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部分菜品深受欢迎,孩子们要求阿姨多打,到最后往往吃不完,个别孩子甚至为了多吃喜欢的菜,吃完喜欢的菜就倒掉其他饭菜再次打饭,导致浪费现象再次反弹。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通过集会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号召孩子们珍惜粮食,根据自己的饭量合理打饭,允许吃饱吃好后按需二次打饭,但坚决杜绝浪费。同时,值周教师加强对倒饭情况的监督检查,孩子们也逐渐形成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的意识,“节约是美德”成为了校园内的新风尚。
做好中小学食堂管理,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其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传统的食堂管理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口味偏好和个体差异,而让学生参与点菜的创新举措,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食堂饭菜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餐满意度。
其二,坚持食育与德育相结合。浪费问题发生后,不仅要加强管理监督,还要通过发出倡议、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这种将教育融入食堂管理的做法,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改变行为习惯,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其三,坚持改进和创新。在食堂管理过程中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故步自封,而要不断关注新问题的出现,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从最初关注饭菜质量,到引入学生点餐机制,再到针对浪费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校在管理上的持续创新和改进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解决食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更为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食堂不仅仅是吃饭果腹的地方,也是一个育人的阵地。在学校食堂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育人视角。中小学校长只要以学生为本,将食育、德育有机结合,就一定能办好食堂。(尹小华 系重庆市合川区中南小学副校长)
“妈妈厨房”带来的积极改变
“学生小厨师”促食堂提档升级
智慧检测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用“清单”提高食堂管理效能
请家长全过程监督食堂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1月11日04版,原标题《怎样把中小学食堂办得尽“膳”尽美》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