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扮新年 | 津门骆派京韵大鼓(文末有大礼)

民生   2025-02-03 11:22   天津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津门派京韵大鼓是京韵大鼓的派别之一,始创于19世纪20年代,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骆玉笙是津门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1923年开始学习京剧和京韵大鼓,艺名“小彩舞”。1931年,8岁的骆玉笙登台演唱,开启她在天津的演出生涯,1951年,骆玉笙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工作。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骆玉笙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大鼓。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一曲脍炙人口的《丑末寅初》是津门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曲目之一。派借鉴了京剧的表演形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吐字清楚,丹田、胸腔、头腔共鸣,唱法有“嗖儿音”,注重尾音的处理,唱腔听起来婉转悠扬。

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津门骆派京韵大鼓第三代传承人李钰自小就读于天津市南开区宝龙巷小学,这所小学也是骆玉笙生前资助的小学,学校开设了曲艺兴趣班。三年级时,9岁的李钰就展示出了曲艺天分,经过6年学习,李钰报考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还参与了《鱼龙百戏》擂台赛,后来师从津门骆派京韵大鼓第二代传承人刘春爱。

为了推动鼓曲在当下的发展、提升鼓曲在年轻人当中的知名度,李钰等传承人对各自掌握的各派技巧进行融合并创新,使之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李钰说:“现在我们演出,台下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看到传统曲艺得到这么多观众的喜爱,我觉得我们的坚持就有了意义。”








海河东岸新春好礼




今年春节,津韵河东与直沽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为各位网民朋友送上最真挚的新春祝福的同时,准备了超丰厚的海河东岸新春好礼

只要您在非遗主题文章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对非遗文化的感悟,或是讲述身边的非遗故事,就有机会参与我们的活动。截止至2月7日18时评论点赞数位居榜首的幸运网友,将收获一套 “海河东岸新春好礼” 非遗文创礼盒

这份礼盒包含《东游绘》图册,以及贡尖年画老津衞茉莉花茶大直沽酒河东非遗产品在内的九大项新春文化好礼。

活动结束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公示获奖名单,快来评论区留下您的精彩留言吧!




记者:刘伟 张丹 孙博


编辑:赵文君 曲美娜
监制:刘伟 皇甫丽娜
原创:河东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须注明来源津韵河东微信公众号



津韵河东
海河东岸,“津”彩绽放!讲好河东故事,传递河东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