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 2024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顺利举办

学术   2024-12-17 22:30   北京  

点击蓝字

2024

关注我们

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2024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可持续观念下的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国际会议顺利在北京举办。

本次会议面向存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疾速推进的技术变革,结合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及数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场景,聚焦园林史、风景史的基本研究问题,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及专业学科的发展探求具有可持续性的创新方向。会议邀请了30所国内外高校的共43位高校教师、8位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共300余位风景园林学者、教师、专家、设计师及学生等现场参会。

会议合影



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11月30日上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朱育帆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李如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分别致辞。

李如生理事长对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重要分支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予以肯定,并指出“可持续观念下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这一会议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对风景园林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体现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同时,李如生理事长还指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不仅要专注园林史与风景史的基本母题,还需积极探索与其他重要学科的交叉结合,积极应对复杂、多元的数字与人工智能时代。

李如生理事长致辞


张悦书记代表会议承办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预祝会议成功举办。张悦书记指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作为建筑学院“建筑、规划、景观、技术”四位一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共同致力于推动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认为中国的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研究也需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和社会挑战。

张悦书记致辞

朱育帆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金荷仙、秘书长左小平,以及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10位副主任委员出席开幕式。副主任委员包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林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春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哲、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毛华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广思、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纪军、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教授王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邬东璠。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分上午、下午两场,分别由朱育帆与邬东璠主持,报告人包括伊利诺伊理工大学Ron Henderson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纪军教授、东南大学顾凯副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段建强教授、清华大学唐克扬研究员、天津大学张春彦教授、谢菲尔德大学Jan Woudstra教授(线上)。报告主题聚焦现当代风景园林史书写、中国园林假山营造、景观考古学、法国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城市自然历史、新技术及交叉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探讨。


圆桌讨论环节7位主旨报告嘉宾与2位主持人共同探讨了新技术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强调技术应连接人、自然与多学科,兼顾文化与人本价值。嘉宾们还聚焦于对传统与当代的关系的反思,倡导在开放心态下理性选择适合学科发展的技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旨报告会场


三、分论坛

风景史分论坛共有12位学者做了发言和圆桌讨论,就风景史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展开了深入研讨,反映出以下专业方向发展趋势:一是研究涉及到深入的学理性讨论,系统梳理了既往“风景”研究的学术议题,以及具有学术史意义的学术事件,从学科、学理出发,提出构建风景学的可能性,讨论了“风景”的概念,以及风景史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二是在经典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颖的研究方法,传统的文献研究和图像学研究仍是基础的方法,但是在此基础上能有效结合口述史、微观史、文数字分析等跨学科方法,拓宽了风景史研究的思路;三是研究视野得到显著的拓宽,风景园林史学、风景概念、风景体系、色彩地理学和色彩特质的风景文化、乡土风景遗产等相关的学术讨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


园林史分论坛共12位学者做了发言和圆桌讨论,就园林史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研讨,反映出以下专业方向发展趋势:一是研究内容更广更深,时间上从唐宋至近现代,地域上涉及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类型上扩展到王府园林和富商园林,包括对园林人物、园林著作和园林案例的深入研究,在视野更广的同时,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机制和逻辑,做了揭示性阐述;二是研究方法推陈出新,从传统的文献梳理、田野考察、发展到数字化测绘、历史图档整理、海外汉学文献判读等等,园林历史研究材料更加丰富,研究手段与时代进步结合,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发现了许多此前被忽视的历史园林景观细节;三是多维度研究现象更趋明显,园林历史与园林理法、园林历史与传统文化、园林历史与社会文化等之间的关系,在本次研讨中被反复提到,改变了园林史研究以记录和复原历史名园为中心的刻板印象,将其导向与当下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更为紧密的结合方向。


12月1日上午,交叉探索分论坛共12位学者做了发言和圆桌讨论,就利用不同学科视角,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研究展开了深入研讨,反映出以下专业方向发展趋势:一是对象视角丰富多样,在从历史视角对传统,风景和园林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还聚焦西夏园林、边疆景观、知识转型等传统园林历史理论研究较少关注的议题,并将景观考古、新文化史、现象学等视角纳入考察之中,扩展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所牵涉的范畴;二是研究方法兼容并包,各报告通过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历史文化OECMs等方法等定量方法,及图像学、空间生产理论、人类学调研等定性方法,综合对风景园林进行考察,通过将这些方法与景观学方法和历史文献法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三是走出边界扩展应用,通过交叉综合不同学科的对象、方法和视角,不仅丰富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研究,还将风景园林的方法和视角引入其他学科,如社会史、乡村振兴、声景营造、中西文明交流等,从而促进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扩展风景园林及其学科方法的应用外延。


青年论坛

12月1日下午,青年论坛在王泽生厅召开并于《中国园林》网络账号同步直播。论坛由天津大学张春彦教授、东南大学李哲教授、清华大学唐克扬研究员主持并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段建强教授、清华大学贾珺和朱育帆共同担任点评嘉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史哲伟,天津大学博士生潘逸炜,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生鲍依依,埃克塞特大学博士生杨森(线上),多伦多大学博士生蔡哲铭,清华大学博士生黄康、潘莹紫、罗越等8位研究生针对名山胜景、八景文化、历史园林保护及园林史研究方法等议题展开学术报告。在圆桌讨论环节,报告人与点评嘉宾就个案研究方法与路径、博士论文研究范式、量化方法在园林史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闭幕式

朱育帆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感谢,总结各论坛报告内容、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专委会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农林大学金荷仙教授作闭幕讲话。金荷仙教授指出,会议为风景园林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展示了全球视野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的深入讨论,尤其是青年学者和女性学者的突出贡献。金荷仙教授对会议的高效组织和学术氛围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专委会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期待更多青年学者的参与,推动风景园林学科的持续发展,为社会美好生活贡献智慧。

金荷仙教授作闭幕致辞


本次会议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杂志、风景园林新青年等多家媒体单位报道了会议情况。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根据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育、实践发展以及学会工作组织需要设立的二级机构,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开展风景园林理论及历史相关研究、学术活动和工作的主体。清华大学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建筑学院朱育帆教授任主任委员,许愿任秘书长。





END


校核|边东昱

审核 | 贾建中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www.chsla.org.cn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宣传和展示学会相关信息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