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读计划⑲|《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读后感分享

教育   2024-12-16 16:53   江苏  

第十九期


每月一本好书

校长领读计划

领读嘉宾:南京市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


浩瀚长江之滨,秀美玄武湖畔,坐落着一所独特的园林式学校——南京市南昌路小学。青砖白墙,古风新韵,在这样一个中华文化元素雅集的校园里,每个角落都自然地流淌着书香乐韵,童年的生气蓬勃生长。花香飘溢、书声朗朗,美丽的书香校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琴声悠扬、歌声欢畅,独特的民乐艺术教育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乐润童心,溢彩流芳,艺韵南小,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助力。南京晨报“每月一本好书·校长领读计划”第十九期如约而至,南京市南昌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萍和南小的老师们、乐乐娃们一起,共读《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踏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程。



征集

SUMMARY OF THE WORK

“南京晨报小记者”官微和视频号近日将推出领读视频,欢迎孩子们、家长们一起加入“校长领读计划”,通过文字、视频、图画三种形式中的一种,表达你们的阅读感受,南京晨报将选择优秀作品在南京晨报作文版、爱南京APP、学习强国号等平台刊发。投稿邮箱:cbxjzzw@126.com;投稿标题格式:领读+姓名+学校+阅读书名。



华萍,高级教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乐乐娃民乐团团长,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学校联盟学术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走近名士阮咸

国庆假期,我在家读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这本书通过讲述古代音乐家的故事,扩展了读者对中国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竹林音乐会”,“竹林七贤”竟然是中国最早的音乐组合,我最喜欢的乐器“中阮”也大有来头呢。

相传,在秦朝,有几十万人修长城,后来就做了个鼓,一敲就知道该吃饭了。大家住在一起要娱乐,就在鼓上面安了个弦,这就繁衍出两种乐器,一种是三弦,一种是秦琵琶。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因擅长弹奏秦琵琶而著名,他对秦琵琶完成了改革。

阮咸这个人,做事非常特立独行,他不在乎传统礼教和众人非议,对于宫廷定律,敢于提出音律过高的意见。当时,音律偏高、音调不和谐就会显得悲哀,这种建议是当时无人敢提的。正是因为他的正直和不媚流俗,所以后人才会敬仰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乐器——“阮咸”,简称为阮,并沿用至今。在中国乐器史上,唯一一个用人名命名的乐器就是阮咸。

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弹奏中阮,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抱不下这个大“玩具”,也经常不想练,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这几年的不断学习。我发现,学琴能锻炼我的记忆力,培养我的专注力,提高我的意志力,还能让我能沉下心去做事,同时,让我更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昌路小学

四(1)班 祁熠菲

指导老师 于 雨




高山流水 知己长在

走进南昌路小学校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嶙峋的石块堆叠的假山,潺潺流淌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走近后,我发现旁边有一个石头刻的牌子,我轻声读了出来——高山流水。

直到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代音乐故事》中“知心难觅”的故事,我才渐渐明白过来,原来高山流水是指觅知音,是古代的音乐家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的故事。那时候,俞伯牙和陈林老师去找师爷,他在岛上开始慢慢尝试用琴声与万物对话。在声音的世界里,他体会到了宇宙与人之间多姿多彩的奇妙变化,但他的琴音一直无法被世人理解,直到遇到了钟子期。

一位是擅长抚琴的名士,一位是普通的樵夫,身份的差异并未阻碍他们心灵的相通。俞伯牙的琴声,唯有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从高山的巍峨到流水的奔腾,钟子期准确地领会到伯牙琴声中的意境,这种理解超越了言语,是灵魂深处的共鸣,他们成了难寻的知音。钟子期病逝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读到最后,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懂得珍惜身边朋友的重要性。在学校“高山流水”假山池旁,我和同学们经常一起游戏玩耍,一起看书练琴,会情不自禁地庆幸自己有这么多知心好友陪伴,真是童年的幸福啊。


南昌路小学

四(2)班 张菡倬

指导老师 刘慧娟




琵琶轻拨,诉情绵绵

当我轻轻翻开《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这本书,仿佛推开时光之门,踏上历史的脚印,回到那个充满韵律的世界,而让我最有感触的便是那美人怀抱的琵琶。

书中说,琵琶原名叫“枇杷”,这个名字可真有趣,让我想起了那黄澄澄、甜滋滋的果子。汉代刘熙就在《释名·释乐器》里告诉我们,琵琶是从远方传来的,骑在马上也能弹奏。推手是“枇”,引手是“杷”,就像它弹奏时的样子,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想象着古人骑着马,一边奔驰一边弹奏琵琶,恰是诗里写的:“马上琵琶行万里,胡风汉韵共悠扬。”琵琶不仅名字好听,形状也特别,像个优雅的梨形姑娘,穿着四根或五根弦的衣裳,无论是曲项的温柔,还是直项的挺拔,都让人爱不释手。

到了宋代,琵琶就像长大了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不再是广义上所有弹拨乐器的统称了。人们还根据它的样子,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琵琶”,那两“王”字就像弦轴,又像是两块美玉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妙极了!

说到琵琶,不得不提丝绸之路上的“曲项琵琶”,它像是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带着西亚的神秘与风情,融入了我们的音乐大家庭。在隋唐时期,琵琶更是大放异彩,成了乐队的明星,无论是宫廷的华丽宴会,还是民间的热闹酒肆,都能听到它那动人的弦音。

琵琶,这把穿越千年的乐器,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更传递了文化的韵味,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南昌路小学

四(1)班 孙奕馨

指导老师 于 雨




听那风中的笛音

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这本书。它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神秘面纱,让我对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本书简直就像一扇通往古老音乐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笛子爱好者,我在书中找到了笛子的起源。穿越时光隧道,我仿佛来到了那个狩猎为生的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偶然发现了美妙的声音,还有那些变化多端的好听声音。他们可能一开始只是偶然发现,但后来竟然主动制造出了欣赏声音的神奇工具——乐器!

八千多年前的三十支“骨笛”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哦!想象一下,在那个野蛮的时代,大家都忙着和猛兽搏斗,争夺生存的权力。或许是一个少年,在打猎、烤肉、吃饱喝足之后,竟然拿起割肉的刀,在吃完的丹顶鹤腿骨上钻了几个孔。他对声音的好奇驱使他不断尝试,想要创造出最美妙的声音。这个画面,是不是充满了浪漫和冒险?但更让我感动的是,这背后透露出的原始创造精神。最终,他制作出了长短不同、音孔各异的笛子,成为了我们现在箫和竖笛的鼻祖。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这本书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更加赞叹古人的创造精神,我更加热爱和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进一步探索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昌路小学
四(2)班 成 果
指导老师 刘慧娟



余音袅袅 ,乐韵浓浓

国庆节期间,我读了《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这本书,作为南昌路小学一名学习扬琴的乐乐娃,我有了许多特别的感受。

在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古代音乐家的故事。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韩娥唱歌,歌声余音袅袅,三日不绝。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古代音乐强大的感染力。他们用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就像我现在用扬琴演奏一样。扬琴是我们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音色。

这些故事也让我知道了古代音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在宫廷宴会,还是在民间劳作时,都有音乐相伴。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快乐、悲伤、思念等各种情感。我在学习扬琴的时候,也会学着用心去感受声音的美妙。弹奏欢快的曲子时,就像一群小朋友在嬉笑玩耍;弹奏悠扬的曲子,像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仿佛古代那些美妙的乐音,穿越时空来到了我的身边。

从这本书里,我还了解到原来我们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有那么多独特的乐器和音乐理论。民族乐器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南昌路小学以民族乐器为特色,开展民族乐器特色教育,能让我们深入接触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很自豪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扬琴。

读了《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这本书后,我对扬琴、对民族乐器的热爱更深了,我希望将来能像古代的音乐家一样,用扬琴演奏出动人的乐章。


南昌路小学

四(3) 周欣瑶

指导老师 张 杨




古代音乐的力量

在阅读《中国古代音乐故事》时,我对书中介绍的各种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竖笛、笙、琵琶、打击乐等。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琵琶。

在古代,各种形状的弹拨乐器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因其演奏时发出的“噼噼啪啪”声,最终这些乐器被统称为琵琶。这种命名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仿佛琵琶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它独特的声音和质感。

书中还讲述了一位让我感到十分好奇的人物——恒伊大将军。他是谁呢?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才得知恒伊是东晋时期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将军们大多粗壮刚猛,但恒伊却在闲暇时喜爱吹笛子。虽然在古代,笛子是军队中常见的乐器,但像恒伊这样的一位大将军亲自吹笛子,还是让我感到意外与钦佩。

在学校里,我也在学习竹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对如何吹出高音感到非常困惑,总是掌握不好音高。然而,通过不断努力寻找吹奏高音的规律,我发现每个音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细心体会,便能找到其间的奥秘。这让我感受到,每一种乐器的学习过程,都像是在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既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

每一种民族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一无二的音色,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琵琶、笛子,还是其他乐器,都是古代音乐智慧的结晶,它们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守护并传承这些民族乐器,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许多古代乐器的知识,还体会到音乐的力量。每一件乐器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就一定能够将民族乐器的光辉代代相传。


南昌路小学

四(4)班 王 可

指导老师 胡 禹




END



通讯员 张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 徐海兵 潘菲 图文

编辑 奔奔


南京晨报小记者
专注于打造高端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晨报小记者服务!为您呈现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育儿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