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团队 | 华北首例!胃肠外科成功开展机器人全盆脏器切除术

健康   2024-10-15 16:48   北京  

近日,北大医院胃肠外科成功开展一例机器人全盆腔脏器切除术,为华北地区报道首例,标志着我院胃肠外科在机器人手术领域再获新突破。

陈先生今年4月因便血在外院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15cm环周肿瘤,肠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活检病理提示为腺癌。进一步完善盆腔MR及胸腹盆CT检查,提示肿瘤巨大,局部晚期,侵犯膀胱,病变周围及骶前有多发肿大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

CT(红虚线标注为肿瘤,黄色箭头指示为膀胱)

MR(红色箭头处显示直肠癌侵犯膀胱)

陈先生在外院接受了3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略缩小,但CT复查不除外直肠膀胱瘘,也证实了膀胱明确受到直肠肿瘤侵犯。在继续了3周期的化疗后再次评估,肿瘤未再缩小,建议下一步手术治疗。

CT(黄色三角指示为膀胱内气体密度影,红色虚线标注为肿瘤

陈先生辗转来到北大医院后,胃肠外科王鹏远教授牵头组织肿瘤多学科团队会诊,认为目前肿瘤侵犯膀胱,新辅助治疗已达最大疗效,根治性全盆腔脏器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经过术前综合研判,决定采用机器人手术对该病例是最适选择。

随后,由左帅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肿瘤虽然属于局部晚期,操作受限,得益于术前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团队利用立体的解剖思维、高超的手术技巧,结合机器人机械臂操作灵活的优势,历史8小时完成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及泌尿系(回肠膀胱)、消化道(结肠直肠吻合、回肠保护性造瘘)重建,出血不到100ml。

左帅副主任医师操作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

手术切除标本

在胃肠外科团队的精心护理之下,陈先生术后第一天即下地活动,随后逐步恢复饮水及进食,术后第七天康复出院。



科 普 时 间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是手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包括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盆腔肉瘤等)的终极手段。该术式涉及器官系统繁多、解剖关系复杂、操作空间狭窄,故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誉为胃肠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大医院万远廉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是公认的中国全盆术式开创者。万远廉教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手术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复发直肠癌“冰冻骨盆”的克星,获评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盆”手术也成为我院外科的一个品牌,前后共完成300余例,在国内各中心名列前茅。随着外科设备、技术的进步,全盆术式也历经变革,进步。

传统开放手术采用20cm以上的大切口,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优点是切除彻底,但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切口疼痛,容易发生肠梗阻、伤口感染等。患者难以实现早期下床活动、咳嗽排痰,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康复时间长。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这一微创技术也在拓展适用范围。2015年我院胃肠外科汪欣教授首先报道了当时病例数最多的腹腔镜全盆腔脏器切除术队列研究,引领国内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进入腹腔镜微创时代。

机器人手术相较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宽广的3D立体视野,使得解剖层次感更强、手术操作精细度更高。机械臂可模拟人手的灵活操作,并能超越人手进行360度自由旋转,能在狭小的空间内精准的完成分离、切割、缝合、结扎等高难度动作,使微创手术更上一层楼。北大医院现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胃肠肿瘤根治手术。


此次华北地区首例机器人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胃肠外科在局部晚期盆腔肿瘤外科治疗的又一突破。在疑难案例中不断探索,为局部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新的一线生机,是北大医院胃肠外科一贯的高标准、高追求。胃肠外科也将继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向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微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勇攀“珠峰”。



图   文:胃肠外科

编   辑:宣传中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分享医院信息,做医学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