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是都设在旧建筑改造和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的经典案例,这里主要谈谈外立面完成度的问题,关于这个项目的介绍可以跳转“金属的云朵”微信文章阅读了解。白云亭这个项目只有23张立面施工图,相较于都设多数项目而言是相对简化的,但足够保证较高的完成度,这样一个去繁入简的过程背后是有效的策略以及非常高明的图纸表达性,越是简单越是复杂。
▲建成后的照片和剖面图的合成,反映设计和建造的对应
▲沿街立面改造前后对应
▲沿街立面改造前后对应
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是在2012年底,当时都设提出的保留现有建筑进行改造的方案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本来要拆掉的货车坡道也通过坡道图书馆的创意得以保留。▲结合坡道做了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同时改造出一个报告厅
▲被誉为最美图书馆的坡道改造的预览空间
后来由于南京市鼓楼区和下关区合并,项目的功能重新进行了定位,减少了商业配比增加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原有的中庭加建了城市规划展厅,规划馆顶部成为美术馆前厅
▲利用原有中庭加建的城市规划展厅
当2013年底南京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这个项目重新启动时,建筑师面对的是苛刻的时间要求(10个月)、非专业化开发的项目团队(原有副食品市场的团队)、复杂的原有建筑(三分之一面积为货车坡道、中庭需要重塑)以及上级部门的高要求(城市地标), 而这个项目都设作为总设计方要完成建筑、室内、景观的设计以及负责协调幕墙和灯光设计,意味着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都设及其配合团队就要完成这个2.6万平米的改造---将一个副食品市场改为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美术馆、市民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总设计师的我依然希望这是一个脱颖而出的精致的建筑,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即使图纸做得再好那么短的时间施工也做不好,所以这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策略保证施工方面对的是一个很容易理解并且单元化的幕墙方案并且这个立面能够达到业主方、设计方对于造型方面的追求。
一. 轻:这是一个改造的项目,无论造价和时间都不允许大拆大建以及很多的加固,所以外幕墙首先要轻,这就拒绝了石材、陶板等重的材料,所以金属打孔板成为最佳选择(在两个方案中最终选择了打孔板的方案);
二. 快:这个快有两个含义,一是施工要快,这就要求必须是模块化的外墙,尺寸必须一致,安装方法得简单和可复制,一个样板做好了所有的工人都能同时施工;二是作为既有建筑改造,墙体和幕墙最好脱开,这样墙体和幕墙可以尽量少的产生交集,土建的施工企业因为只有很少的工作量所以不可能是大公司,他们只需要做防水和保温,外面看不到他们的完成面。我们采用了“包裹”的做法来应对。
▲所有的金属幕墙只有两种标准单元模块
▲两种模块不同方向的组合和编组
▲建造逻辑分析图
▲建成后的照片
▲幕墙包裹原有墙体
三. 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面对的又不是能力很强的幕墙施工企业,要想保证完成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在设计里考虑到易懂性并考虑足够大的容差,忍受施工的粗放(每次提到这个我就很来气也很无奈,好比你设计了一款奔驰却是奇瑞在生产,中国的施工企业这些年施工责任心上一直在退步,建筑师深有被逼良为娼之感)。采用了折形的打孔板,一是让铝板比平的强度更高(一般来说你要求四毫米铝板有30%以上的地方会被偷换成3毫米的);二是接缝处在凹缝内不容易被看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造型的铝板可以掩盖弧形墙面弧度不均匀(弧形的墙面施工中总是可以做的乱七八糟)。
▲拼接处都在凹槽,接缝处不明显
▲单元化的折板将弧形化解成为一个个折面
有没有一种你丫再咋乱做也做不坏的感觉(你能做坏的地方都给你把路封死了),这个设计团队的总负责人和建筑负责人都是处女座是有原因的。在明确了以上原则后,设计开始进行。
幕墙定位:
——
作为一个具有不规则弧线平面的建筑幕墙,定位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决定了工厂生产的模块到现场是否需要做很大的调整,所以建筑师提供的不仅是平面图,更需要依据平面模块确定安装方式。我们制定出一种安装方式,让两个单元在不同的弧度的龙骨上都能便捷的定位和安装。龙骨是否平滑是决定幕墙是否平整的关键,我们将弧线整理成为三种弧度,然后制定了一个龙骨的轴线,为了保证施工的精度我们设置了15个复核点,要求施工单位在这十五个点位处用仪器进行校正,并且建筑师到现场进行检测,凡事多想一步总是能避免一些错误。给幕墙设计公司的提资尽量要直白明了,所以制图时以说明问题作为第一原则,有时候一根线比一叠图的要求更高,在极短的时间内幕墙设计公司无法花费时间来对建筑进行充分解读,建筑师最了解这个建筑所以应该把工作做得更细更直接。
▲简明易懂的定位图
这个建筑的平面定位有三个难点,一是主入口翻起的幕墙,结构在那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几个交界处的封堵也很麻烦。设计中利用了雨棚的结构支撑起翻开的幕墙,幕墙的横向结构也起到了固定雨棚的作用,巧妙地消灭了雨棚上的拉杆,我为啥那么讨厌拉杆说不出理由,我就喜欢飘逸、飘逸、飘啊,我宁肯落地的雨棚也不愿意拉杆,雨棚它天生就是要悬挑的。
▲雨棚与翻出的幕墙的关系
第二个难点是原有建筑由一个凹进去的三角面,四楼以上形成了一个露台,但四楼以下需要包裹,我们用钢结构填充了2楼和三楼的空缺,一楼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次入口,这里的大孔板弧度进行了交错。
▲次入口处建成照片与剖面图的融合
第三个难点在于所有的这些幕墙上的开口位置,如何将铝板单元完美的收口。在模数和定位弧线的数学关系上我们就做了多次尝试,最终选择了完美的模数,整个立面上没有出现不整片的幕墙单元,视觉上几乎是完美的。(处女座啊处女座...)甚至在次入口的平台上我们将最边缘的一块铝板单元和旁边的石材在划分和角度上完全对应上了!这不是巧合,是精益求精的结果。
那一条弧线的风流:
——
在底部我一时兴起画了一条帅帅的弧线,像一个倒扣的耐克标志,画完暗爽了半天,解决了底部不对称的问题,结果白马张工来找我闹事了:咋个收头、突然出现的无数不规则的板你来画啊还是你来画。我这下知道闯祸了,也只好硬着头皮想办法,铝板型号肯定多了,而且折板要做到手头平滑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考虑了一种容差性比较大的节点做法,做了一个倒梯形的封口型材和铝板脱离,利用折板的厚度留了暗槽,这样所有的不平整都不太明显,只要下面的收头型材是平滑的就好。而且更巧妙的是这个倒梯形的封口型材是在一个空间平面上的,这样封口边线本身也是完美平滑,根本不用动用犀牛这些软件去费劲处理不共面的问题,但效果却实实在在是一条空间曲线。
坡道图书馆外侧幕墙:
——
整个打孔铝板包裹出了沿街面的形象,而东侧是坡道图书馆,除了图书馆阅览部分外大多是机房和辅助用房,所以采用了另外一种逻辑:阅览部分采用落地玻璃窗,为了消解坡道和台阶在外立面上的锯齿状我们结合石材幕墙的厚度外挂了彩釉玻璃条;机房和辅助用房采用点窗组合的形式来处理,通过大小窗和宽窄缝来构成富有情趣的立面。坡道图书馆立面设计的出发点在于把美丽的坡道阅览区完全展现出来。所以坡道部分采用了落地玻璃窗,为了避免直射眩光,外面又加衬了一层彩釉玻璃条。除坡道以外的房间区域就采用了石材幕墙开窗的立面。大虚大实的对比强化了坡道图书馆的形象,成为城市立面的一个亮点。坡道外立面的彩釉玻璃条最初选用的是U型玻璃,后来考虑到安全因素还是放弃了、选用了圆点彩釉玻璃条。效果上比U玻更轻盈,与厚重石材的对比更加强烈。石材幕墙立面的设计,选用了500的模数作为基本单位,将所有的开窗、百叶、门头都控制在同一种格网以内。考虑到层高为4米或4.5米,平面柱网为9米,所以每块石材的高度均为500mm,长度有500、1000、1500mm三种。石材幕墙为开缝干挂,层间缝为20mm,竖向划分缝为12mm,水平向划分缝为6mm密缝,层次分明,肌理清晰。
立面上的窗户,无论是大窗、小窗或是百叶窗,其轮廓和划分都被控制在石材网格以内,然后层与层之间进行错动,最终形成了变化多端又逻辑严密的立面系统。窗户玻璃本身也采用和石材幕墙平接的方式,强化了形体的整体感,现代感十足。北立面因为朝向北面的居民小区,采用了仿真植物墙的立面设计。远看郁郁葱葱,柔化了城市的轮廓,给周边老区带来一片生机。
树坚强与景观设计:
——
这个项目景观设计的范围很小,其实也就是沿街那一块,于是小伙伴们决定自己干了。虽然小但是有点高差,而那个弧线需要一点反射的水面,所以我们设计了一小块水面沿两条街的交口正对弧线的最大弧度的地方,以最小的面积起到最佳的效果。为了营造这个镜面的效果水面只能有一厘米,但是考虑到施工的粗,如果就做个1厘米的水池有可能很多地方就没水了。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深的水池,然后通过下面架板的方式做了一个开放式的到水面一厘米左右的可以动的黑色大理石石材板,这样就可以在不平整的情况下进行调整,看过去还是浅浅的水面。
由于金属幕墙是一个弧形的底边,同时一层是退后的玻璃幕墙,所以为了避免人和比较低的铝板碰撞我们用简单的鹅卵石铺地来处理,耐候板的收边和草坪收边一致。草坪很小所以如果做成一块平整的就会很单调,我们把它分成了几个三角形,然后做了不同的堆坡,用耐候板进行包边,起伏的坡度给了这块草坪生机,也成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整个景观设计采用最简洁的富有建筑感的方式来处理,即与城市融合也与建筑相呼应。感谢在设计工程中马晓晨同学的无私帮助。
场地里面有三棵大树,其中一棵枣子树本来影响幕墙,但是我们调整了幕墙的弧度让幕墙和树擦肩而过,虽然给一棵树截了一段树枝,这也是改造项目的特点,如果是新建地下室一开挖大树肯定就留不下来了。施工中施工队觉得这树特别碍事,所以垃圾都往上放,业主和我们每次到工地都要求清理但总是不到位,我就一直担心这树怕是要玩完,但是最后它坚强的活了下来,成为了一道亮色。
室内设计:
——
室内和建筑一样遇到的问题是时间短、造价低(比建筑更低)、施工队不够细致的问题,所以室内设计更需要高度的概括性和可复制性,一般来说一个2.6万平米(室内施工面积2万平米,规划展厅内部由布展公司设计)的综合性建筑室内用到的材料在50种以上,但都设设计师控制在12种,最少的用量也在1000平米以上,这样就保证了大面积的材料和施工的可控性。不讳言设计师从日本建筑师那里汲取了很多的灵感,我们就是要做一个简洁的富有建筑感的室内,少就是多,通过空间来反映建筑而不是装饰。考虑到室内施工的时间更短,所以采用最平常的施工工艺,强调空间和色彩的对比,强调了消防和空调设备的隐藏,这实际上是非常难做的。▲大块面的整体化的处理
规划展厅外表面采用了外墙玻璃,通过锯齿状的玻璃组合消解了土建弧度的不平整(为了消解各种施工的bug设计师真是伤透了脑筋,也难怪施工队工艺不好,土建连加固才几百万也确实没有大施工企业愿意接,从业主角度花钱少,但从施工企业来说确实没赚头,这也是改造项目最大的问题),一个玻璃的体块在整个大厅中成为焦点。两侧的走道采用木皮和水泥板的组合,简洁的造型和朴素的色彩让施工变得很容易。▲成为焦点的规划展厅-锯齿状玻璃消解了墙面的平滑问题
▲水泥板一律采用干法避免泛碱同时留下可以调整找平的空间
空调出风和回风口在大型公建的中庭都是室内设计心中永远的痛,建筑师做室内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清楚了,整个中庭看不到空调的出风口和回风口,空调都在靠近墙的一侧来处理。
▲楼梯采用黑色不锈钢,隆重的颜色成为视觉焦点
图书馆部分造价控制更为严格,好在空间非常有趣味。栏杆采用彩釉玻璃条渐变的方式与涂料的基座形成整体,带状的灯带区分了各个阅览空间。图书馆整体来说没有做过多的节点设计,室内施工时间很短,策略就是最常见的工法来进行施工。
含发光面电梯厅设计难点有二,一是如何处理设备末端?喷淋、烟感等这些设计师很厌恶的小玩意实际上是逃不掉,设计采用金属板和发光面相间隔的做法(间距结合喷淋的规范要求),形成了视觉上的韵律感,保证了发光面的完整。二是发光天棚的节点处理,玻璃材料用于顶棚是比较有安全隐患的,因此发光天棚采用透光膜,墙面采用透光膜加玻璃外饰面,保证了U型发光面表面质感统一,也因为有玻璃的存在,使人可以接触到的墙面具有一定的强度。电梯厅的空调和灯光是设计中的亮点,一个极简的东西需要很多节点来配合,比较巧妙的是通过凹槽来作为检修口的交接和前后两端空调出风口的设置,保证了极简的完成效果而且通过了消防验收(上海某开发商的极简的一个过道一直无法消防验收,酷还得有技术上的保障)。
灯光照明设计:
——
白云亭的灯光设计获得了全球最权威的三大照明设计奖项之一的北美照明协会IES奖,而且是建筑和室内同时得奖。设计时建筑师就和灯光设计师KGM沟通希望这个建筑的灯光一定要少,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灯光对建筑的渲染,同时照价也严格受限。所以只有主要沿街面设计了泛光照明。由于这是一个改建项目打孔铝板后面的墙体是保留了原有的开洞,晚上透出来非常难看,所以除了打孔板作了泛光照明,打孔板背后设置灯具把墙体打亮,消解了窗洞里的灯光。打孔板夜间就像一层薄纱。这里面没有太多细节最重要的还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结语:
——
战略和战术同等重要,这个项目战略上采取了合适的策略所以战术上就很容易的达到了目的。这个项目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下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说明设计中策略的重要性。设计不是一味的在技术上去画得很细但施工中却只能埋怨。平心而论,国内的建筑师面对的业主很难像SOM等面对的业主那样投资高、专业并且施工周期相对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完成度必须要在设计方向上作出突破,在施工中盯紧现场并做很多超越设计之外的事(这个项目施工中几乎每周五设计师都到现场开会,有时甚至要做一些施工总包的工作比如安排工期和协调安装与土建和室内的施工,10个月中间到现场超过了100人次),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项目做到较高的水平。项目建成后南京市的各级领导和市民都对本项目有很高的评价,本项目也获得了上海市建筑学会2015年创作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