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建安娜草堂,没钱修学生宿舍。”11月15日,一段网络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在云南省富宁县第一中学科技节活动现场,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拿起话筒质问学校,随后被校方工作人员制止并带离操场。富宁县教体局工作人员表示,会对该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以教育工作为主。
据新京报报道,11月16日,富宁县教育体育局对此回应称,该校活动中的无人机表演为公益性质,旨在激发学生科学实验兴趣;“安娜草堂”阅读室使用上级奖补资金建设,未挤占宿舍修缮经费;2023年以来,学校已投入67万余元对学生宿舍进行提升改造,宿舍现为10人间,具备正常住宿条件。
“有钱建草堂没钱修宿舍”事件,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舆论场激起了层层涟漪。对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迅速发声,回应舆论关切,展现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其通报中所列三点,也皆是此次事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某种程度上澄清了此前的一些猜测,说明了真实情况,起到了解疑释惑的效果。
但舆论的波澜并未因此平息,其中的一些疑问,亟待更为透明、详尽的解答。
首先,回应中关于“具备正常住宿条件”的表述,语焉不详,太过笼统。
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对宿舍的期待可能早已超越了基本生存需求,渴望的是一个温馨、舒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妨公布更具体的宿舍情况,来说明该校学生的住宿条件。
其次,宿舍建设投入“够不够”,不能只看数字,更要看效果。67万余元听起来不是个小数目,但分摊到每个学生的住宿上,具体带来了哪些改善,也可以进一步解释说明。
众所周知,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舒适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因此,宿舍建设投入是否足够,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资金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以及长远的教育效益。
再者,10人间宿舍的合规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之所以规定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应为3平方米,每间宿舍住人数不应超过8人等,就是基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的综合考虑。该校10人间的宿舍安排,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过了相关评估与审批?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当地教育部门给出明确答复。
至于对涉事学生的处理,更需谨慎对待。比如,当地教育部门表态,要对学生进行精神评估。这本应是出于关爱与负责任的态度,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缺乏透明度,或者处理方式不当,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与威胁,甚至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应当明确,处理此类事件的原则须是保护学生权益,鼓励学生表达意见,而非相反。
此外,这一事件还暴露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投入的优先级设置等。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面子工程”与“里子工程”,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无疑也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与良心。
总之,此次“草堂与宿舍”之争,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资金分配的争议,更是一次对教育理念的拷问。当地对此回应很及时,体现了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诚意,但面对舆论关切,不妨再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也不仅要解决好眼前的具体问题,更要着眼大局,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撰稿 / 余明辉(价格鉴证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获刑,网络非唯利是图者乐园 | 新京报快评
浪胃仙IP“创始人”获刑8年,一场双输的败局 | 新京报快评
土耳其“拉黑”以色列,会否掀起一波“断交潮”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