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晒新房到全额退款:平台与公众监督合力狙击骗捐 | 新京报评论

时事   2024-11-13 18:29   北京  
只有平台、公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大病患者得到帮助,社会善意得以传递。
▲社会善意需要守护。图/IC photo
 | 关牧山
近日,一起“抗癌男子晒新房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红星新闻报道,因罹患霍奇金淋巴瘤,现年29岁的兰某飞通过水滴筹发起筹款。然而,发起筹款不到一个月,11月6日,兰某飞就在多个社交群聊中晒出新房照片。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捐赠者的质疑和举报,水滴筹也将其筹款通道关闭。

11月7日,水滴筹官方发布声明称,兰某飞多次向平台隐瞒家庭房产,目前所筹集的超27万元善款将全部退还,兰某飞将被列入“筹款人失信”黑名单,永久禁止发起筹款。截至11月8日,所筹善款已全部退还给捐助人。

平台的及时反应和决策有效维护了公众利益,但这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救助案例中,确保筹款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此次事件不仅反映了平台审核机制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彰显了公众监督在平台审核中的重要作用。公众监督作为筹款平台审核的一环,能够在发现问题的早期阶段进行有效反馈,形成前后端的多重审核,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善意不被滥用。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医疗救助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病患者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寻求资金帮助和支持。而大病网络筹款平台在帮助患者筹集资金方面,也确实发挥着巨大的正向价值。

据艾瑞咨询的《2024年中国大病网络众筹用户洞察报告》显示,超过6亿人次参与了大病网络筹款项目活动,截至2023年,累计筹款资金规模已经达到899亿元。筹款平台的存在无疑为许多因病致贫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但此次兰某飞的“骗捐”事件,也暴露出社会上存在某些人,试图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欺诈活动。虽然类似的事件是极少数,但每一次发生,都必然会对社会公众的信任带来严重的冲击,使公众对大病筹款的诚信度产生疑虑。

当慈善活动被不法分子滥用时,捐赠者的信任就会逐渐瓦解。这种信任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筹款机会,也堵住了更多真实需要救助群体的通路。

正因为“骗捐”危害性巨大,平台更应该肩负起案例真实性审核的责任,要把筹款人的病情、资产等详细情况验证清楚。今年9月出台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平台应当具备查验通过其发布的求助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而且,要求平台建立审核团队,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当然,筹款平台每天发起和审核的案例数量巨大,每一个案例都具有独特性,需要核验的信息不尽相同,尤其是在个人隐私信息、医疗状况等敏感领域,平台要如何确保所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始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不便等问题,往往使得平台的审核工作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参与监督便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此次事件呈现的一样,水滴筹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和举报功能,为平台的审核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简单来说,平台需要打造的是“前端+后端”相结合的审核机制,平台自身审核确保绝大多数案例的真实性,极少数的案例通过公众监督来把审核的“篱笆”扎严实,形成平台和公众合力狙击筹款诈骗的局面。

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态下,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得信息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这一方面,有助于大病患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捐赠;另一方面,也使得公众能够及时发现和举报潜在的虚假筹款行为。

因此,社交媒体的传播在为大病筹款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使得公众得以直接参与到对这些公益行为的监督行列之中。这不仅提高了筹款项目的透明度,也使得平台在审核过程中,能够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在兰某飞事件中,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对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举报,不仅帮助平台提前发现了问题,也避免了一场信任危机。

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行业,公众监督举报本身就是平台审核的重要一部分。就像电商平台无法完全杜绝假货及虚假宣传,网络媒体审核无法完全杜绝谣言信息一样,这些领域的平台治理,都需要畅通公众监督举报投诉,才能帮助平台发现不合规商家及内容。

因此,平台在持续不断加强自身审核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借助外部社会资源,借助患者社交网络熟人信息、社会公示监督等外界资源或途径,来提升筹款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管控效力。

总的来说,大病网络筹款平台在为患者提供救助资金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审查义务。公众监督机制的参与,无疑是这一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平台应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举报机制和信息核实系统,确保大病患者能够真正得到所需的帮助,同时防止任何虚假筹款行为破坏公众的善意和信任。

社会的善意是脆弱的,尤其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社会中。一旦信任破裂,重建起来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只有平台、公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为大病患者的筹款事业营造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环境,确保善意得到真正的守护与传递。

撰稿 / 关牧山(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张彦君

推荐阅读:

优化节假日安排,有力回应民众呼声 | 新京报社论
平常“双11”,更多含金量 | 新京报快评
珠海航展“南天门计划”走红,科幻照进现实 | 新京报专栏
大屏幕观影和浏览短视频解说,不妨各美其美 | 新京报快评
扩大从业禁止范围,学龄前儿童保护升级 | 新京报社论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