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展

文摘   教育   2024-04-20 00:23   瑞典  

今天推送的是获得大赛一等奖的作品



又见家乡黄葛树


廖思齐


我的奶奶家位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小村庄,因为疫情和妹妹出生等原因,我们已经五年没有回过国了。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爱的家人们团聚。我也再次见到了奶奶家老院子里的那棵老黄葛树。

它伫立在奶奶家院子的东南角,在我的记忆里,它就像一名哨兵一样,日夜守卫在院子里。更特别的是,黄葛树的根就像钢筋铁骨一样,深深扎入地面。我们的车子刚一到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寻找五年前离开家时,我系在黄葛树上的红丝带。遗憾的是,系在上面的红丝带太多了,我已经分不清哪一条是我系上去的了。

我再一次坐在黄葛树下那个已经磨得发亮的秋千上,感觉又回到了从前。

黄葛树不仅仅是奶奶家院子里的一棵风景树,更是整个廖家的一员。如今它已经跟奶奶家的四层小楼一样高,粗壮的树干即便我和妹妹一起手拉着手也难以环绕一圈。黄葛树从一棵柔弱小苗生长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粗壮高挺,我相信不只是阳光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一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呵护。它的每一片嫩叶,每一条坚实的树枝都承载着廖家人的情感,同时也记录着整个村庄的传统和记忆。 

我们这次回国正好赶上端午节,这可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邻居们纷纷  搬来凳子,带来了粽叶、泡好的糯米,还有各种食材,如大枣、花生、青豆,还有我 爸妈妈最喜欢的腊肉和香肠等。大家围聚在黄葛树下,一边包粽子,一边闲话家常,这样的温馨欢快,让我不自觉地也加入到了包粽子的行列里。奶奶更是包了整整一百多个粽子,有的送给二伯家,有的送给四伯家,每个孩子也都得到了一份。我们将包裹粽子的五彩线系在手腕和脚腕上,也系在黄葛树的枝叶上,仿佛五彩绳吉祥的魔力可以通过黄葛树遒劲坚韧的根系延伸到整个村庄。

端午欢庆氛围尚未褪去,黄葛树又迎来了另一个喜庆场面——邻居叔叔结婚  啦!

婚宴就摆在了黄葛树的绿云之下,菜肴丰盛,美酒飘香。爸爸告诉我这叫“流水席”,意味着吃完了一道菜,下一道又添上。我品尝着各种美味,有些食物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最让我喜欢的是一道饭后甜点,奶奶称之为“酒大碗”。酒席持续两天后,才正式举行婚礼。 

在婚礼上,我们抢到了好多小红包,真是太高兴啦,妹妹还不懂得什么是钱,所以她的那份最后也落入了我的口袋。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上居然还有魔术表演,  魔术师邀请了一位小朋友上台,给了她一张纸。这张纸在魔术师的嘴巴里变成了 口香糖,但是那位小妹妹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没有掌握好方法,导致了那张纸依旧纹丝不动地在她的嘴巴里。

婚礼上我还有一个新发现:新娘和新郎举着酒杯拜了天地、拜了父母,然后他们竟然也举起酒杯,向那棵黄葛树行了敬酒礼!他们将酒洒在离树根不远的土地上,祈求着黄葛树的祝福。阳光下的黄葛树就如同家里的长辈一般,见证了这一对新人的幸福,融入了这场热闹欢腾的喜宴。 

奶奶家所在的小村庄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特别有趣的是他们认为同姓就是一家人,所以奶奶住的那一片都姓廖,再往前走走,你会发现那边的人就是姓费的一大家了,再继续前行就是姓张的一大家子……这种有趣的传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不同姓氏一块一块地拼凑在一起,共同拼出小山村的秀丽、和谐与美好。 

无论是哪个姓氏,大家都喜欢到黄葛树下聚会休憩、谈天说地。盛夏时节,闷热极了。刚刚干完农活的人们都还没心思休息,只想寻找一个凉爽的地方,躲避炎热侵袭。黄葛树下就是最好的去处,它抖擞着羽盖般的枝叶,为村民们撑起一大片阴凉。众人也享受这一片绿荫的庇护,有的人打麻将,有的人玩长牌,还有人在斗地主。“斗地主”对我来说可是新奇玩意儿,我一度误以为他们在说“打地鼠”。后来,在朋友们的耐心教授下我玩得还挺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朋友们故意让着我,反正最后赢了好多零食。黄葛树下成为了村民们欢声笑语的聚会地,也是酷热中难得的天堂。

转眼间,暑假已经接近尾声,离我们回瑞典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我们都特别不情愿回去。中国有句成语叫“乐不思蜀”,对我来讲它已经变成“乐不思瑞”了。 

在我们离开前,奶奶又给我们买了几条红丝带,让我们在黄葛树的枝叶上打一个蝴蝶结,为即将远行的我们祈福。 

我望着黄葛树,红丝带在绿云中格外显眼。这时候,我才豁然开悟,明白了为何几年未回国,黄葛树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可见。这棵树不仅仅是回忆的承载者,更是这片烟火地生生不息的见证者。它仿佛就是这片土地,这群可爱人儿的化身,承托着我无尽的思念,是我心中那份永恒的守望。 

等我,黄葛树,明年暑假我一定会再回到这片土地,继续编织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





记忆中的味道


王恩泽


2023年暑假,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当我穿过廊桥,踏进首都机场大厅,我终于确认:我,回来了。

离开家乡已近七年,距离上次回家也整四年了。这期间我长高了两个头、身体也壮了好几圈,从脸带稚气、声音清亮的小男生变成了嘴角挂着小胡子、声音低沉的小青年。我,十六岁了。

九岁那年,我跟随父母,离开了我的家乡北京,举家搬到欧亚大陆另一端的遥远的瑞典,一个名叫厄勒布鲁的小镇。初来乍到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很不适应,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那时的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的一切,只想着赶快离开这小镇,回到我熟悉的家乡,熟悉的环境。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逐渐适应了瑞典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关于厄勒布鲁的记忆逐渐取代我脑海里关于家乡的记忆。家乡的记忆,却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模糊。仿佛从一段段完整的故事变成了一张张照片,又从一张张照片变成了一段段简短的文字。

到最后,在我的脑海里,关于故乡的记忆就剩下了一种味道,这味道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到了家,放下行李,跟等待许久的爷爷奶奶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那许久未见却熟悉无比的亲切感觉,久违了。见到爷爷奶奶的瞬间,好多好多话仿佛就要从心里喷涌而出,想把这些年在外国经历的事情全都给他们讲上一遍。可不知怎的,说着说着,话题就又变成了那些我听过不知多少遍的絮叨,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因为出了国就懈怠下来。我听着不耐烦,把心里憋着的话又给咽了回去,随便搪塞几句,就借口舟车劳顿,溜回自己的房间了。

躺在卧室床上,墙壁和衣柜还是七年前的样子。只是我隐约记得很大很大的床,现在却连翻个身的空间都没有了。看着卧室里的环境,我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过去的记忆太过模糊,我已经分不清楚是在梦里来过这间卧室,还是真正在这里度过了不知多少个兴奋、悲伤或平淡的夜晚。看着看着,我的意识逐渐模糊,再往后就记不住了,只记得这一觉睡得很香,很踏实。

直到第二天上午,我才被奶奶叫醒,从被窝里被拎了出来。奶奶塞给我一百块钱,让我去早点铺子吃个早饭,回来时再顺便买点熟食,晚上吃。我说不要钱,可是最后还是拗不过奶奶,揣着奶奶塞在裤兜里的钱,出了门。

走在家门口的大道上,仿佛每往前走一点,脑海里都多出一些曾经淡去的记忆。看到破旧的游乐场,想起我刚学会走路时在那里爬上爬下的场景。走过小桥,想起我曾在下面的小河沟里下网捞鱼,幻想着能够捞上一条大草鱼,让妈妈给我炖了吃。边想边走,很快就到了早点铺门口。

站在早点铺门口,又有一些模糊的记忆被唤醒了。我想起小时候最不爱早起,所以早上家里来不及做饭,妈妈就带着我来这里吃早点。记得这里的肉包子,明明馅儿小皮儿厚,但是就是比家里皮薄馅大的大包子香。吃着包子,来碗儿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儿,再就上两根金黄酥脆的油条儿,那简直就是我小时候能得到的最顶级的享受。我想,也许这早餐就是那记忆中令我魂牵梦萦的味道。

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早点铺子。我拿了早点,交钱,端盘转身,准备去大快朵颐,后厨里的老板娘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旁。她四五十岁的样子,身材微胖,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她热情地跟我打了个招呼,说道:“这小孩都长这么高了,上次见你还够不着柜台呢。你爸妈和哥哥跟你一块回来没?”接着又问我这次回来打算呆多久,不如回来了就甭走了,外头哪有家里呆着舒服。说着又往我盘里给我拿了俩鸡蛋,让我多吃点好的长身体。

我的心情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虽然四年未见,变化这么大,老板娘却还记得我。惭愧的是我已经完全不记得老板娘了。我狼吞虎咽,一眨眼早餐就吃没了。这早餐的味道跟小时候一模一样,还是那么香。但是仿佛跟我记忆中的味道比起来还是略微差上那么一点。

吃了饭,擦擦嘴正打算要走,老板娘拎着一袋包子走了过来。她说看我吃得那么急,准是在国外吃不到家乡的好吃的。好不容易回来了,说什么都得让我拿一些带回家慢慢吃,把这些年对肚子的亏欠都补回来。  我听着好感动,便谢了老板娘,拎着包子走了。

出了门,没走两步,就进了熟食店。隐约记得我小时候特别爱吃他家酱的熟食。他们家的熟食酱得是色香味俱佳,什么猪头肉、猪耳朵、鸡爪子,随便切上几刀,往盘里一扔,就能吃得津津有味。我记得这家店的老板年纪不大,二十多岁,一毕业就开了这家店。可现在,印象里那年轻的老板发际线也高了许多,眼神也不如当年那么神采飞扬了。

看见我,老板好像愣了一下,接着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他还记得我当初每次从他家门口路过,都趴在柜台前头,盯着里面的熟食看。有一回,他看我可怜就给我切了两片猪头肉,到后来,只要是路过这里,我就过来找他要肉吃,不给就在地上打滚。  接着又笑了起来,说我现在这么大了,肯定不会在地上打滚了。然后,咔嚓嚓几下,把我要的熟食切成小片,扔进袋子里,熟练地打了一个蝴蝶结。

把袋子递给我时,他已经伸出一半的手在空中停下了,随后又飞快收了回去,解开了刚系好的蝴蝶结,又切了两大片猪头肉丢进袋子里,对着我笑笑说:“你爱吃的。”

出了门,我忍不住从袋子里拿了一片猪头肉塞进嘴里,香味瞬间俘虏了我的整个口腔。尽管如此,总还感觉比我记忆中的味道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往家走的路上,我又经过了那片破旧的游乐场。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在游乐场里跑来跑去。她身后,一个大爷气喘吁吁,努力想要跟上小姑娘的速度。那大爷看见我,朝我挥了挥手。

我看那大爷有些眼熟,便走到了他们跟前。看我走了过来,大爷热情地跟我说: “这不当年那小孩儿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也不打声招呼,还记着大爷不?”我实在想不起来大爷是谁,只能搪塞几句,跟他说“昨天下午刚下的飞机,这不今儿个就拎着东西来看您了吗?”说完又晃了晃手里拎着的两个袋子。

“这么多年没见,嘴还是这么贫!”大爷让我给逗乐了,说:“我就住你家斜对门儿,你小时候净上我家门口杏树上摘杏吃。幸亏你当初个矮,要跟现在这么高,不得把我家杏树薅秃了?”他说得正起劲,回头一看自己孙女已跑出去老远,只好跟我摆摆手,让我有时间上他家坐坐,接着就小跑着追那小姑娘去了。

游乐场再次静了下来。看着追着孙女渐渐远去的大爷背影,看着手里拎着的包子和熟食,我突然明白了——

那在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令我魂牵梦绕的味道,并不是来自于哪道美食,而是来自于我与故乡的情感羁绊。是来自于曾经生活的地方,和生活在那里的人。是来自于家乡亲朋好友们真挚的思念,是来自于每个普通人的热情、善良和厚道。记忆中的味道不是别的,正是每个中国人身上淳朴又亲切的人情味!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邓翔睿

今天我们班在瑞典语课上进行了关于“电子产品在教学中运用”话题的辩论,双方竭尽全力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争得热火朝天,甚至下课之后观点相左的同学也互不理睬。我最好的朋友居然不赞同我的观点,放学后我俩连道别都没有就各自回家了,我心里十分郁闷。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猛然冒出《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关键时候我怎么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法宝给忘到脑后了呢?!如果班级辩论的时候,我们不仅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能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另一方的观点,也许就不会闹得不欢而散了。

 

“和而不同”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和”与“同”两个字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先来说说“同”,其实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学校、一个国家,只要有群体,就会存在不同。世界上既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不同”是必然存在的,我们不用刻意去拒绝“不同”。而且,对待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我们要学会接纳,才会听到更多不同角度的观点,这样有利于我们思考时更多面、更完备;反之,如果只和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做朋友,那就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就会比较单一了。

 

再来说说“和”。“和”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迎合,而是真诚地接纳“不同”,能够与各种“不同”和谐并存。“君子喻于义”,君子是为了大义而发自内心地接纳“不同”;“小人喻于利”,小人是为了利益而表面接受,而心里却没有诚意。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和”理解为迎合别人或者表面一团和气,那样的话,“和”充其量只是得到“利”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君子所向往的“和”,君子的“和”是为了追求正义和美好。

 

“和而不同”是君子修身的法宝。正因为大家都不同,所以才更应该学会和与自己不同的人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就像管仲和鲍叔牙尽管性格不同,却成了一对被后人称颂的好友,两个人一起成为齐桓公的得力助手。管宁割席断义也是个著名的典故,尽管很多人称赞管宁,但是我认为虽然管宁有断义的理由,可是看在室友多年的情分上,他更应该帮助室友,而不是与之断绝情谊。如果管宁能像鲍叔牙接纳管仲一样做到“和而不同”,那他身边就会多一位优秀的朋友。

 

  “和而不同”还是治国平天下的法宝。“负荆请罪”故事中,蔺相如明智的避让使得廉颇也认识到应该顾全大局,不能意气用事,齐心合力才能保卫国家,他俩的“和而不同”是赵国当时没有被秦国灭掉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反,唐朝末年的牛李党争,两党同朝做官,却互不相容,他们的“同而不和”不仅两败俱伤,而且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和而不同”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也为解决当今世界上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不久前,在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个因历史宗教等原因敌对的世纪“冤家”,在北京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

 

  “和而不同”,为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当时中伊沙三国代表会谈的会场上,背景是一幅巨大的、以荷花为主题的中国画,画上题诗为“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地球上生活着近八十亿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都希望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就好比这画中不同颜色的荷花能够在同一个池塘里各自美丽,却又共同散发着清香。“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不正是顺应大多数人美好期待、解决各类矛盾问题的最佳方案吗?

 

以后在课堂上再遇到激烈的辩论,我一定要和我的同学们分享我们中国的“和而不同”,让我们思考问题更开放,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如果大家都能“和而不同”,那么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都能保持各自的特点,和和美美地共建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瑞典中文母语教育
中文母语,不应成为我们下一代的外语...... 本平台将致力于为旅居和在瑞典成长的华裔新生代接受更好更有效的中文母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