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展之二

文摘   教育   2024-04-22 01:27   瑞典  

今天推送的是获得大赛二三等奖作品



创作随想


刘亦宸

我非常喜欢绘画,而且总想画得特别一些。有一天晚上当我心满意足地画完最后一笔,把画举起来给妈妈看,还给妈妈解释了这幅画的灵感来源。妈妈夸奖说:“嗯。这幅画真有创意!” 
妈妈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到底什么是创意?我们为什么要创作和创新? 
这让我想起我前几天观看的《长安三万里》,一部关于诗仙李白的动画电影。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对古诗产生过兴趣,甚至有些厌倦古诗,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活在千年前的诗人要拼命创作这么多古诗,害得我们生活在现代的小孩们需要背这些古诗。 
但是看完电影后,我被这个创意新颖的电影里面表达的清晰人物关系,渐进的故事脉络,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所震撼,我的观点也彻底改变了。 
李白的诗记录了他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境遇和感受。愉快、愤怒、悲伤、忧思等等都可以结合自然、人间生活而表达出来,把本来只有他自己可以感受到的东西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并且还深深地刻在读者们的心里。 
我想,虽然它们被我们现在称为“古”诗,但是在当时,每一个大诗人做出的诗句都在追求创新,都想做出黄鹤楼里最好的诗篇。 
我不由得地把这些我曾经讨厌的古诗和我现在最喜欢的绘画和音乐联系起来,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诗人、作曲家和艺术家都是用不同的创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创作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打动了听者、读者、观众们的心灵世界,探索着我们心中的小宇宙。 
说到宇宙,我又想起了因为这几年在中文学校上课时,老师经常讲到中国航天的发展,这个夏天我一回国就拉着姥姥、姥爷去了新建的中国航天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不断更新换代的火箭和卫星模型、模拟空间站,甚至还有嫦娥五号挖回来的月球土壤等展品。 
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和骄傲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故事,我的姥姥、姥爷从事一辈子航天事业,他们如数家珍般地为我讲了许多航天知识,还有当年工作上的人和事。这些故事最打动我的,是他们这些老一辈航天人的开创精神。特别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断地自行研究创新,打造着中国的航天梦,新老航天人把中国的航天业推向世界顶峰。 
我想我们人类一直在不停地创作和创新,不仅是为了探索心中的小宇宙,而且还是为了探索真实的大宇宙。 
这几年因为疫情,我没能回国看望亲朋好友,但是我也听说了其它很多关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报道。这次我回国发现了很多方便生活的创新技术,比如移动支付,走到哪里只用带手机就可以搞定。还有高铁,方便快捷,嗖地一下就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真令人开心! 
最近,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它仿佛瞬间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用好人工智能是对我们有益的,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但是我们不能让人工智能左右人类的步伐甚至超越人类。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创作与创新,我们要带着前人的知识和精神不断发现与创新,一直坚定地走在机器前面。 
想到这里,我又拿起了画笔,因为我又有了新的创意……




北纬六十度的中文学校


韩稻稻

我出生在瑞典中北部的一个偏僻的小镇子,叫鲁德维卡(Ludvika)。爸爸管这里叫“鲁镇”,他说这名字能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故乡。不像繁华的大城市,这里到处散布着森林,湖泊,草地和各种野生动物。冬天大雪覆盖了所有的村庄道路,白茫茫一片,荒无人烟,只有极光出现时才能在户外看到惊喜的人们。虽然鲁镇的面积比得上整个厦门市那么大,但是人口只有一两万人左右。除了本地人,镇子里零零散散住着几十户中国人。这就是我和我十几个中国小伙伴从小成长的地方。
因为没有中文学校,所以我从小就是在家和爸爸妈妈学中文。我八岁的那年的冬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学习中文,学着学着觉得无聊了。于是我放下书本说:“我不想学了,只有我一个人太没意思了。”爸爸陷入了沉默,他托着下巴想了很久,然后起身问我:“要不开一个学校大家一起学中文,你觉得怎么样?”我回答道:“大家都会去吗?老师会是谁呢?”爸爸回答道:“我跟其他家长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办成。”
之后家里常常有叔叔阿姨来开会,我听不大懂,只知道他们在讨论一些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他们说起了钱,有的时候又谈起了教室,还有的时候谈起了书本教材。
有一天爸爸告诉我,他被大家投票选成了中文学校的校长。
于是我好奇地问爸爸:“办学校一年能挣多少钱?”
爸爸哈哈大笑:“我们这是非营利机构,你知道非营利是什么吗?”我说:“就是不挣钱呗。”
爸爸说:“对!所有的经费都是家长们掏的,这些钱都要用来租教室,买课本,买上课用的投影仪,还要给老师们发工资。”
“那老师是不是就能挣到钱?” 我接着问。爸爸说:“老师每个星期都要给你们备课,改作业和讲课,还要自己花钱打印作业纸和课件,这样才每次拿几百块钱辛苦费。你觉得这算挣钱?”我说:“我懂了,这就叫做爱的奉献。”
二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全家来到镇上的活动中心。一到那里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孩子都来了。大厅里人声鼎沸,大人们开心得像过年了一样,孩子们扎堆儿叽叽喳喳地聊天,“你也来上中文学校吗?”  “你去上哪个班的啊?” “我们是一个班的吗?” “你知道咱们老师会是谁吗?”
突然有一个声音喊道:“大家请安静。”原来是爸爸站在台阶上讲话。他接着说:“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中文学校校长。今天是我们学校成立的第一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咱们这儿是没有中文学校的,孩子想上学都得去很远的地方,来回一趟三四个小时就没了。所以很多孩子慢慢就放弃了学中文。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家长过去两个月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终于办成了这件事。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爸爸话说完,台下全是欢呼声以及掌声。
中文学校成立后,在活动中心租了一层楼来上课。根据每一个人的年龄和中文水平,学校分成了三个班。整个学校差不多有三十多个学生。除了镇上的孩子,还有从Falun,Borlänge,Avesta等等周边城市来的孩子。虽然他们每次来都要开大半小时车,但是已经比开两三个小时车去大城市上课简单省事多了。
几个月后,大家迎来了第一次全校活动。在来自厦门的周老师的建议下,学校举办了中秋博饼活动。博饼是一种闽南地区的中秋传统文化,主要规则是用骰子扔到指定点数时可以赢得相对应的奖。那天老师们买了很多月饼、零食和玩具当奖品。虽然我没有赢大奖,但是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度过了一个开心的中秋节。最开心的是周老师,因为自从她搬到瑞典以后就没再也没有玩过博饼,她说这次让她有了在家乡过中秋的感觉。
差不多一年之后,大家的中文水平都有了提高。这时学校举办了第一届作文大赛。作文大赛的主题是写自己想去的一个中国城市。每个星期老师都会布置一个专题来写,比如这周写历史,下周写美食,再下周写景点。所有人翻阅资料,七个星期后每个人都写成了一篇篇长长的作文。作文被放在在大厅里展示,由家长们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最后,我的《广州》得到了第三名。来自江南的轩轩写了《鲁镇》,但却不是我们住的镇子,在他的笔下描写了虚构的鲁迅故事里的江南小镇,那应该是他记忆中故乡的样子。而第一名是15岁的李彤,她的《北京》得到了冠军。在她的文章结尾写道:“虽然我没去过北京,现在因为疫情也回不去,但总有一天我会回去看伟大的北京。”
有了学校以后我觉得中文变得更有意思了。之前在家自学,只能看书、写字和刷练习册。现在,我可以跟我的小伙伴一起,除了认字还能学到很多其它东西,例如中国历史,四大名著,民俗介绍,偶尔还会跟同学们一起玩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狼人杀,剧本杀。爱唱歌的爸爸还让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唱周杰伦的《稻香》。
几年过去了,因为家庭和工作变动的原因,中文学校的老师和校长调整了好几次,但总是有热心的家长接过接力棒,为中文学校继续运营而付出,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孩子在学校里持续不断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有一次,瑞典学校的科学课讲到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回到家,我打开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首先找到了北纬六十六度的北极圈,接着又找到了北纬四十度的北京和纽约,北纬四十九度的巴黎,北纬五十五度的莫斯科,北纬五十九度的斯德哥尔摩。我想起来鲁镇中文学校老师讲过中国最北的城市是漠河,于是我就去地图上找,发现漠河也才北纬五十二度。我想找鲁镇,可是因为它太小了,所以我在地图上怎么都找不到。
我问爸爸:“鲁镇是多少纬度?”爸爸说:“差不多六十度多一点吧。”
我接着问:“那你办的中文学校是世界上最靠北的中文学校吗?”
爸爸回答道:“也许是吧!”
“那世界上更北的地方也会有人在学中文吗?”
“应该会有的,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在学中文。”爸爸肯定地说。
相关链接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展

瑞典中文母语教育
中文母语,不应成为我们下一代的外语...... 本平台将致力于为旅居和在瑞典成长的华裔新生代接受更好更有效的中文母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