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山街道汉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用“走宽纠纷排查门路、走通纠纷化解渠道、走严纠纷预防关口、走实纠纷化解质效”四步走工作法,把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扎实推进“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共绘矛盾纠纷化解新“枫”景。
走宽纠纷排查门路 线索摸排“零残留”
社区党委立足网格化管理,将8个大网格嵌入到60个微网格中,整合各类网格力量和事项,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原来的群众有事上门的“固定式办公”变为走进群众身边的“沉浸式办公”。网格员紧扣“信息员、调解员、协调员、服务员、宣传员”定位,登门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持续做好“人+户+房+事+物+情”信息摸排,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最基层的网格,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
同时,按照“邻、里、格、网”的架构,推动“网格化+志愿者”运行机制,广泛吸纳社区民警、物业公司、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作为网格力量的有效补充,紧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问题,通过话家常、问冷暖,用脚步丈量民情,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对排查出的矛盾进行分类,建立台账,逐个销号,用“铁脚板”走遍“格子”的每个角落。截至目前,已排查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
走通纠纷化解渠道 实现纠纷“快速调”
面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多样化与复杂性,社区凝聚多方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由“单兵作战”为“协同联动”,以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建单位、社区民警等为主体,充分调动综治、妇联、民政、司法、工会等力量。同时,积极构建“1+4+N”的矛盾调处机制,以“情”为主旋律、以“和”为主基调、以“法”为主心骨,发挥职能部门“刚性”与人民调解“柔性”双重力量,向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激化。
此外,针对持续时间长、解决难度大的诉求,运用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吹哨单”,调动上级部门力量,通过形成多重合力,达到信息资源互通、职能优势互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汉唐庭院停车位分配问题已成为业主的“心头事”,社区依托“红色物业”,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方式对全体业主进行民意调查,最终让停车“有位”,文明“归位”。
走严纠纷预防关口 倾听诉求“治源头”
为从源头抚平各类不稳定因素苗头,凝聚民众向心力,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政策保障、优良家风、心理服务在平安建设中的“润滑剂”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发挥惠民政策在“善治”中的先锋军作用。通过“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走访入户,用“常态化”走访架起联系群众的“同心桥”。截至目前,已为30余人办理低保、廉租房等各项惠民救助政策,有效解决了不同困难群体的急难所需,为社会秩序稳定注入“强心剂”。
二是发挥家风课堂在“善治”中的主力军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延伸家风“新课堂”,持续深化优良家风家训教育,邀请老党员、老军人等“五老人员”开展“家风故事分享会”“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等主题活动,用平凡小事、典型事例、点滴真情诠释着小家大爱。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在“善治”中的生力军作用。将重点人员管控纳入社区治理工作,探索“矫”心与“正”行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打造“扶摇+先锋助矫”品牌,通过联动司法所进行“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开展“摇动其行”“先锋起航”等主题活动,把“柔性”帮扶做实,促进人员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走实纠纷化解质效 暖心回访“解心结”
一是多形式回访。联合社区民警通过电话、微信、入户走访等形式,对调解完毕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跟踪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有效解决“案结怨未除”的现象。二是开展宣传指引。以“三官一师一员”为抓手,用好社区“小马扎”议事会、“板凳课堂”等,通过“立体式”普法宣讲、“互动式”法律咨询、“沉浸式”纠纷调解方式,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困惑,送上丰富的“法治大餐”,引导居民平时尊法、遇事找法。三是督查回访成效。建立完善回访机制,坚持做到“一案一回访,一盾一排解”,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调解有方法。同时,在回访过程中,认真听取各方力量畅通诉求渠道、解决涉法问题的意见和需求,密切关注各类事态发展、流动人员去向,避免当事人情绪的转化升级,有效巩固调解成效,持续在社会稳定面管控上再发力、再优化。
下一步,汉唐社区将继续坚持为民解忧的工作理念,按照“四步”工作法,继续抓好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实现矛盾纠纷“排查零遗漏、调处零激化、矛盾零上交”的工作目标,尽心尽力为居民解决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扫码关注
供稿:吴梦影
校稿:刘 婧
编辑:王雪娟
审核:肖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