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火爆出圈,作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代表,虽然在技术、市场和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隐私保护、事故责任认定、可能涉及的违约问题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营,大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吧~
01
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2022年7月,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因过度收集乘客信息等16项违法事实,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2024年4月,多起涉及车内隐私安全的事件被曝光,一时舆论哗然。
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车内摄像头被广泛应用,车内视频的个人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再次引发关注。“萝卜快跑”和普通网约车一样,都涉及到乘客的隐私保护问题,尤其是车内摄像头以及使用软件授权个人信息和位置信息时。平台方虽表示,除非顾客申请调看监控视频,否则不会对数据搜集存储使用,然而,若摄像头搜集的视频、录音被泄露,平台可能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肖像权等。
木兰姐姐提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隐私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当然,包括应用软件收集的用户注册信息、位置信息等。因此,用户在使用“萝卜快跑”软件时应重点注意:软件收集用户数据方式是否合规并征得同意;软件的数据使用是否用于广告推送等;软件数据存储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
02
事故责任归属问题
据媒体报道,2024年7月,“萝卜快跑”在武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与一名行人发生轻微碰撞。这不禁引发思考: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如何界定责任归属?
目前,对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与划分,并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是统一适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部分试点地区出台了有关规定,比如《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作为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其内容涵盖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责任认定等多个方面。
木兰姐姐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作了明确规定。无论是传统机动车还是无人驾驶的机动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都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体系下进行责任划分。
03
可能涉及的违约问题
你是否也刷到过这样一张图片:一辆“萝卜快跑”停在马路中间,“不听”交警指挥?无人驾驶网约车,它目前的确不能做到领会交警现场指令,那有人就提出疑问:如果面对复杂路况,“萝卜快跑”无法准确应对,导致乘客到达时间延误造成经济损失等情形下,是否构成违约?
木兰姐姐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当我们使用网约平台软件打车时,事实上形成了合同关系,如果确实延误乘客时间导致造成经济损失,可能面临赔偿问题。当然,也要提醒大家,作为乘客,如果存在过错,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萝卜快跑”背后的法律问题,不仅关系到无人驾驶网约车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每一名用户的切身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能提高我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共同营造出一个健康、公平、安全、和谐的数字环境。
肩扛正义丨致力新生
编辑丨荆清寒
校核丨程 立 乐迎亚
审核丨周曼丽 丁鸿瑜
来源丨政策法规(信访)科、七监区
猜你
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