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出门时,要注意避免行走在大型广告牌、树木和电线杆附近,防止倾倒伤人;在家要注意将花盆、衣架、装修材料等杂物收好,以免被狂风刮落伤人损物。
出门时,要远离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脚手架等,尽量远离建在斜坡上的围墙。避灾时要注意周边建筑的墙体结构,注意外界动向,以便随时更换躲避场所。
台风天出门,建议穿雨靴,并且尽量绕开积水。实在绕不开,应先用木棍试探,一测水深,二确认水下有无窨井盖缺失等危险情况。另外,应仔细地观察地形、谨慎行路,以免踩到电线。
开车时应绕行积水深的路段
当看到积水深的路段时,应避免车辆涉水驶入,尽量选择绕道行驶。如果车辆被困在积水中,应立即弃车逃生,最好在车内准备一把安全锤,避免车门、车窗无法打开被困。
减少外出
台风天,尽量避免出门,并随时注意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如果发现房屋处于泥石流、滑坡灾害易发生的地区,或低洼处,最好暂时到亲友家避一避,转移之前还要垫高柜子、床等家具。此外,在撤出住处时,一定要记得先断电断煤气,以免漏电或漏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台风过后,易引发包括食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经由皮肤接触引起的各种疾病。因此,做好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消毒工作,对预防疾病的发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台风过后,会带来一定的淤泥和积水,按照先清淤泥、排积水,后消毒的原则进行彻底的消毒。
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在无疫情情况下,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家具、卫生洁具等用品清污后,用有效氯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参与灾后环境消毒、清污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按照七步洗手法搓洗双手。
预防肠道传染病
台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剧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容易引起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得饮用泉水和井水等临时水源,优先选择瓶装水,若没有瓶装水,应先对泉水和井水等临时水源消毒处理并煮沸后饮用。
2.瓜果蔬菜、烹饪食物以及洗手等日常用水必须使用干净的水源如瓶装水或已煮沸的白开水。
3.暴雨侵袭后,家用水缸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定要经过消毒后使用并加盖以防受到二次污染。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手部卫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清洗双手。
5.不吃受污染、霉变、死因不明以及未洗净的动物肉类。
6.台风过境期间,中途出现断电且间隔时间过长时,冰箱内的食物也要谨慎选择。
暴雨及洪涝灾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灾后重点预防登革热、出血热等。做好防鼠灭蚊工作。
1.家中可使用粘鼠板、捕蝇拍或借助村委或社区的力量,科学有效地使用国家许可的化学药物进行防鼠灭蝇等工作。
2.及时清理杂物、厨余垃圾、下水道和卫生死角。在清扫鼠类尿、粪污染的区域时,要戴口罩和塑料手套,彻底清除虫媒孳生的栖息地。
3.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存放;不吃被鼠啃咬过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4.室内安装纱窗、蚊帐,睡前使用蚊香液等方式防止蚊虫叮咬。
5.外出前可通过涂抹防蚊趋避剂,不直接坐卧草地或草堆中,逗留时间不宜过长。
台风暴雨后,污水成分复杂,混有垃圾、死亡的牲畜、粪便、化学物质等。接触污水或被污水浸泡后易导致细菌感染和皮炎等皮肤疾病。
1.涉水前使用油剂保护或穿长筒靴。
2.涉水后及时清除黏附在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并及时清洗接触洪水的皮肤及衣物,更换干燥洁净的衣物。
3.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时间,保持清洁干燥。
4.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临时安置点人员密集,环境潮湿,温度变化大,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等。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保持环境卫生,做到室内定期通风。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口鼻,外出戴口罩。
3.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疫区严重的密闭场所。
4.坚持科学锻炼,适当做有氧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
转自:台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