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与姚雪垠:毛主席一再保护、支持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没有他的保护和支持,就不会有《李自成》

文化   2024-10-29 16:57   湖南  

在中国大陆,当代历史小说的兴起,最初以姚雪垠(读作银)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为标志。这部系列小说长达300余万字,其中的第二卷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姚雪垠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他写小说《李自成》,他在“十年文化探索”后期受到照顾从而能完成《李自成》第二卷,这些都和毛主席有直接关系。

关于姚雪垠沦为右派,他的朋友,也曾是摘帽右派分子的姜弘写道:

从1956年秋天到1957年春天所兴起的反教条主义之风,思想解放之风,使得我和姚雪垠与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心情激动,信心倍增,甚至有些忘乎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姚雪垠比1949年以后的任何时候都活跃,写了不少文章,也多次在会议上发言。后来,这些文章差不多都有了问题,发言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其中真正犯忌讳的主要是四篇文章,即:《谈破除清规戒律》、《创作杂谈》、《打开窗户说亮话》、《惠泉吃茶记》。这些文章不仅触及了文艺界的最高领导,而且有的还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是他成为“极右分子”的重要原因。

先说引起毛主席注意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是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的《创作杂谈》。

姚雪垠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是他竟敢公然与“深入工农兵生活”的号召唱反腔。毛主席说的是“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而姚雪垠却提出了的不同看法:“老作家在旧社会生活得久,不但不应该把这点看作是他们的包袱,反而应看作是他们的有利条件,是他们的财富”,由此发出呼吁,“要重视老作家独具的生活经验”。

当时,姚雪垠的另一篇文章《惠泉吃茶记》也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而且正式传达了他的有关指示。那已经是1957年的春天,作协武汉分会主席于黑丁从北京回来,传达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中提到姚雪垠。

大意说,读了《惠泉吃茶记》,发现作者很会写文章,问题是他看不起泥腿子,思想上有君子、小人之分,这是不对的。

和所有的右派一样,姚雪垠也被当时的人批得一文不值。说他历史肮脏,品行恶劣,是老流氓,这种侮辱性的谩骂他满不在乎,最令他伤心的说他不学无术,说他专门写色情文学。

一个知识分子,被人从精神上剥得精赤条条而无告地处于众人的围观唾骂之中,那种内心深处的羞辱和绝望是难以忍受的。他就是怀着这样悲愤的心情开始了他生命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搏———写《李自成》。

早在1940年代,姚雪垠就开始搜集明史资料,他阅读了正史、野史、地方志和明清人的文集,做了两万张卡片,计划写《李自成》。

上文所说的卡片,未必是那种小型的硬纸卡片。一张4A白纸上写了资料,也算卡片。

1950年代,姚雪垠在武汉中南作家协会担任专职作家。1957年被划成“右派后”,发配到武汉东西湖农场种地,于是他白天看地、栽树、养猪、放牛、防汛,晚上借着一盏小油灯的微弱灯光,一边写检查、反省书,一边写《李自成》。

1961年,姚雪垠被摘掉右派帽子,回到武汉市区,完成了《李自成》第一卷。他到北京联系出版事宜,得到了文化部长沈雁冰的重视。明史专家吴晗也告诉姚雪垠:“研究早明史你不如我,研究晚明史,我不如你。”

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姚雪垠把这部书寄给毛主席和周总理。以便借由“通天”来改善处境。他知道,毛主席一向重视李自成,所以会阅读这部小说。

姚雪垠押宝押对了,毛主席基本肯定《李自成》。十年文化探索开始后,毛主席在武汉传话给当时的武汉省委书记王任重:“你告诉武汉市委,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写得不错,让他继续写下去。”

但是这个指示当时没有公开,《李自成》仍然被批为“大毒草”,小将们抄家时,看到毛主席的指示,就没有动姚雪垠的书籍和作品。

1975年,姚雪垠向毛主席汇报了《李自成》写作情况:

“……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

我记得,至少是我估计,姚雪垠也谈到了他的住房困难,不利于写作。

14天后,姚雪垠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随后,姚雪垠一家就迁居北京,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而在“文化探索时期”,北京人有一句话形容住房困难,说是“无论一个人有多大本事,都解决不了住房问题”。

1977年,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出版。

1982年,《李自成》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下图是茅盾和姚雪垠的文学对话。

1996年春天,他对和他有同派之谊(右派)的姜弘评论毛主席,说了如下这一段话:

毛主席一再保护、支持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没有他的保护和支持,就不会有《李自成》。

1997年初春,姚雪垠由于写作过于紧张劳累而突发中风,倒在书桌旁。1999年,姚雪垠病逝。遗嘱捐献50万元,用来设立“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

五卷本的《李自成》系列小说,我只看过第一卷,以及第二卷的一部分。我感到,由于作者历史知识丰富,艺术功力高超,对笔下人物的着墨和驾驭,得心应手,写的血肉丰满、个性灵动。

我也感到,姚雪垠在写作中是想着讨好和迎合当时的时代审美的,是美化农民起义和李自成的。

有人说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夫妇和农民军将领被拔高了,“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李自成有类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有过于现代化之嫌。

然而姚雪垠自称致力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有意使人物形象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茅盾赞扬《李自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剖这个封建社会”。这里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强调阶级斗争和农民革命战争推动历史。

由于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局限性,也由于我现在不怎么看小说了,所以我不会阅读《李自成》的其余部分,也不会重读我看过的部分。

最后还是推荐一下这本传奇的小说《李自成》吧,没看过的朋友真可以去看下↓↓↓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