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明明是三国的主角之一,为何没有几个粉丝?
文化
历史
2024-11-01 15:50
湖南
在三国爱好者眼中,孙权好像没什么特别。喜欢正人君子、兄弟情义的人喜欢蜀汉,喜欢真性情的、实力强大的人喜欢曹魏,但很少有人能说出为什么喜欢孙吴。
孙吴虽然是三国的主角之一,但现实却是存在感极低,君主孙权更像是个透明人一般。那么,东吴大帝孙权为何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刘备或者曹操无法统一三国的主要原因就是孙权“从中作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因为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主角,如果没有孙权在赤壁前夕拔剑断桌案明志,建立孙刘联盟,就没有刘备了,更不会有后面的蜀汉,孙权投降的话,曹操真的就可以实现统一了啊。
再来,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正是人生最高峰的时候,孙权却在这时来了一波偷袭,刘备的荆州没了,就连关羽也死了。那时曹操都赶紧召集文武,商议迁都的事情,准备躲避关羽的锋芒,可见关羽之神勇。试想一下,如果关羽一路打下去,曹操还在吗?很难说。接着就是三大战役中的夷陵之战,那时孙权的身份是什么?大魏吴王,刘备倾尽举国之力攻打东吴,可惜火烧连营八百里,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含恨而终。但是孙权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议和。这代表什么?他刚接受了曹丕的封号,现在又跑去和另一个皇帝合作,和曹丕翻脸了。可以看出孙权并不想屈居人下,如果他踏踏实实地做吴王,天下真的就是曹家的了。难道孙权是一个为了挑战强者而生在东汉末年的武道家?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孙权从来没有“捏软柿子”的操作呢?因为孙权并不想屈居人下,但他有办法靠着一己之力存活吗?答案是没有。所以他要和刘备结盟,可是,曹操虽然赤壁惨败,但这个敌人依旧是强大的,而刘备虽然看起来老实,但这个盟友又是靠不住的,而且是有野心的,是逐渐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甚至说话不算数的——在此参考刘备借荆州。那孙权应该怎么生存呢?作为三方势力的中间值,他起了一个作用,叫作平衡。所以这个“谁强就打谁”这个不可思议的举动就可以解释了,就是寡人想做皇帝,所以你们不能有人比我强,你们谁强,我就打谁。对于这一点,我想最痛恨孙权的就是刘备了吧。年轻人,不讲武德,说好一起打老曹,你却来骗,来偷袭。没办法,谁叫你刘备厉害呢?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孙权的一个优点,说翻脸就翻脸,这方面他的心比曹操还黑,脸皮比刘备还厚。和刘备好的时候,连自己的玉容花貌的妹妹都可以嫁给刘备这个糟老头子,不好的时候,我可以杀你弟弟。关于想学习《厚黑学》的朋友,可以好好地研究一下孙权。还有,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曹丕称帝后,年号为“黄初”,刘备称帝后,年号为“章武”,而最后称帝的孙权为“黄武”,选择在两个国家的年号里各取一个字,这好像就是在告诉蜀汉和曹魏,我虽然称帝了,但是想合作也不是不可以的。所以,三国为什么那么精彩?我想就是因为有一方制衡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孙权功不可没。我们来假设一下,一部电影,男主角要创业,什么人设才会有波澜壮阔的剧情呢?第一,白手起家,对于刘备和曹操而言,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落魄的皇族;曹操,本可以成为优秀的国家公务员,结果反对董卓,沦落为一名逃犯。
所以,刘备与曹操二人都有过拉投资、招兵买马、招贤纳士的阶段,而孙权不用,他作为江东之主前的小二十年里面,他应该也不会想到自己就从一个“臭弟弟”一下变成主子了吧?毕竟孙策死得有些突然。我们再假设,如果今天男主角是一个继承了父亲公司的富二代,而这个富二代直接接手公司,那么什么剧情能让电影看起来惊心动魄?就是看富二代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内忧外患,什么其他强者趁机搞吞并、公司内老人不服等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剧情,而很不巧,内有外患都有人帮孙权解决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留给了自己的弟弟两位救星,自然没有了孙权发挥的余地。会,甚至只要够帅、够强,人气超过主角都不意外。不过如果有个路人角色弄死了人气最高的配角呢?那不用说,入戏颇深的观众一定会对这个角色咬牙切齿。很不巧,孙权弄死了万人敬仰的“武圣人”关公,那叫活该没有人追捧了。偷袭关羽并不能算是污点,战争本来就是这样,你危害了我的利益、你和我有个人恩怨、你威胁到了我,我就是要打你,这无可厚非。刘备和曹操就没有污点吗?当然也有,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可以称之为污点,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可能有一直胜利而不会败北的常胜将军,但是孙权的败北真的可以让大家贻笑大方,那就是“合肥之战”。张辽八百人,孙权十万人,硬是让张辽打得丢盔弃甲,还差点在逍遥津被活捉,要不是孙权的马好,可能孙权就真的没了。这么说可能大家无法感同身受,打个比方,张同学这里有8个人在教室,而孙同学带了1000个人来堵张同学,结果坐镇后方的孙同学却被这八个人打的落荒而逃。孙权就这样把敌军主将张辽送进了武庙,成就了敌人,打自己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