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岁末,一个阴冷干燥的日子,希特勒走出监狱大门。看着铺满落叶,凝着白霜的草地上有一群凝视着他的乌鸦,希特勒陷入沉思。他曾效仿自己的偶像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发动武装暴动,打算夺取当地政权后向柏林进军,在全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结果当然是被无情镇压,本人也被捕入狱。吃了8个月牢饭后,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交了200金马克,他被提前假释。出狱后希特勒在思考该何去何从。他想过自杀,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美妙的想法,而是决定继续面对冷酷人生。他认识到德国跟意大利国情不同,不能照搬别人的先进经验,而是要摸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使用合法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梦想。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奥匈等同盟国的失败结束,这些国家随后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动荡,旧的君主制政权纷纷倒台。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后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随之灭亡。德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了临时政府,参照国内外经验研究了一部宪法并由国民大会表决通过,于是德国成为民主的共和制国家,史称“魏玛共和国”,于是德国开始有了民选政府。魏玛德国是总统制,总统是最高国家元首,通过全民选举产生,任期为7年。大选采取绝对多数获胜制,如果第一轮没有人获得绝对多数,则进行第二轮选举,获得相对多数即可当选。魏玛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不仅可以任命政府总理,任命法官,国会的决议也要有总统附议才能生效,总统还是军队的最高司令,可以看出魏玛宪法有着很强的帝国时代残余。总统高高在上,下面有两条腿支撑,一个是政府,还有一个是国会。总统并不是直接的政府首脑,而是由总统任命一个政府总理,由总理来领导内阁从事国家的内政外交工作。记住,那时的德国政府总理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由总统任命的。国会是全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可以制衡政府,甚至解散政府,所以国会选举也是非常重要的选举。总统有权解散国会,但国会没有罢免或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决定了总统大选是最重要的全国选举。在魏玛共和国存在的短暂历史当中总共只举办了两次总统大选,分别是1925年和1932年,这两次选举希特勒都参与了。1925年正好赶上总统大选,重获自由的希特勒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他当时重整了纳粹党并自任主席,但是其影响有限,虽然他是啤酒馆“暴动的英雄”,但在一战后的德国,这根本不算什么。当时各种政党多如牛毛,各种极端思想泛滥成灾,暴力事件如同家常便饭,德国境内各种起义,各种独立,各种政变,此起彼伏。像希特勒那种啤酒馆暴动,不过是绚丽绽放的漫天焰火中的一处并不耀眼的小呲花。
希特勒有自知之明,本人没敢直接作为总统候选人参选,而是推出另一个重量级人物鲁登道夫作为纳粹党的总统候选人。鲁登道夫是一战名将,曾官至陆军总指挥,是一战后半期德军乃至帝国真正的实权人物。关于他的事迹各种资料多如牛毛,这里不必多说。一战后德国军头们并没受到战争责任的追究,这点跟二战不同。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随着帝国的灭亡一起灰飞烟灭,都成为了普通的平民。鲁登道夫这个人自视甚高,骄狂傲慢脾气暴躁,因不甘于寂寞居然跟这个曾经自己指挥过的千军万马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合作,有些令人不解。可能的原因是,鲁登道夫既然曾是一战德军的实际总指挥,就应对德国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军事指挥责任。但鲁登道夫却把责任推给所谓的犹太人策划的国内革命,是“背后捅刀”说的始作俑者。而这种说法被希特勒全盘接受并作为自己的纲领极力宣传。希特勒本人对鲁登道夫极为敬重,尊为导师,这让战后失势的鲁登道夫颇为受用。而且能当上总统的话,自命不凡的鲁登道夫幻想可以东山再起,于是就欣然接受纳粹提名参加了总统大选。在第一轮选举结果出炉后,鲁登道夫只获得了1.1%的选票!可谓惨不忍睹,甚至不如共产党的候选人台尔曼,后者还获得了7%的选票。得票最多的是偏右翼的人民党领袖贾勒斯,赢得39%的选票。来自偏左的社民党候选人布朗得票29%,中央党的马尔克斯获14.5%位居第三。但是所有候选人都没有获得绝对多数,所以接下来要进行第二轮投票。纳粹党因为首轮得票太少,极度蒙羞而放弃复选。希特勒的这次大选尝试以失败告终。鲁登道夫经此次失败后也心灰意冷退出政坛,跟希特勒分道扬镳。纳粹作为政党其实没有明确的纲领,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是个肤浅并浮躁的大杂烩,有社会主义,有民族主义,有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同时还想代表一下工人阶级。可以说把当时时髦的东西全塞了进来,并以粗俗极端的语气加以宣传。但他们并没有一套自己的独到的能称作意识形态或政治路线的东西,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可能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说白了就是大打民粹主义牌,但还要借助鲁登道夫这样的精英来为大选开路。所以纳粹一开始就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当时没有什么影响也不奇怪。这次总统大选最终是鲁登道夫的老搭档也是老上司兴登堡获胜当选。有意思的是兴登堡并没有参加第一轮选举,而是在第二轮被右翼党派联盟请出来当候选人,以对抗左翼联盟。兴登堡一再婉拒却架不住被再三恳请,无奈之下才勉强同意出山,以无党派人士的名义参选,却最终以48点几的得票率获胜当选为第一任民选德国总统。那么7年后的1932年的情况怎样呢?
不得不说,纳粹党在这短短的7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地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极端偏激的地方小党一跃变成了德国第一大党,党羽遍布全国,血红的万字旗已经挂满德国的大街小巷。为什么纳粹突然爆火,稍后再谈。尽管政见依然偏激,但希特勒似乎赢得了越来越多德国人的信任和欣赏,于是希特勒踌躇满志,决定这次亲自出战总统大选,弄个总统当当。参加大选最主要的当然是宣传了,要说服大众,让选民相信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才会把他手中选票给你。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广播电台也只是极少数富人才能享受的高端媒体。当时最重要的媒体是报纸,但报纸也不是免费的,而且那个年代识字的人就属于有文化的人了,有文化的群体并不是纳粹宣传的主要受众。要说服群众,就要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亲自去说服教育。所以那时的宣传主要就是举办大型的公开集会,发表演讲。而演讲正是希特勒最突出可能也是唯一的特长。此时的希特勒已有近10年的演讲经验,他深知,在公众面前演讲,重要的不是逻辑,不是理论,而是情绪,是气势。演讲不是复杂的论述,那是教授在课堂上该做的。演讲内容要简单易懂,语言要直白,甚至粗暴,最好有朗朗上口的口号,可以与听众互动。希特勒用粗哑但顿挫有力的声调,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大声疾呼,并配合着他那夸张到颇具戏剧性的手势,很快就能把听众带入集体亢奋状态。他演讲很少涉及具体问题或解决措施,而多是一些不满情绪的宣泄和空洞的承诺,而这正是普罗大众最爱听和易于接受的。希特勒告诉人们,德国现在所有的苦难都是那些有史以来最差的政客们造成的,那些掌握权力的政客们要么是愚蠢无能的废物,要么是贪得无厌的骗子,总之都是犹太利益集团收买来的投机分子,目的是要摧毁德国。希特勒发誓要把德国人民从民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他的领导下德国会重塑自己的传统价值,摒弃腐朽堕落的犹太资本主义和野蛮残暴的犹太主义,摧毁所有这些阴险的犹太阴谋,最终迎来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复兴(great again)。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纳粹党各地的组织也都开启了疯狂选战模式,举办集会,演讲和游行,并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给希特勒造势。尽管选举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行为,此次选举依然被认为是合法的选举,因为暴力归暴力,选举过程及读票过程中没有出现直接的作弊现象。到4月份首轮选举开票,希特勒获得了令人瞩目的30%的选票,名列第二。虽然跟兴登堡还有近20%的差距,但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来说,已经是远远超出预期的好了。兴登堡此时已是84岁高龄了,本人提出不打算当总统了,但当时德国的形势风起云涌,极左和极右势力高调崛起。中间势力的各个政党摒弃前嫌,为了阻止极端党派纳粹和共产党,决定采取联合行动,一致恳请兴登堡继续参选总统,因为他们深知,除了兴登堡,恐怕没人能阻止希特勒了。兴登堡本人对希特勒和纳粹极其反感,可谓深恶痛绝,多次放狠话:“只要我在就绝不会让纳粹上台!”。所以毅然决定再战大选。初选的超预期表现让希特勒大受鼓舞,以更加努力的拼搏精神投入到次轮竞选活动中。为了扩大影响,争取民心,让更多的民众能亲眼看见和亲耳听到他本人的言传身教,希特勒甚至租了一架飞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穿梭德国各地,举行了50多场集会演讲造势活动,一时传为佳话。那可是差不多一百年前,飞机绝对是新鲜玩意儿,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希特勒依靠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造成了自己无处不在的效果,而其表现出来的无穷精力,和其天才的演讲能力,的确给他带来了大量关注。希特勒史无前例的“飞越德国”造势宣传,为他带来了大量选票,大选结果公布,小胡子的得票飙升到37%!他已经成为德国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然而,老兴登堡仍以53%的绝对优势赢了大选,并再次当选德国总统。希特勒依然是一介平民。两次总统大选,希特勒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总统是魏玛德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所以说希特勒是通过选举登上权力巅峰的说法根本不成立,是错误的认知。希特勒最终上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很多小概率的偶然因素合力起的作用。如果不是政客们误判的话,直到最后一刻,都完全有阻击希特勒上台的可能。兴登堡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本人甚至都没参加任何竞选造势活动,而仍能以绝对优势轻松击败希特勒,可见主流民意并没有接受纳粹。而这时还是希特勒和纳粹的最巅峰时刻,接下来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从几次国会选举中可以看出来。国会是立法机关,通常四年举行一次全国选举,选出国会议员。选民投票给自己拥护的政党,各个政党根据所获选票比例分配其在国会中的席位。因为国会经常被总统解散,实际的国会选举要频繁的多。从1920年到1932年德国一共举行过7次国会选举。政府跟国会是平行的两个国家机构,互不隶属。政府包括政府总理是由总统任命的,但是为了能顺利行使职权,总理一般都会选择几个理念相近的政党组阁建立政府,使政府在国会拥有多数席位,这样容易办事。所以在国会中拥有席位越多,在国家政治事物中就有越多的影响力。希特勒的纳粹党是从1924年开始参加国会选举的,其历次国会选举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纳粹党在1930年以前一直是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小党。尽管他们热衷制造暴力事件吸引眼球,到处大吼大叫,怒发冲冠的呐喊来唤醒民众,但是那些极度偏激幼稚的理念并不能引起人们太大注意,纳粹的形象基本上属于底层社会中粗鄙暴躁的没有文化的瘪三之流,党员人数始终超不过10万。当时德国社会里稍微体面点的人都对纳粹敬而远之,上流社会的政商军界的精英更是对纳粹嗤之以鼻。但是到了1930年,局势突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年9月份的国会选举中,纳粹一举赢得18%的选票,成为第二大党。是什么促使纳粹在30年代初突然蹿红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呢?我们知道1929年美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大萧条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而德国又是受大萧条冲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容易滋生极端思想,纳粹正是诞生于一战后德国最混乱的时期,当时经济崩溃,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20年代中后期德国抑制住通货膨胀,缓和了国际关系,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德国商品也畅销海外,经济有过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作“黄金20年代”,而这时也是纳粹最低潮的时候。大萧条爆发后,美英等国为了应对危机,盛行保护主义,开始限制资本输出和商品进口,同时撤回海外资金,大量资金离开德国流回本国,国际贸易也大幅萎缩,这让德国经济失去动力,直接导致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不仅是产业工人失业,包括很多大型银行,商贸企业,财团等也受到冲击而倒闭,很多白领职员,甚至公务员也大批下岗。勉强保住饭碗的人,也得战战兢兢忍受减薪减少工时带来的收入缩水。大萧条的冲击对德国社会非常剧烈而且持久,到1932年全国有超三分之一的工作年龄人口失业下岗,这还不包括妇女。那时德国妇女大多不参加工作,所以一旦失业全家都将陷入绝境。当时的经济危机是由于大批资本撤离导致经济领域失血,如果换作现在的各国政府,其应对方案肯定是释放流动性,大量印钱给市场输血,创造就业来刺激经济。但是当时的魏玛政府总理布吕宁恰恰相反,采取了极为保守的紧缩政策。他提高利率,收紧信贷,造成通货紧缩。为了阻止马克贬值,锁定汇率甚至取消外币兑换,使本就备受打击的出口遭受更大的困难。布吕宁还收紧了财政政策,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压低工资来减少消费,大幅削减甚至砍掉失业金和各种救济金,这直接影响了更多普通民众的生活,让生活水准已经大幅下降的普通民众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于是对政府及民主制度的不满变得越来越强烈,人们开始怀念一战前那个强盛繁荣的德意志帝国了。另外因为经济恶化导致财政紧张,德国无法按时偿付战争赔款,于是法国出兵占领莱茵河西岸领土包括鲁尔区,这进一步恶化德国经济,并激起民族情绪。这时耳边传来那个带着奥地利口音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让迷茫失落的人们突然看到一丝希望。大萧条造成了大量身强力壮且心存不满的失业大军,这也导致德共迅速壮大,大量的失业工人加入德共党,在那里寻找他们的寄托和出路。德共认为这场经济危机将终结资本主义制度,正如马克思列宁理论中预见的,资产阶级无法走出经济危机的死循环,无产阶级将成为国家的主人。德共反对议会民主,主张武力夺权,他们将以苏联的模式建立国家,没收所有有产阶级的财产收归国有,实行国家分配制度,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德共的壮大让德国资本家们和广大中产阶层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尤其是想到德共实际是受莫斯科控制的,而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血雨腥风,让德国资产和中产阶级感到脊背发凉,有深夜难以入眠的恐惧。眼见着德共势力一天天膨胀,于是德国的资产和中产阶层人士也把目光投向了德共的死敌,,纳粹党。所以左派势力的壮大也间接帮助了纳粹的崛起。经济危机造成的大量闲散无业人员,破产小农小业主,退伍军人等加入了纳粹。因为对德共的恐惧,大量中产阶级和大小资本家也开始支持纳粹,尤其是掌握经济命脉的大财团的支持,让纳粹党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竞选活动。到1932年,可谓是德国的大选之年,希特勒参加了两轮总统选举,虽然败北,但在总统选举中的出色表现令他大受鼓舞。恰巧机会又来了,因应对经济危机不利,时任总理布吕宁被迫辞职。新任总理帕彭是个十足投机分子,建议总统解散国会,重新选举。正常的国会选举应该在两年后,因为帕彭在国会内没有足够多拥护自己的议员,便自认聪明的想拉拢纳粹为己所用,通过提前选举来扩大纳粹的选票,作为自己在国会的基本盘。但希特勒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趁热打铁,争取更多的选票,甚至可以争取个总理职位,进而掌握国家权力,实现他的德意志民族伟大复兴的抱负。所以希特勒和他的党羽们是非常重视国会选举的,动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和手段来投入竞选。1932年有两轮的总统选举,还有两次国会选举,希特勒的纳粹无疑是这些选举中最活跃也是最成功的。但纳粹的成功是建立在他的暴力基础之上的。纳粹党蔑视法律,毫不掩饰自己相信强权即公理。那时的宣传标语和口号放到今天都够的上刑事犯罪,象“绞死这个”,“砸烂那个”之类的攻击性宣传公然刷在街头大字报上,希特勒在演讲中经常称对手为蛆,老鼠,鹌鹑,并直言犹太人都应被毒气熏死。暗杀,袭击,街头斗殴等等,各种暴力事件在当时就是每日的生活常态。驾着机关枪的卡车在闹市区呼啸而过,统一着装手拿铁棍排着整齐队伍的冲锋队行走于大街小巷,高呼口号要横扫一切卖国贼。除了游行,他们还会冲进其他党派的集会大肆破坏,用高音喇叭辱骂,驱赶听众,殴打集会者,与敌对党派武斗。1932年,单在普鲁士州死于政治冲突的就有155人,其中至少有105人死于6、7月选举期间;在选战开始后的7个星期里,据警方统计,有461起政治骚乱,400人受伤、82人死亡。(Source:Paramilitary Politics in Weimar Germany by James M.Diehl,287.)另据纳粹党报资料,当年纳粹有近万名基层党员在与对手冲突中受伤,死亡上百人。那么其他党派的伤亡情况呢?可以肯定只会更多。尽管有着种种暴行,但纳粹暴徒没有或着很轻微受到处罚。那时以爱国的名义作恶,即使是杀人放火,也能得到人们和当局的谅解。于是充满暴力和混乱的竞选活动持续在德国各地如火如荼,满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各种没完没了的集会,游行,武斗,整个德国就像在内战一样,好不热闹。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纳粹党赢得了该党国会选举史上最高纪录,以37%的得票率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在之前的总统选举希特勒得票也是37%左右,客观证明了德国选举的真实性。虽是第一,但离绝对多数的过半选票还相差甚远,也说明37%已经是希特勒的极限了。其他几个反对纳粹的政党,比如从第二名到第四名的社民党,中央党和共产党,他们得票总和超过50%,依然控制着超半数的国会席位,所以希特勒依然不能算赢得选举,纳粹党在国会里虽然败事有余,但要成事依然不足。帕彭是总统兴登堡的亲信,1932年中被任命为总理。因其极右政治倾向,不久前被所在中央党开除,属无党派人士。他认为,纳粹虽然粗鄙不堪头脑简单,但这种党容易驾驭和控制,可以利用纳粹来对付德共及其他左翼党派。他看到希特勒在总统大选中的表现,认识到如果此时改选国会,纳粹肯定会大幅扩大席位,加上其他几个右翼政党,他帕彭就可以形成议会多数,为他领导的政府服务。
国会选举后帕彭马上通知希特勒,告诉他可以给他一个政府部长的职务。满以为希特勒会惊喜万分并感激涕零的接受他的馈赠,但是希特勒却断然拒绝了帕彭的任命,希特勒说他想当总理。帕彭震惊之余也没有办法,于是提高报价,答应让希特勒当副总理,结果依然被立即回绝,希特勒回复说他是第一大党的领袖,必须是他来当总理。还威胁如若不然政府将面临革命,因为人民不答应。帕彭只好作罢,不再考虑与纳粹合作。希特勒顶着第一大党的头衔,依然是一介平民。纳粹党徒和冲锋队就不干了,开始到处滋生事端,制造暴力,想要造成人民起义的势头。帕彭得不到第一大党的支持,又因为他的极右理念,也得不到左翼政党的支持,左右不被待见,成一光杆司令,他的政府在国会几乎什么都干不成。这时的国会,成了纳粹和德共的表演场。他们在国会议事厅里总是大喊大叫,任意打断其他议员的发言,起哄嘲笑,威胁谩骂,甚至互相群殴,国会根本无法议事,更别说通过什么决议了。但有一次例外,德共提出对帕彭政府的不信任案动议,马上得到了同样痛恨议会制度的纳粹党的符合,因为两党席位总数在国会超半数,再加上几个右翼小党,两个死敌政党这次的愉快的合作,轻松通过了本届国会的唯一一项决议:解散国会并于当年11月份重新选举国会。这样又开启了当年的第四次全国性选举。为什么希特勒希望马上重新选举国会?因为他自信通过再次选举,纳粹可以继续高歌猛进,说不定能拿下国会绝对多数。但事实相反,他们的选票正在大量的快速流失,本次选举只得到33%的选票。虽然还是第一大党,但在三四个月时间就从高点回落4个点,其颓势已经显现。说明人们很快从最初的好奇和选举冲动中清醒过来,认识到纳粹不过是空洞的承诺和暴力本质,并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具体有效的施政方案,再加上此时经济已有复苏迹象,按照这个趋势,如果德国当局能稳住局面,纳粹不久就会衰退回无足轻重的小党。但历史没有假如,只有遗憾,魏玛当局此时还在忙于内斗。帕彭曾想动用军队快刀斩乱麻,用武力解散国会并彻底取缔纳粹和德共,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军方领袖的支持,理由是怕引起内战。无奈的帕彭只能辞职,其政府只存在了几个月时间。取代帕彭的是军方领袖施莱谢尔将军。施莱谢尔也满心以为可以轻易拉拢希特勒,甚至把冲锋队看作是军队很好的兵源。但希特勒同样拒绝加入施莱谢尔的新政府,除非让他任总理。未能争取到希特勒,所以施莱谢尔面临跟帕彭一样的困局,无法通过国会开展工作,于是转而拉拢左派政党,在德国东部搞土改,这又触动了以兴登堡总统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不甘心被排挤的帕彭此时秘密的分别跟希特勒和兴登堡谈判,密谋搞垮施莱谢尔。帕彭游说兴登堡,不如就让希特勒当总理,以缓和局势,同时他自己做副总理。他向兴登堡保证,纳粹都是乌合之众,毫无从政经验,只要他帕彭也在政府中,必能控制和操纵纳粹,用不了几个月,希特勒就会被逼到墙角痛苦尖叫,那时轻轻一脚就可将他踢飞。85岁的兴登堡总统被帕彭的巧令言辞打动,决定换掉施莱谢尔,让希特勒担任总理。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上图:1933年希特勒内阁,前排右一为副总理帕彭,左一为内务部长戈林。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帝国总理,同年举行了魏玛最后一次国会选举,在纳粹已经掌握了所有国家资源,在反对党成员被大量迫害暗杀或送进监狱的情形下,依然没有获得绝对多数,只获得了48%选票。希特勒借“国会纵火案”搞了个《授权法案》,使他可以越过国会发布政令,于是国会选举被取消。此时的希特勒仍没有掌握德国的最高政治权力,因为他上面还有个总统。1934年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利用政府总理的便利非法取消了总统选举,并操纵了一场全民公投,自任终身总统,这时的他才真正登上权力巅峰,开始了一人独裁统治。最后向大家推荐《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疯狂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是个失败的救世主;但在其他人眼中,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在政治上、军事上,他更是个狂热的不可救药的战争恶魔。”我对这本书最中肯的评价都是——很好!下方是正版链接,喜欢二战,想深入了解希特勒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