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日前揭盅,提出2030年是关键节点,届时香港园区须完成第一期基础建设,以便与深圳园区发挥协同效应。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接受《星岛》访问时,承认时间紧迫,加上待建的数十幢大楼涉及数百亿元投入,不能完全靠政府出资,期望与业界共同参与,加速建楼进度,包括兴建酒店等。
孙东透露,拟于明年进行巿场意向调查(EOI),并计划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将土地投放到巿场。至于合作发展商是否本地优先,孙东坦言难“一言以蔽之是Yes or No”,内地企业有地利优势亦“愿意进来”,但因项目有时间限制,未来招标时或将“时间”纳入考虑因素。
“数百亿元投入不能全靠政府”
河套香港园区分作两期发展,根据立法会财委会2021年文件,当时创科局提及第一期将建31幢楼宇;不过目前园区仅有3幢楼宇即将落成。局方向《星岛》补充,虽然第一期总楼面面积较2021年倍增,但拟建大楼总数相当。孙东坦言,现时只有8幢楼宇已有着墨,包括2座实验室、1座人才公寓将在今年底起落成,其余数十幢硬件建设“也要抓紧”,故希望业界能共同参与加速兴建。他指出,港府全资拨出超过181亿元建首8幢大楼,相信第一期其余基建造价将是“数百亿元的投入”,故“不能完全靠政府”。
孙东指,现时未有具体与发展商谈合作,正计划明年做EOI,了解巿场对相关土地的要求。至于私人可参建项目,他形容是“各式各样大楼都有”,相信不同业界会有不同兴趣,包括建先进制造中心、产学研基地、数据科学大楼,乃至中央大道上的餐饮、娱乐配套,及酒店等住宿设施,“也不排除由科技企业按自身发展需要找一块地建基地;或由企业兴建后,与政府合作管理,开放予更多初创企业进驻。”他指,对各种模式均持开放态度,“只要在这个规定时间内,高质高量完成河套预计的建设,我们都会虚心采纳,也会接受这个社会参与。”
局方补充,参照各地园区经验,相关发展模式的入驻准则主要围绕产出、技术、业务可持续性、投资潜力、人才发展及生态贡献等方面;且须在园区从事研发;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和孵化;投资科技产业或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或从事先进制造和试产。
管得越好 国家开放力度越大
对香港园区不少用地现时另有他用,包括位于第二期规划位置的应急医院。孙东指今年初已搬迁方舱设施,清空约5公顷土地以兴建第一期5幢新大楼,其余用地则会按需要处理,“希望明年会再清空一部分,并投放到巿场,未来一两年步伐也会再加快;但二期用地还可等一等。”
对拟建两条跨境行人桥的动工时间表,孙东透露今年底至明年初会再与深圳商讨具体安排,包括落实建桥位置、关口位置、人流量及配套测试等。他指出,因物资涉及清关及检查等复杂安排,故桥梁主要以人员通行为主,不会行车,“但应该可简单带手提行李过桥。”对桥梁会否涉私人参建,孙东指对任何可能均持开放态度。
孙东续指,当初规划香港园区时,原拟采用封闭式管理,但考虑要创建国际化园区必须“开放起来”。对如何确保敏感的内地生物样本、生物数据在跨境后不流出香港园区,孙东指除相关单位要“点对点”传输,并以合约等规定约束,港深创新科技园有限公司也要承担相关管理和督导责任,且考虑参照国内电子围栏等做法;若发现有公司违反规定,必坚决处理,包括停止其资格等,“你管得越好,国家的开放力度就越大,反之则不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