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本地生定义有漏洞?中介收费50万借人才计划“考试移民”

时事   2024-11-08 12:01   广东  

编辑 | 森仔

来源 | 星岛环球网


港府近年积极抢人才,推出多项人才计划,而香港的中学文凭考试(DSE)升学出路多元,竞争亦相对较内地低,成为吸引高才携同受养人来港的因素之一。不过,近日网上流传“关于DSE考试教育乱象的投诉信”,指有内地家长为让子女获得“本地学生”身份,先申请优才、高才但不来港,而其子女则可报考DSE,以自修生途径参加考试,并直接在深圳补习机构训练,最后经JUPAS入读教资会资助的课程,衍生所谓“考试移民”现象。



学习成绩中下的内地生凭DSE入读港大


只要在内地社交平台搜寻“内地生转战DSE”等字眼,就会发现各类中介,以及有家长以“过来人”身份推荐使用上述方法,指该方法不用交税就可以享受本地生待遇、高性价比,并形容此方法是“漏洞”、“走捷径”、“薅羊毛”。



根据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网页,教育局就专上课程收生界定持有9类证件的人士为“本地学生”,会被视为本地申请人,其中第5类(LS5)为持有“受养人签证”或“进入许可证”的未年满18岁学生。相关中介公司所指的“漏洞”,是指“高才通”等人才计划快速获批,高才的子女可透过获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证来港,成为香港非永久居民。相关人士子女通过在外地补习机构准备DSE,再以自修生身份报考,短期内便可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香港的大学。


据知情人士指,内地中介会向家长专门宣传,子女短期内可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大学,亦有中介举办讲座,强调“永居/非永居都被港府视为港籍”,且政府有“针对港籍学生的保护政策”,只要是考DSE,“最先要搞定的是身份问题”。


▲中介举行宣传讲座,指“永居/非永居都被港府视为港籍”,且政府有“针对港籍学生的保护政策”。



有中介以“成功例子”作宣传,其中有案例为本身学习成绩中下,但在2023年6月5日办理香港身份,只用200天准备DSE,并成功入读港大;亦有案例在高二前取得香港身份,备考10个月入读“DSE脱产班”,最后入读港大精算系。



知情人士又指,中介公司从宣传、DSE培训班、报读等流程一条龙服务收费,一年每人收费可高达50万元以上。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早前在立法会表示,港府会检视工作“本地学生”定义,亦有关注组发起联署促请为受养人升读大学设限,事件引起社会关注,知情者指,很多中介认为“吃完这条流水线很赚钱”,反而宣传加上“快点上车”、“存在即合理”等字眼。更有中介声称,“等真正立法出来堵漏起码得1年”,呼吁家长“趁短暂的空窗期,给小孩拿个香港身份。”


有本身子女为跨境学童、现就读深圳培侨中学的学生家长亦致函政府部门表示,政府应防患未然,称部分“操作”难以想象,如“给孩子开一个疾病证明或抑郁症证明,就可以休学在家,保留原中学的学籍,孩子其实去了某强化集中训练营操练DSE”。


考试移民疑冲击本地生大学学额


“考试移民”掀起正反阵营家长争议,“本地学生大学学额关注组”早前发起网上联署,认为教资会目前对“本地学生”的定义存在被严重滥用的风险,将会对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家庭学童的升学机会带来严峻影响。另有一群自称为支持“高才计划”的专业人士及受惠家庭,亦致函立法会申诉部,称若对“本地学生”定义施加限制,不仅会损害吸纳人才进程,还会对内地优秀人才及其家庭构成不公平的歧视性门槛。



教育界议员朱国强表示,收到正反方面意见,希望港府可研究“考试移民”影响,以及是否需要修改本地生定义,又称有港漂议员收到意见指,透过“高才通”来港的家长不希望修改定义。本身是注册教师的民建联议员郭玲丽认为,两班家长各有立场,但港府如检视定义,需要考虑是否值得、会否影响香港国际地位等。她质疑,如要检视大学入读定义,“是否连中学、小学亦要从新检视?”


身兼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的选委界议员尚海龙表示,若要吸引人才来港,但连学生教育问题都未解决,并不合理,认为要“多元角度”审视,勿“小题大做”,以及平衡本地和来港人才家长。对于政府称检讨有关定义,尚海龙指一旦改变定义影响很大,政府要谨慎决定,又质疑是否真有本地学生因这些原因未能入学,认为需“以数据说话”。


内地约有2.3万港生,香港有5.3万内地生


这些中介借着“漏洞”让内地生投考DSE,令香港不少人担心本地学生学额受到冲击。但香港与内地融合,共享优势教育资源是大势所趋。


根据入境处早前回复传媒查询,截至今年9月底,即“高才通”计划推出首21个月,已有4.36万名未满18岁的受养人随父母来港。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昨日(7日)在北京说,现在内地的学生连续多年把去香港升学作为重要选择,内地也是香港学生赴香港以外升学的重要选择。目前大概有2.3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读书,有5.6万名左右内地学生在香港读书。


在学生交流方面,怀进鹏表示,我们实施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每年支持1万名港澳师生到内地来学习实践。在学历教育互认方面,2004年开始内地和香港在本科层次学历互认,2010年起又在部分高校探索本科招收香港副学士学生的试点。


他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聚焦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鼓励支持香港高水平大学到内地来办学,同时继续推动内地“双一流”高校到香港办学,在丰富内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香港高校的办学空间,实现双向奔赴。


星岛记事
《星岛记事》是香港星岛新闻集团旗下星岛环球网特色栏目。立足香港,联通湾区,关注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