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的新发现:抑制斑块进展与减少心室重构-来自MAGMA试验的最新结果

文摘   2024-08-27 10:44   北京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威胁,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构更是导致心脏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主要原因。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名为MAGMA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该研究提示,作为老药的螺内酯,一种常见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抑制动脉斑块的进展,还能减少心室重构。这一发现可能进一步改进我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什么是螺内酯

传统用途

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最初被开发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通过阻断醛固酮的作用,螺内酯能够促进钠的排泄、减少水潴留,并保持钾水平。这些特性使其在心力衰竭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防止液体潴留和降低血压方面。

超越利尿作用的潜能

然而,螺内酯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在抗炎、抗氧化以及抑制纤维化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这些多重作用使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螺内酯如何抑制动脉斑块的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胆固醇、脂质和炎症细胞在动脉壁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增大、变得不稳定,甚至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或中风。传统上,降低胆固醇水平、抗炎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被视为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
螺内酯的作用机制
最新研究表明,螺内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动脉斑块的进展:
  • 抗炎作用:螺内酯能够抑制血管壁中的炎症反应,减少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炎症是斑块形成和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抑制炎症有助于稳定斑块,降低破裂的风险。
  • 抗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加速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螺内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延缓斑块进展。
  • 纤维化抑制:斑块的纤维帽部分的纤维化程度影响其稳定性。螺内酯能够调节胶原蛋白的合成和降解,增强纤维帽的稳定性,减少斑块破裂的可能性。
  • 醛固酮的影响:醛固酮不仅调节水盐平衡,还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通过拮抗醛固酮,螺内酯可以减少血管壁的增厚和纤维化,减缓斑块的形成。
也可以说,这些作用机制使螺内酯具有成为多功能药物的潜力,可能不仅能够协助控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还能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具有显著意义,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减少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什么是心室重构?

心室重构是指心脏在病理状态下,特别是在心肌损伤或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心室形态和功能发生的改变。这包括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张以及心肌纤维化,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

螺内酯的保护作用

螺内酯在减少心室重构方面同样表现出显著疗效:

  • 减少纤维化:螺内酯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减少心室壁的僵硬性,保持心脏的弹性和泵血功能。
  •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的凋亡会导致心脏功能的逐渐衰退。螺内酯能够抑制这一过程,保护心肌细胞的存活。
  • 降低心肌张力:螺内酯通过减少心肌的张力和压力,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缓解心室壁的应力反应。
  • 抑制交感神经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螺内酯通过抑制这一过程,有助于心脏的功能恢复。
MAGMA试验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m in 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

MAGMA试验是针对具有中度至重度CKD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参与者共79人,平均年龄为64岁,约46%为女性,50%为黑人。所有患者在最大耐受剂量的RAAS阻断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每日25mg的螺内酯或安慰剂,为期12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胸主动脉壁体积(TWV)和左心室质量(LVM)的变化,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构的进展。次要终点包括心肌纤维化的变化,通过心肌T1时间测量(LVT1)来间接评估。研究还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螺内酯对血压的影响。此外,试验还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探讨了螺内酯对患者体内多种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揭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主要发现
  • 斑块进展的抑制
在为期12个月的随访中,螺内酯显著抑制了胸主动脉斑块的进展。与安慰剂组相比,螺内酯组的TWV几乎没有增加(0.037 cm³ vs. 1.2 cm³),表明螺内酯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恶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一结果在高危心血管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的动脉斑块进展往往更快,导致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 左心室质量和纤维化的改善
螺内酯还显著降低了左心室质量,12个月后的LVM平均减少了5.8克,而安慰剂组则增加了3.1克。此外,螺内酯组的心肌T1值也有所下降,表明心肌纤维化得到了逆转。这些发现表明,螺内酯不仅能改善血压,还能通过减少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从根本上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 降血压的独立效应
尽管螺内酯组在24小时动态血压(SBP和DBP)方面显示出显著改善,尤其是中央动脉血压的降低,但对TWV和LVM的正面影响在统计学上独立于血压变化。这意味着螺内酯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降低血压,还包括抑制炎症、氧化应激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MAGMA试验为螺内酯在糖尿病和CKD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螺内酯不仅能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还能显著改善左心室结构,减少心肌纤维化。对于心血管风险极高的患者,特别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螺内酯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

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基于目前研究结果,螺内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高风险人群,螺内酯有望成为一线或辅助治疗药物。它的多重作用不仅能够控制血压和防止液体潴留,还能直接抑制斑块的形成和心室重构的进展。

面临的挑战

任何发现都可能是激动人心的,但是我们必需知道,无论螺内酯展现出如何巨大的潜力,但是它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老药,它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新的研究而消失,尤其是一些副作用的考虑。在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前,值得注意以下问题:

  • 安全性和副作用:螺内酯可能导致高钾血症等副作用,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因此,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条件需要谨慎评估。
  • 患者筛选:并非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适合使用螺内酯。需要明确哪些患者能从中获益,哪些患者需谨慎使用。
  • 长期疗效研究:目前的研究多为短期观察,螺内酯的长期使用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尽管螺内酯在实验研究中展现了显著的效果,但要将这些发现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只有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确定其在不同心血管病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尤其是在管理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时,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螺内酯的使用。此外,老生常谈的是,药物只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部分,尽管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但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为主的思想永远应当放在首位,而且,对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的全方位关注,尤其是来自家庭和周围人的关注,也尤为重要。
无论如何,螺内酯在抑制斑块进展和减少心室重构方面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潜力。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药物有望在未来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编辑:心血管中心公众号编辑组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是国内最早融心血管内外科临床医疗、教、研为一体的中心之一。中心现有医护技人员 150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人员26名,是首医大博、硕士培养点,中心主任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郭彩霞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