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会经历的6个关键期,父母要学会“主动退出”

教育   2024-11-03 18:02   陕西  









































































































































































































































































































































































作者:暖心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公益广告叫《开学第一天》。
女孩刚上一年级,想让妈妈陪着她一起去,一直哭着不肯走。
妈妈说:
“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哦,你答应我上一年级不哭的。”

“不要怕,你可以一个人去的。”

妈妈很舍不得女儿,但是她却必须放开女儿的手,让她独自一人去学校。

这一幕看得人特别戳心。
有网友说: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这还只是开始,父母只有退出一次,孩子才能成长一次。

是啊,孩子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与父母分离,每一次父母的退出都是“不得已”,但却是必经之路。

孩子总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才长大。
亲子作家尹建莉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中这样说道:
母爱不是对孩子的永恒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

母爱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父母的退出,才能赋予孩子成长的意义。

尤其是孩子成长的六个关键时期,每一次父母的“退出”,都是孩子的一次“蜕变”。

 01 
第一次退出:接受孩子说“不”

孩子两到三岁会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开始明白自己和父母是分离的两个人,潜意识里不想被父母主导。
《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从2岁开始,儿童发现自己同世界是分离的时候开始,便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此时孩子的叛逆,更多的是为自己“争权”:
不愿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安排,总喜欢把“不”挂在嘴边;自主性很强,有自己的想法和固执,总爱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的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孩子更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彰显自我价值。
记得儿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吃饭一定要自己抢着吃,有一段时间嫌他吃饭太慢,就想喂他吃,结果每一次他都会把饭碗打翻。
孩子会通过成长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父母迟迟不愿对孩子放手,看似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实际上却容易让孩子变得无能、依赖、自私。
从儿童心理的发展角度来说,孩子的自我意识是走向独立的切入口,此时父母应该“退出”,只做一个旁观者。
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自己选择玩具、做自己愿意的事。
把心放得大一点,尊重多一点,孩子才会拥有自主权。

 02 
第二次退出:不要干涉孩子交友

孩子在4-6岁的时候,会进入“人际交往敏感期”。
此时的孩子会进入小型社交圈,不再以父母为中心,会尝试与人交往。
这时候孩子的社交关键在于“主动和愿意”,孩子的分享意识会变得强烈,用它来维系人际关系的黏性。
但是很多父母为了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友圈,会经常干涉孩子交友。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刚上小学的男孩,一个学期内被父母要求换了七次座位。
父母说,他的那些同桌都爱“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喜欢抄儿子作业”……
慢慢地,孩子在班上没有朋友,连邀请同学参加生日聚会,都没有人来。
男孩对妈妈说:
“就是因为你总是让老师给我换同桌,导致我现在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儿童的童年时代不单单只是父母与孩子的世界,还要有同伴的世界才能保持内心的欢愉。

有儿童心理学专家这样说道:
要想让孩子把人际交往敏感期发展好,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事情,直到孩子向我们发出需要的信号,我们才介入。

在孩子的交友上,父母要做到“退一步”加“推一把”的原则。

做一个多看、多听、多问的陪伴者,让孩子自己去发展友谊。

 03 
第三次退出:离开孩子的“私密空间”

一个女孩谈了一个28岁的男朋友,因为是单亲家庭,所以男朋友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女孩和男朋友视频时,发现妈妈睡在他的床上,就问他怎么回事。
男朋友说:
“我妈觉得太冷了,不想费电,就睡在了一张床上。”

从孩子五六岁开始,父母就要慢慢退出孩子的私密空间,它就是亲子之间的界限感,以此来完成对孩子的“性意识教育”。

很显然这位母亲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从儿童发展角度来说,三岁左右孩子就会有性别意识,到7岁的时候性别意识就已经发育成熟了,这时候已经有了性别的界限感。
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要做两件事:
退出卧室:在孩子5岁时心智已经成熟,性心理也得到发展,父母要尽早地让孩子独睡,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感,减少孩子的依赖感。
退出浴室:0-6岁是儿童性教育的关键时期。
3岁前的孩子,亲子共浴可以增加与孩子的黏性,但是孩子到了6岁左右性别意识完善,父母就要有意识地避开孩子洗澡,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私密部位。
只有父母尽早退出孩子的私密空间,才能让孩子明白“身体是自己的,隐私也是自己的”。
提前预防,才会有不被伤害的可能性。

 04 
第四次退出:尊重孩子的隐私

有心理研究表明:7岁是孩子喜欢独处的年龄。
但是很多家庭却没给足孩子独处的感觉。
很多父母都爱把孩子当成附属人,认为孩子没有隐私,甚至经常用“你人都是我的,还有什么是我都不能看的?”等理由窥探孩子的隐私。
作家刘墉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隐秘世界,他们会提心吊胆,怕随时会有人闯进来,这种潜意识的伤害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亲子关系再好,彼此之间都要有“界限”,不踏进彼此的空间是原则。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男孩韦一航在房间里看直播,妈妈就这样推门而入,他第一反应是关掉电脑。
两人都盯着对方好一会,妈妈才抱歉地说:“怪我怪我,忘记敲门了你看看”。
说完这句话,韦一航的尴尬才慢慢缓解。
妈妈离开房间时说:“妈妈下次一定要记得先敲门,你慢慢看”。
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学会尊重别人。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隐私,它是发展孩子独立人格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孩子在6、7岁时,他们更愿意一个人待一个空间,此时父母就该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
不被允许,绝不“闯入”孩子的世界。
你越尊重孩子,孩子越愿意靠近和信任你,彼此成全的亲子关系才会有黏性。
 05 
第五次退出:父母在家务上要“偷点懒”
有一位妈妈曾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家是个女儿,我现在教他做家务,以后会不会便宜了婆家?
当时立马有妈妈反驳她:
教孩子从小就做家务,不是为了让他讨好任何人,而是将来无论发生任何事,孩子都能拥有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的基本技能。

让孩子劳动,本意是给他传递付出感,收获的是责任和担当。

然而,很多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吃苦,都是事无巨细地在照顾孩子。
殊不知,这样的“宠溺”无法培养优秀的孩子,还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低能儿”。
蒙台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 Seldin曾这样评价做家务的重要性:
教孩子自己动手,无论是洗漱、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

孩子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内心的责任感。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曾做过一张《儿童做家务事的年龄表》:
3-4岁,自己刷牙,给花草浇水;

5-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

6-7岁,在父母帮助下洗碗;

7-12岁,简单地做饭,洗衣服,把垃圾放入垃圾桶。

13岁以上做饭,用洗衣机等。
不要等到孩子需要的时候才放手,教会孩子付出,才能让孩子明白收获的意义。
 06 
第六次退出:放手,给孩子选择权
知乎上有人问: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培养成优秀的孩子?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说:
快乐自主的孩子最容易实现目标,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决空间,从而达到世俗意义上的优秀。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并不是决策人。

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三种权利是“选择权、试错权,尝试权”。
它包含的意义有三层:
在选择中找到自己的错误;

在抉择中树立自己的主见;

在不确定因素中把更多的信赖给父母。

很多父母不明白这些意义,总是意想“操控孩子”,最后导致孩子要么依赖父母,要么变成没有主见力的“弱孩子”。

好的父母,一定是在小事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大事上帮忙给建议。
以尊重为核心的选择权,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赢家。
2019年的高考状元徐嘉婺曾坦言回顾他的成功和父母的支持分不开。
他曾经是个围棋高手,连续两届获得冠军。
曾经有朋友劝他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职业选手,但是爸爸却认为:
成为世界冠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应该遵循孩子的想法。
给孩子的所有爱都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孩子的人生是独立的,父母退出孩子的选择权,才是孩子迈向成功的“捷径”。
 07 
诗人戈尔说: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生活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他没有经历这些,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孩子的人生需要不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教育是一场盛大的告别,父母不是孩子的全部人生,我们只能尽力做到:既不让孩子成长感到贫瘠,也不让孩子被爱窒息。
给孩子空间,他才能展翅飞翔;懂得进退,才能成全孩子。
把爱深深扎进孩子心里,让孩子释放属于他自己的生命。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学生听书

每天免费收听国学经典诵读、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听书

中学生听书
中小学生有声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