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A
小小赛
赛先生
赛先生,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传统概念中的龙和凤其实是虚幻的形象,自然界并不存在这两种动物。今天这个主题“龙凤传奇”,您要给我们讲什么呀?
龙和凤确实是中国人主观臆想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但是大家熟悉的恐龙却是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过的,凤则代表鸟类。
噢!我明白了,原来您今天要讲的龙和凤指的就是恐龙和鸟儿呀。
对。而且鸟类和恐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我们今天就要说说恐龙是怎么演化成鸟类的。
谈到恐龙,我会想到凶猛的霸王龙,体型笨重的马门溪龙。谈到鸟类,我就会想到漂亮的孔雀。它们之间能有什么瓜葛呢?
是啊,二者的外观看上去差异极大,但是大量化石记录显示,在大约1亿多年前,恐龙当中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成为了鸟类。
太不可思议了,您快讲讲吧!
关于鸟类起源的争论和研究持续了100多年,过程起伏跌宕。共有三种假说,包括恐龙起源说、槽齿类起源说和鳄类起源说,其中后两种慢慢都被摒弃了。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达成共识的是恐龙起源说。
赛先生,您今天就专门给我们讲讲鸟类的恐龙起源说吧。
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最早是由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先生提出的。他在19世纪坚决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先生
1861年,在德国的索伦霍芬首次发现了较完整的始祖鸟的印痕化石。始祖鸟生活在大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始祖鸟的印痕化石
1867年,赫胥黎仔细分析了鸟类和爬行动物的解剖特征,发现始祖鸟有14种特征是鸟类和爬行动物共有的,因此他提出鸟类可能起源于恐龙。一种动物身上兼有两种动物的特征,这也无疑为当时的进化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这也算是赫胥黎先生对进化论做出的贡献吧。
是啊!但是19世纪的欧洲以神创论为主流,进化论的观点不太能够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加之也没有其他的化石证据支持,所以赫胥黎的恐龙起源假说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遭到世俗和宗教势力的嘲讽和叽笑。
真是太遗憾了!
直到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界才迎来了“鸟类恐龙起源说”的“文艺复兴”。美国古鸟类学家约翰·奥斯特罗姆发现恐爪龙的解剖结构与始祖鸟惊人地相似,于是在1976年,他复兴了鸟类起源的恐龙假说。然而他也和当年的赫胥黎一样,没有找到存在于恐龙到鸟的“中间环节”的化石物种。
赛先生,奥斯特罗姆发现的恐爪龙不就是既有恐龙特征,又有鸟类特征吗?
对!但在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家只发现了恐龙长有鳞片的证据,但如果说鸟类起源于恐龙,那么恐龙身上应该是有羽毛的。但是在当时,奥斯特罗姆并没有发现恐龙具有羽毛的证据。也就是说,直到1979年,赫胥黎先生已经去世80多年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还是个悬案呢。
那后来发现长羽毛的恐龙了吗?
直到1996年,在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全世界第一只带毛的恐龙化石——中华龙鸟,令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中华龙鸟
这绝对具有里程碑意义呀!还是在咱们国家发现的,太令人自豪了!
虽然目前的系统演化分析表明,中华龙鸟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远不如驰龙类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近,但这毕竟是恐龙长羽毛的证据。它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意识到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也可以拥有鸟类的特征——具有羽毛。这也算是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一个重大突破。
您说中华龙鸟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远不如驰龙类与鸟类的亲缘关系近,那是不是还得寻找与鸟类亲缘关系更近的化石啊?
是的。幸运的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辽西热河生物群不断有带毛的恐龙化石被发现,如北票龙、小盗龙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小盗龙
我知道小盗龙就是驰龙类的恐龙,原来它与鸟类的亲缘关系更近。
但是一些学者又提出了质疑,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化石,它们的生存的地质年代都是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而比这些带毛恐龙更接近鸟类特征的始祖鸟生存在1.5亿年前,这就产生了古生物上的“时间悖论”。
“时间悖论”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说始祖鸟生活在1.5亿年前,而这些带毛的恐龙生活在1.2亿。在时间上这些带毛的恐龙要比始祖鸟出现的还要晚。相当于孙子倒比爷爷早出来了,时间上不符合逻辑,这就是“时间悖论”。
那就意味着必须找到比始祖鸟更加原始的过渡类型的化石,对不对?
是的。经过古生物学家的不懈努力,2009年,也就是发现中华龙鸟13年后,在辽宁建昌县发现了又一种带毛的恐龙的化石——赫氏近鸟龙。
赫氏近鸟龙
辽宁建昌县的地层属于侏罗纪晚期的燕辽生物群。经过测定,赫氏近鸟龙生活年代在1.6亿年前,比始祖鸟的生活年代早1000万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带毛的恐龙。赫氏近鸟龙的横空出世填补了恐龙向鸟进化的关键性空白。使得这场持续了100多年的鸟类起源的纷争终于尘埃落定,目前的科学界基本上统一了认识,对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基本无异议。
这下,赫胥黎先生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慰藉啦!
为了让世人永远铭记赫胥黎先生为鸟类起源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意将这一物种的种名献给赫胥黎先生。不过,如果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是正确的,就应该在比“始祖鸟”更早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大量与鸟类亲缘关系密切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但遗憾的是,除了赫氏近鸟龙外,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时期似鸟类恐龙化石记录一直匮乏。
古生物学家们,尤其是恐龙和古鸟类专家们还在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不懈地努力呢。他们忙着寻找证据,认真研究,不断完善这个假说。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关于鸟类起源的研究还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鸟类羽毛的演化,二是鸟类飞行的起源。关于羽毛的演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鸟类的羽毛来源于爬行动物的鳞片。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
最早的“羽毛”是简单的纤维结构,比如中华龙鸟的毛,最初只是为了保温。之后逐渐演化出羽轴,再进一步复杂化,演化出羽枝、羽小枝,最终演化出不对称飞羽。有了不对称飞羽鸟类才能真正获得飞行能力。
羽毛具体是怎么演化的呢?
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图示。第1阶段是简单的纤维结构; 第2阶段表示纤维结构复杂化;第3阶段演化出中间的羽轴和两侧的羽枝;第4阶段由两侧的羽枝进一步演化出羽小枝,相互钩连,成为完整的羽片;第5阶段:出现不对称飞羽,即,中央羽轴两侧的羽片宽窄不同,不对称。这是鸟类获得真正的飞行能力的必须条件。
有了羽毛,鸟类又是怎样获得飞行能力的呢?
这就涉及到刚刚我说的另外一个热点问题了——鸟类飞行的起源。有两种假说——地栖说和树栖说。地栖说的观点认为,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逐渐学会了飞翔。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地栖说
树栖说的观点认为,恐龙中的一些小型兽脚类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比如小盗龙),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树栖说是目前鸟类飞行起源的主流观点
不管是地栖说还是树栖说,总之,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行的恐龙最终飞向蓝天,从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生活天地。
鸟类的飞行也是生命演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每当我们仰望天空,看到飞鸟掠过,就会想到这些翱翔蓝天的美丽精灵其实就是恐龙演化而来的。这场上演了1.5亿年的“龙凤传奇”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演化的神奇。
所以有观点认为恐龙并没有灭绝,现在的鸟类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延袭着恐龙的生命。恐龙是鸟儿的前世,鸟儿是恐龙的今生。有人开玩笑说,也可以认为鸟类的蛋就是恐龙蛋,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就可以说是西红柿炒恐龙蛋。
哈哈哈哈,太有意思啦!那照这么说,什么北京烤鸭,德州扒鸡,也可以说成是北京烤恐龙,德州扒恐龙啦!
哈哈,小小赛,你的联想也太有意思啦!
赛先生,辛苦您,赶紧加一个炸恐龙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