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全省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聚焦聚力“能力强、服务优、发展好、群众满意”目标定位,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陆续邀请各市卫生健康委、委属单位、省属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省计生协机关处(室、部)负责同志,谈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打算。
务实笃行 创新突破
全面开创东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市疾控局局长 鲍建强
2025年,东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深化“两项改革”,提升“三项能力”,实施“三项攻坚”,更好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争当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排头兵”。
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部门会商机制,同题共答、协同解决深化医改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攻坚提升行动,年内建设不少于25个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培育60名市级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质效。实施深化医改典型培育工程,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方向、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经验。二是深化基层卫生改革。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攻坚行动,年内5个县域医共体全部达到紧密型标准,县域住院率、基层诊疗量占比、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比例明显上升。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建成5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6处特色专科卫生院,完成340处村卫生室“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常态化实施“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选派至少300名专家下沉基层。
聚焦优质便捷高效,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建设黄河口杏林健康苑平台,打造4处中医特色卫生院,培育10家市级精品中医馆、50家特色中医阁。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每家三级医院不少于20个科室、每家二级医院不少于10个科室与国内一流医院重点科室建立专科医联体,每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不少于2个特色专科。持续开展“双百名医进东营”活动,解决群众“看名医难”问题。实施“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再推出一批便民利民举措。推进委市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三是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以创建公共卫生安全示范区为抓手,深化疾控中心改革省级试点,实施专病专策精细化防控策略,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扎实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省级试点工作,建设市级医防融合试点2个、医防融合型医院1家。提升公共卫生干预能力,持续开展地方病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应用电子预防接种证、成人疫苗处方,筑牢人群免疫屏障。
聚焦群众健康福祉,加快推进健康东营建设。一是实施全人群健康管理专项攻坚。全面推开“两处方一提示”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准化落实”工作机制,实施“健康东营·百万减残工程”,试点推行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上消化道肿瘤、大肠癌、结直肠癌等癌症早期筛查惠民活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成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监测与健康干预项目,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二是实施健康城市建设专项攻坚。拓展健康城市建设行动内涵,推进健康城市、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建设,完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选取123家中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职业健康帮扶,开展健康教育一堂课、“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2000场次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实施人口高质量发展专项攻坚。加快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托幼一体、医育融合、品牌连锁、社区嵌入等多元化、多样化托育机构发展,探索推广医、教、育融合托育服务,实施10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提升项目,打造富有东营特色的“育东宝”托育服务品牌。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落实好“两规划两纲要”,持续保持妇幼健康三大核心指标处在最优水平,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80%。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品质,加快推广应用居家智慧医养服务平台,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辖区敬老院驻点服务,70%以上县(区)建成1所以上康复医院或护理院,全市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8家以上。
统筹: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