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第四届全球减贫
最佳案例名单公布,
我市帮扶阆中市
残疾人事业发展案例
《建设“三个家园”点亮助残之光》上榜。
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是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旨在推广分享中外减贫和乡村发展的成功实践,推动“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浙川东西部协作以来,浙江温岭和四川阆中两地携手合作,围绕成长家园、奋斗家园、阳光家园“三个家园”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创业就业、康复救助等服务,全方位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增技创收,深层次开展残疾人事业交流协作。
拓展创业就业广度,
建设残疾人“奋斗家园”
立足当地优势,打造残疾人创业品牌。发挥阆中钩针编织的传统优势,安排援助资金在阆中建立残疾人钩针编织基地,并注册成立了阆苑善坊编织有限公司,由残疾人领办经营,采取“公司+基地+低收入残疾人”的模式,从事文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多次赴阆举办电商培训,提升残疾人电商经营水平,打造四川知名的残疾人手工艺品牌。
目前,已带动300余名残疾人从事手工艺品生产,品牌特色产品在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超120万元。相关事迹被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组专题采访,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依托产业园区,构建多元化创收体系。建设“中心辐射、多点支撑”的残疾人帮扶创收模式,以投资30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的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在油橄榄、柑橘、葡萄等特色产业园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9家,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开发针对性工作岗位,涵盖农产品产销、特色畜牧养殖等,让每一位残疾人有能胜任的工作,推动残疾人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跃升。
截至目前,已帮助低收入残疾人长期稳定就业150余人,月人均可持续增收超1300元。
挖掘培育培训深度,
建设残疾人“成长家园”
建成“一站式”实训基地。实施东西部协作“劳务技能提升工程”,建成500余平方米阆中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立供给充足、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建专业技能培训师资力量10余人,分类开设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专班。
目前,已先后开设技能培训专班30余班次,累计培训超2200人次,课程培训合格率达100%。其中,肢体障碍残疾人刘洪当上网络主播,为家乡直播带货,形成“轮椅上的主播”等残疾人主播团队,相关事迹被搬上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激励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
激发“领雁式”示范效应。实施乡村振兴“领雁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当地致富能手成立特色种养殖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资金入股、定额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传帮带”残疾人创业就业矩阵。目前已联合阆中先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0余人。其中,“独臂羊倌”李伟成立“心连心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周围低收入农户分给羊羔、提供技术、年底回收的方式,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先进典型激励效应。
目前,李伟共修建羊舍1000平方米,养殖肉羊300余只,年纯收入达1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残疾人共同就业创业,被四川省评为残联自强模范。
提升康养托养温度,
建设残疾人“阳光家园”
健全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投入100万元援建资金改造提升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养中心,配套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站,同步实施“1名名医领衔人+1名援川骨干+X名本地学徒”薪火计划,累计选派近20名医疗卫生专家团队,采取手术指导、轮流授课、远程诊疗等方式开展医疗康养帮扶。
目前,已为13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锻炼、居家托养、辅助性就业等服务。
打造体育康复服务平台。依托阆中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残疾人体育康复训练中心,改造提升20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运动场,免费向当地残疾人开放使用集体育康复、学习教育、生活技能为一体的康复培训基地。
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四川省级残疾人特奥足球、运动冰壶、硬地滚球等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累计为40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并帮助残疾健儿在四川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奖牌19枚。
//
文图丨市发改局
编辑丨王 怡
校对丨季虹希
审核丨李淑敏 黄晓慧(女)